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布“手足口病”预防处方
部分北京中医药著名专家应邀根据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最新制定了《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2008版)》。“方案”提出了日常生活起居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为健康儿童推荐了中医饮食预防处方,特为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的儿童提出了中医药预防性治疗处方。
饮食预防方
本病流行期间,推荐在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采用。
处方一 生薏米 赤小豆 绿豆各3份 生甘草1份
用法:生甘草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后去渣,加入生薏米、赤小豆、绿豆,煮粥食用。
处方二 银花6克 白菊花6克 生山楂10克 生甘草3克
用法:加冰糖适量,以沸水500毫升浸泡后频饮。
预防治疗方
在社区及托幼、小学等儿童聚集机构,有与患儿或疑似患者有接触史者,推荐服用以下方药:
生黄芪10克 银花10克 藿香10克 芦根10克 野菊花10克 生山楂15克 生甘草5克
每剂水煎100毫升,每服50毫升,早、晚餐后服,连服3天;或板蓝根冲剂每日2次,每次1袋,连服3天。
(上述用量为3至6岁儿童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生活调护方
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宜少吃煎炸、辛辣食品,不宜暴饮暴食,多进清淡、新鲜而宜消化的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生活规律,多饮水,勤洗手,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居住与活动空间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本市手足口病数字
●截至2008年5月4日,本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人1482例,未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在所有报告病例中,男性930例,女性552,男女比例为1.68比1;按年龄分组分析,0至5岁年龄组病例为1316例,占全部病例的88.8%,其中3岁以下502例,占33.9%,这一年龄分布与安徽阜阳有明显的不同。
●患者的职业分布显示,本市患儿中托幼儿童达818例,占55.2%;散居儿童583例,占39.3%。与安徽阜阳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截至目前,全市18个区县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丰台区报告病例283例,其次为朝阳区276例,第三位是昌平区194例。
●2008年4月30至5月4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收到49例病人的各类标本57份标本,共有26例被证实为肠道病毒感染,占全部病例的45.61%;其中15例经分型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占57.69%,10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占38.4%。另有1例未分型,占3.85%。因此目前北京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以CA16和EV71为主。
季节病常规治
孩子很快就痊愈
发表权威看法
问:为何孩子们成为被“攻击”对象?
专家:并非只有孩子被“攻击”,应该说大人的抗病能力要强些,大人即便感染上这种病毒,多出现咽部带病毒情况,呈现隐性感染。而孩子大多是显性感染,5岁以下儿童易发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该病例在北京地区全年散发,夏秋季节是发病高峰,从去年起北京市就一直严密监控该病的发病情况,卫生部今年5月2日还将手足口病列入了丙类传染病管理。我工作二十多年,一直与该病打交道,还未遇见一例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都比较轻微,愈后良好,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很快可以痊愈,少数孩子会引起脑膜炎、脑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问:夏秋手足口病为何猖獗?
专家: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Al6型最为常见。这类肠道病毒喜欢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和传播,对紫外线和干燥的环境反而比较敏感,容易被消灭,对各种氧化剂像漂白粉等、含氯消毒液敏感,甲醛、碘酒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