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社区感染防控措施———
社区医护人员对居家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进行随访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预防措施。戴外科口罩,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前戴手套,摘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正确处置医疗处置物品。如需近距离(1米内)接触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患者外出时也必须戴口罩。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和正常社会活动中,不建议戴口罩。无特殊情况,正规的药房或商店销售的外科口罩即可满足个人防护需求。口罩大小必须完全遮盖住口鼻,佩戴时尽可能缩小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尽量保持口罩干燥,潮湿后必须更换。一次性使用的口罩不可重复使用。
社区居家隔离处理原则———
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
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
患者发病后至少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隔离观察期间,患者不应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社区患者共同居住者防护原则———
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
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尽可能相对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
社区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性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社区患者家庭清洁、消毒和废物处理———
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纸巾等物品要妥善处理;应放入单独垃圾袋。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单独使用。保持家庭物品表面清洁,定期用75%酒精擦拭家具、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房间勤通风。 (本报通讯员 王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