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场秋雨一场凉,转眼间已到了“乱穿衣”的季节。风一起,很多妈妈怕冻着宝宝,急急给孩子添上厚衣服,而有的妈妈则认为宝宝“秋冻”才能保健康,究竟哪个妈妈的做法正确,我们请专家来做个评判。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杨勤主任介绍,初秋的天气,家长给宝宝过早、过多捂上厚衣服反而容易致病。因为宝宝的体温一般都比成年人高,而且活动量大,但体温调节中枢却不成熟,捂得过多,宝宝出汗后很容易着凉,引起发烧、感冒等疾病。其实,“秋冻”之说是符合健身养生的科学道理的,如果不是体弱儿童,适当“秋冻”,逐步对宝宝进行耐寒训练,反而对健康有益。
宝宝“秋冻”勿心急
杨主任介绍,对于小宝贝来说,体温调节功能有待完善,在忽冷忽热间比成人更易染病。即使要冻,也不可操之过急,应从耐寒锻炼开始,逐步进行。初秋时节,秋风拂面不冻身,是耐寒锻炼的好时机,家长可以从三方面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
添衣循序渐进。气候刚转凉的时候,不要立即给宝宝添置过厚的衣服,要循序渐进,逐步添加,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晚上睡觉时,盖被也不要太厚,房间内可以通风换气,这样能让宝宝呼吸道黏膜接触更多的冷空气刺激。
适当进行冷锻炼。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左右为最宜)的习惯。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孩子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
多参加户外活动。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只要天气许可,就可带孩子到室外活动活动手脚。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三暖一凉”穿秋衣
“秋冻”进行之时如何给宝宝正确穿衣,杨主任告诉家长一个小诀窍,查看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只要保证“三暖一凉”就可以,一是手暖、二是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
手暖:抚摩宝宝手心,如果是温热而无汗,证明穿衣是得当的。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宝宝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吸收,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如果头部捂得严严实实,反而不利于体热蒸发,特别是当孩子发烧时,更不可捂住头部。
耐寒锻炼有原则
杨主任介绍,门诊中曾有妈妈参照网上一套抗寒教程,结果冻坏了孩子。这位妈妈介绍,将孩子手脚在冷水里浸泡20秒后,再放进温水泡,反复做10次可以防冻疮;让孩子睡觉前脱光衣服,身体暴露在空气中2分钟后再钻进被窝,据说这些方法能让孩子习惯寒冷。对于这种做法,杨主任指出,不可盲从。
杨主任介绍,抗寒训练一要适度,二要循序渐进,否则会适得其反,冻坏孩子。衣服应该一件一件减少,水温一点一点降低,户外活动的时间也逐渐由少到多。1-3岁的幼儿,在冷空气中时间不要过长,一般5-10分钟为宜。稍大点的孩子外出锻炼时,既要注意“动”,又不宜“动”得大汗淋漓,特别是晚秋,在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停止。
当然,万事皆有度,“秋冻”也不例外,特别是深秋之后,早晚外界气温偏低,而午间气温偏高,这时要注意及时地适当增减衣服,以防身体过冷而着凉生病,或过热出汗着风而患感冒等。特别是体弱多病的小朋友,则不宜盲目的进行“秋冻”,重点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和严寒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