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天里,玩得浑身是汗的孩子回到家里,习惯性地启动空调并调好温度。家长往往以自身是否感到凉快为标准。殊不知,以成年人的感觉去调节空调温度往往是不适合孩子的。
与成人不同,孩子的皮肤比较薄嫩,皮下脂肪少,肌肉也不发达,而皮下毛细血管却非常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调节中枢都尚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不能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迅速发生相应变化。
要成年人感觉凉快,室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往往要相差6℃以上,如外界温度是33℃,室内温度至少降低到25℃才行。在从室外走进室内这个过程中,处于开放状态的人体毛细血管和汗毛孔发生改变,汗毛孔将会突然闭合,以减少散热(当受到冷风刺激),此时成人能自动调节身体温度去适应,慢慢降温,便会产生凉意。相反,孩子却不尽如此,由于温度过低,孩子的身体温度调节也不能很快地跟上“步伐”,汗毛孔往往没有及时关闭,仍然持续开放,向外散热,而毛细血管却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这会使得原本不协调的体温调节中枢与血液循环中枢失衡加重,抵御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下降,致使孩子感冒,甚至患气管炎、肺炎。
因此,孩子和你从外面回来,即使要开空调,屋里与外界的温差最好控制在3℃—4℃为宜,不要让冷风直接吹着孩子。这里推荐一个做法:晚上睡觉前,将空调温度定在26℃—28℃左右,定时2—3小时,给宝宝盖层薄毯子。1—2小时后,宝宝进入深度睡眠,大人再把空调开成通风档,并适当开窗透气,就是采用所谓的“微风循环”。白天,如果孩子一直呆在屋内,对大人合适的温度就应该给孩子多加一件衣服。
另外,宝宝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就更难适应大的温差环境。有婴幼儿的家庭如果要使用空调,首先要多给宝宝喝水,同时要人为增加室内湿度。办法有3种:使用加湿器;用一些容器装上水摆在屋子里。通常一杯300毫升的水大约一两天就被蒸发得差不多了;在室内,养金鱼、摆几盆水生植物,也是不错的办法,既增添了生活情趣,又能很好地调节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