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营养问题与精神疾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年后的精神问题,也许就是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足所埋下的隐患。
据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研究所贺林院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出生于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新生儿,其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较正常年份的人群翻了一番,这一结果与此前国外专家对1944~1945年荷兰大饥荒时期的相关研究不谋而合。
专家认为,中国与荷兰在种族、文化方面都相距甚远,研究结果却惊人一致,这表明胎儿时期的营养不良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具有普遍性。当然,因饥荒而带来的生存压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主任卡斯珀博士的研究结果也与此颇为相似。她在报告中指出,在美国约有7%~12%的早产儿(早于29周出生)长大后出现了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抑郁倾向,低体重婴儿成年后罹患抑郁症的几率与自杀率都比正常人明显偏高。
同时,专家们也提醒急于给孩子“加餐”的爸爸妈妈,早期添加各种“助长物质”未必就有利于宝宝成长。最近披露的英国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婴儿早期营养过多,生长过快,可能增加青少年以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的几率。据英国伦敦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阿兰卢卡斯教授20多年的研究,婴儿生长关键时期的早期营养,影响终身的血压、胆固醇水平、代谢、胰岛素抵抗、骨骼健康,甚至寿命长短。
不过,专家们强调,在大多数精神疾病中,遗传仍是主导因素,营养问题在其中很可能扮演着类似“催化剂”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