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冬天——流感疫情、肺炎球菌感染等,疾病威胁让年轻的妈妈们倍加担心,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人满为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性、科学的育儿知识。
这个冬天,所有的儿科医生都很忙碌
一向被认为是最“轻松”的儿科诊室在2009 年里有了不同。当HIN1 流感第一次在中国出现死亡病例以后,北医三院的儿科门诊量猛增。最多的时候,李松主任一个上午看了60多个孩子。“而且,做儿科医生还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因为给孩子看病是最容易出现医患矛盾的,婴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治疗上更考验医生的判断。”李松说,但其实,孩子的健康更多地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妈妈的焦虑源于健康知识缺乏
在儿科门诊,李松每天都要面对那些焦虑的妈妈们。害怕孩子生病,担心宝宝的健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孩子一旦生病很多妈妈的职业角色势必会受影响。一手抱着发烧的BB一手拿着手机讲不停的妈妈在儿科门诊并不少见。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妈妈。比如,有的妈妈一天带孩子去看好几家医院,看好几个医生。她们认为这样孩子的病就能好得快些。“年轻的妈妈们事事讲究效率,孩子生病也希望能速战速决。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医生的医术再高,感冒也是需要时间恢复的。”
李松在儿科门诊还发现有些妈妈特别喜欢给孩子打点滴,觉得点滴好的快。其实这样做很危险,也不见得好得快。李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很少看到儿科门诊里那么多人在挂吊瓶。
能吃药尽量不打针
通常情况下,儿科医生会通过孩子的症状及血常规检查初步判定感冒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症状有喉咙充血、咳嗽、流涕、鼻塞和发热等,血常规检查报告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下降,则可能说明是病毒感染。如果症状是有脓性分泌物,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偏高,则可初步判定为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大多数情况下口服适当、足量的抗生素已足够,没必要进行静脉输液。
抗生素,一定要正确使用
育儿常识大家仿佛都有了一些,尤其是现代妈妈们对科学育儿的种种很多已是半个专家。例如大家都知道滥用抗生素不好。但做父母的可能不知道,不正确服用抗生素的危害更大。通常来说,孩子身体内有了细菌感染,因为孩子抵抗力弱,通常医生会开抗生素的处方。有的家长就不按照医嘱服抗生素,最普遍的是不足量服用。其实这样的结果是细菌被杀到半死,很可能再活过来,这样反倒更容易出现耐药性问题。所以,如果医生根据病情判断认为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就一定要按照医嘱正确、足量地服用。
一些小病社区医院就能解决
在美国工作期间,李松发现美国人的就医方式与我们很不同。例如美国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居住的社区医院里就诊,并且有相对比较固定的私人医生。一个人从小到大,甚至父母亲都看同一个医生。“这其实是更为合理的体制。我们这里是一有点头疼脑热就要去挂三级甲医院的专家号,费时费力费钱不说,还容易造成更严重的传染。”李松认为,无论是在流感特殊时期还是其他时候,都不建议孩子稍有点不舒服就去大医院看。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电话咨询医生,准确描述症状,让医生给出指导,大家都节省了成本,孩子也免去了“深入病区”的危险。
儿科医生时常要做“健康裁判”
在门诊,李松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家人,老少五六口一起陪孩子来看病。老人认为应该这样治,父母又有他们的主张。此时,医生就成了法官。现代妈妈讲究科学育儿,而老人则相信自己带孩子多年的老经验。很多三代同堂的家庭,观念导致的纷争不在少数,而涉及到孩子的健康问题,更可能引发家庭内战。最典型的例子是:孩子一发烧,老人就马上给盖厚被子,认为出身大汗感冒就好了。其实,感冒也分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另外,很多妈妈一看到孩子发烧,第一时间就给孩子吃退烧药,这样做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强行退烧可能掩盖了真正的病情。正确的做法是先用温水或者稀释后的酒精擦拭额头或腋下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等查出导致发烧的原因再吃退烧药也不迟。
疫苗,父母可为孩子做出的健康选择
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一次小小的感冒都是危险的。由于两岁以下宝宝的淋巴系统发育水平尚不足成人的一半,所以,是致命的肺炎球菌疾病的易感人群。事实上,我国约有1/4 健康儿童的鼻咽部携带肺炎球菌。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就可能乘虚而入,引发各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肺炎球菌疾病是导致全球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它造成的感染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肺炎、脑膜炎、菌血症、中耳炎等疾病,可引发呼吸衰竭、心肌受损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国家免疫计划内还不包括肺炎球菌疫苗,但全球已有42个国家把它纳入了国家免疫体系中。“不仅仅是医生,做父母的也是那个为孩子健康做选择的人。”李松教授认为给孩子注射疫苗也是非常必要的健康选择。采访 赵真 摄影 雷树 鸣谢 美中宜和妇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