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每年新增的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婴儿至少有7000例,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出生缺陷的首位,成为新生儿、婴幼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先心病的检出率逐年提高,甚至突破了全国0.7%~1%的发病比率,达到1%~1.2%;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有60%左右因技术条件或经济条件不足得不到有效治疗……在第十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小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庄建为记者详细解读广东乃至全国小儿先心病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新生儿、婴幼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庄建指出,目前,先心病高列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的第一位,发病率约0.7%~1%,基本与国际同步。而在广东,每年新增的先心病婴儿至少有7000例,已连续三年位居出生缺陷的首位。
按理说,沿海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新生儿的缺陷比率应该相应低些才合理,但庄建介绍,近几年来,有统计发现沿海发达地区先心病的检出率却逐年提高,甚至突破了0.7%~1%的发病比率,达到1%~1.2%。庄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沿海发达地区对先心病的诊断技术提高了,以往因不明死因的新生儿,现在更多地被确认为先心病所致;另一方面不排除沿海地区污染加剧,以及发达地区高龄产妇多、吸烟喝酒的准妈妈也较多,都可能导致先心病检出率高于落后地区。
广东六成新增患儿能得到有效治疗
庄建介绍,小儿先心病手术目前已占了全国心脏外科手术的一半以上,即便如此,我国每年大概也只有5万小儿有条件接受手术治疗。
据透露,现在国内10岁以内等待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约还有100万左右,其中一大部分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还有一部分是错过了治疗时机。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基本较少,在一些边远地区比较严重。这是由于我国目前能够治疗复杂小婴儿先心病的医院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每年新增患儿有60%左右仍受所处地区的技术条件或经济条件限制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而在广东每年新增的7000例先心病患儿中,扣除轻微病症,至少每年仍有5000例需要治疗。不过,由于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经济条件,60%的新增患儿能得到有效治疗,大大高于只有30%~40%的全国水平。
三五年后胎儿可在娘胎“疗心”
“治疗只是对付已发疾病的一个基本手段,如何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先心病的发生率显得更为关键。”庄建说,一级预防是找病因,但目前业界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病因还不甚明确,比较明确的几点是:
1.病毒的作用。在心脏胚胎发育早期,尤其是妈妈妊娠100天内(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因感冒或其他原因感染了病毒,肯定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
2.药物的作用。在心脏胚胎发育早期,妈妈服用了某些药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
3.基因的作用以及不确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先心病患儿更应注意。
4.有糖尿病、癫痫等病史的高龄妈妈,或长期饮酒吸烟的父母。
5.环境污染,如长期接触各种农药或其他有毒的化学物品等。
而在二级预防上,庄建称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降低复杂先心病出生率、早期根治并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手段。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较早开展胎儿心脏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先心病的出生率已显著下降,尤其是复杂严重的先心病更加大幅度减少。但由于这一技术对人员、设备的要求高,目前这种普查项目在我国仍无法普及。2004年,在广东省卫生厅的支持下,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有35家市一级妇儿医院参加的广东省儿童心脏检测网,在最近三年内,这一检测网筛查出来的6000例可疑胎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复查时,发现其中有300例是先心病胎儿。庄建说,这种检查的好处就是可及早排查胎儿是否患上先心病,并可根据患病的程度决定是否中止妊娠,或决定该在何时做何种干预来改善患儿的症状。
据庄建介绍,胎儿心动图的检查有一定的孕期要求,一般在妊娠第10周,用电子计算机放大就可显示出胎儿心脏与动脉的关系,第14周超声心动图则可辨认出胎儿的4个心腔,到了第17周就可获得较清晰的心内结构图像,因此17周后就可以进行产前筛查诊断。而在20~24周,胎儿在宫内位置相对固定,图像相对清晰,更有利用探查并决定是否做出干预。
“目前,国际上胎儿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已有不少案例,而广东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估计3到5年内,我们也能让患儿躺在妈妈肚子里接受心脏介入手术。”庄建告诉记者,去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就已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可为先心病胎儿做产前诊断和产后诊疗一站式治疗的医院,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推广产前胎儿超声心脏检查,最大限度地排除先心病对新生儿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