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让宝宝的心情由阴转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9:55  新闻晚报 

  最近,天气多变,病孩猛增。生病之后,宝宝突然性情大变,乖巧的宝宝俨然成为“小恶魔”;开朗的宝宝却成为“锯嘴葫芦”……记者在不少育儿论坛上发现,孩子病后性情180度大转变,常常把家长弄得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为此,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施婴婴教授特别提醒家长,即使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也会得“心病”。病后“性情大变”往往是孩子得“心病”的征兆,细心家长需及早发现。

  家长倾诉1:“伶俐宝宝”变成“娇贯大哭包”

  虽然女儿刚一岁半,但自出生以来,就大大小小生了好几次病。起初,因为不会说话,每次生病女儿都会因为不适哭哑嗓子。因此,一听到哭声,父母总会想方设法满足宝宝各种需求。几次下来,妈妈发现问题了:“每次女儿病愈后,就格外任性,还越来越娇气!”

  这几天情况尤甚,女儿非但一定要在妈妈怀里才肯入睡,如果想把她放回小床,女儿就立即哭闹、耍脾气,直到重回妈妈怀抱为止。为让女儿睡好觉,妈妈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结果整日疲惫不堪。

  [专家释疑]千依百顺造就“任性宝宝”

  像上述这样的例子很普遍,不少家长都曾遇到过,甚至还有家长反应:孩子病愈后格外任性,稍有不满就“耍无赖”、“大吵大闹”。

  “孩子在生病期间,大人百依百顺,事事由着孩子,无形中助长了任性;待病情好转后,孩子仍然企求得到父母的这种关心。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撒娇、发脾气!”施婴婴主任解释说:“其实,孩子任性、粘人并非病愈后才出现的;相反,早在患病期间,这些‘苗头’就已有所表露。只不过因为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健康,一味将这些任性的‘苗头’归因于孩子身体不适,而忽视了对行为的纠正,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脾气’;待孩子痊愈后,家长才发现,原来的‘小天使’竟变成了‘小恶魔’。”

  [专家支招]行为纠正切勿操之过急

  专家提醒家长,对病孩的关爱并非意味着无条件满足。当然,考虑到孩子此刻正遭受疾病,家长在拒绝的同时,还应适当给予孩子一些其他合理“补偿”。此外,不少父母在孩子生病期间表现得千依百顺,但一等孩子病愈,又格外严厉。殊不知,这种突兀的情感转变,对孩子相当“残忍”。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不要立刻与“病后小恶魔”短兵相接,不妨再‘纵容’一段时间,让孩子在情感上有一定时间的延续。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再进行适当约束和管教,孩子才能有足够心理、生理准备。

  家长倾诉2“开朗宝宝”成“羞答答的玫瑰”

  2岁茹茹一改往日开朗,最近变成了“羞答答的玫瑰”。一有陌生人和她说话,就连忙把脸蛋埋进妈妈怀里。不论怎么劝说,就是不肯再露出小脸。对茹茹的变化,妈妈有些摸不着头脑。她感到奇怪:原本茹茹开朗可爱,是远近闻名的“开心果”。可自从上月住院后,就性情大变,不但一见到陌生人羞涩不已,平时连对妈妈都“三缄其口”。

  [专家释疑]宝宝性格突变源于“心病”

  专家表示,孩子生病后,会随着环境突然变化,性格也随之发生改变。生病后,通常父母会把孩子带到医院看病,医护人员对他进行检查或护理,比如:听诊、触诊等检查,打针、补液等治疗,对孩子都是种不良刺激,使他(她)产生恐惧感。一旦孩子离开父母被迫住院,在医院这个新环境里很容易感到“人地两生”,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2至3岁的孩子住院后会表现出退化现象,比如:啼哭、吵闹、烦躁、遗尿、拒食或闷闷不乐等,而6至7岁的孩子则会感到害怕、恐惧、焦虑不安等。此外,因为害怕被家长遗弃,孩子还会常撒娇、挑剔等。

  [专家支招]三招助宝宝远离“心病”

  1、提高病儿适应能力: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讲明生病缘由,告诉他到医院看病、治疗的重要性,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帮助他逐渐适应陌生环境;

  2、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疾病恢复情况,要求他达到同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保持乐观情绪、缩小与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3、丰富病儿精神生活:孩子生病后活动空间减少,可根据他的年龄创造不同条件,为他创造适当的游戏、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心理  保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