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视眼治疗方面,目前还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吗?
从眼科来看,治疗近视就这么几种方案,一是戴眼镜,ok镜也属于眼科的治疗。成人以后有角膜手术,一般要18岁以后。孩子不适合做这种手术,因为他的眼睛还在不断变化。 OK镜前几年闹得风风火火,有人说它好,有人认为它一无是处。我认为它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和一般的角膜接触镜不一样。它能对角膜中央形成一个压力,效果非常明显,今天晚上戴,明天的视力就感到非常好。OK带来的问题和角膜接触镜的问题是一样的。如果卫生习惯不好很容易引起感染。有关的负面的报道,也往往是不能按医生要求而造成的。我们医院也有这种治疗,对于年龄太小的孩子不适合。高中以后,孩子会掌握自己了,效果好比较好。现在OK镜还在用,南方比北方多一些。
还有就是角膜接触镜,它替代普通眼镜,直接贴在角膜上,光学效果特别好。RGP是一种新型材料,比原来的好,它是高透氧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是比较适合的。但也是和OK镜一样,有卫生的问题,一般孩子上高中以后配戴比较好。当然,戴这种眼镜都要定期看医生,检查角膜。
社会上的仪器是模拟看近看远,是比较合理的,比如徐广第教授的合像疗法。在看近的时候,集合调节都用。看远的时候,眼位是开散的,调节也是比较放松的。现在城市的孩子住楼房的比较多,很少户外活动。这种情况下,用一定的仪器,让孩子模拟看远处,使眼睛的肌肉放松,肯定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必要的。如果孩子能充分地户外活动,就根本不需要什么仪器。
某些仪器和药物能让孩子视力从0。3提高到0。6,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真正改善,父母要避免陷入近视治疗的误区
现在,报上宣传有各种眼药水,有的说能治疗近视,有的说能缓解疲劳,儿童可以使用这些药物吗?
我们用药物的治疗或仪器的治疗,只能对假性近视有作用。而对于眼球已经加长的真性近视是没有用途的,目前只有手术的方法能够解决问题。
在药物当中可分两种。一种是减轻睫状肌的疲劳。这类的眼药水,有复方托品酰胺,日本进口的美多丽。点了这种药水之后,人马上会感到瞳孔放大,看不清东西。这种药对缓解睫状肌的疲劳是有效的。而且,除了瞳孔放大的副作用之外,没有其他副作用。孩子可以在晚上睡觉前滴,瞳孔放大也就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眼睛就恢复了,不影响学习。还有一种是大家在广告中常见的诺敦。它其中有一些冰凉的成分,能够缓解眼睛本身的疲劳,比如干涩等。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从理论上讲,它缓解不了睫状肌调节的疲劳,它只是点了让人舒服而已。
对于名目繁多治近视的药物和设备,父母应如何分辨?
真正的眼科医生是很少推荐这种产品的。所有这些东西,只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疲劳的问题。另一种是,有些药物是通过刺激神经,使我们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加,并没有治疗作用。比方说,你现在身体不是很好,我给你吃一种药,能让你感到兴奋。你原来爬5楼都困难,我现在让你爬8楼都感到很轻松。但是这种兴奋不是一种持久的东西,也不可能持久,不吃药后人的身体立刻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
许多人在做近视眼治疗时偷换了一个概念,并不是表面看的治疗前视力0.3,治疗以后,提高到0.8,就叫效果好。我们应该这样看,治疗前600度近视,治疗后变成200度了,这才叫效果好。前面的0.3到0.8可能只是暂时的视力提高,并不是真正的度数减少了。没有人真正地去检测度数是否减少,有的宣传的产品就是故意偷换这种概念。如果是真正研究屈光学的人,根本不看你的视力,因为视力的好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人吃了有些药就有可能从0.3看到0.6,但是维持不了,因为并不是焦点落到视网膜上了,而是人的神经的兴奋性提高了。同样还是接受那么多信息,但敏感性和反映性高了,看物体似乎就特别清楚了。
作为眼科医生,应该是治疗前验光,治疗后验光,这样前后比较度数的变化,才能确定近视治疗的到底有没有效果。再说,每个人自己眼睛的就在变化,早上起床,可能是0。8,一上午都在用眼看书,再一测视力,可能就只有0。4了,但是眼睛的屈光度并没有变化。
所以,很多近视眼的治疗,只能解决假性近视,也就是说眼睛的暂时疲劳造成的近视。它绝对不能解决真性近视的问题,从原理上来说,一个变长的眼球,怎么可能再缩回去呢?
让孩子完成作业再玩的做法不科学,孩子在家连续学习的时间应少于40分钟。
在目前学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护视力,避免近视呢?比如到底看多长时间电脑需要休息?
关于孩子应该看多长时间电脑就应该休息,并没有人做过专门的实验统计,因为很难控制相同的实验条件,比如,两个孩子每天看半小时的电脑,甲可能发展为近视,乙就没有。没一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它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眼睛的敏感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很难做这样的实验,看多少小时就能发展成近视眼。大致上对小学生来说,半个小时休息一下比较好。有的孩子近视发展得快,可能应该少于这个时间。有的孩子远视的基础比较好,比这个时间稍长一些也没关系,不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