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果”法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品尝”自己行为之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在以后的行为中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身边案例(一)
遗 憾
少年宫来了一个木偶剧团,演出的剧目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朋友送了两张票给小雪和妈妈,小雪高兴极了。木偶剧晚上7点开演。可是由于小雪吃饭和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他们赶到剧院时,演出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小雪觉得很遗憾和扫兴。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做事总是“慢半拍”有多种原因:有的与先天性格气质的因素有关;有的是因为孩子动手能力较差,动作不够协调;有的是因为孩子想逃避,或者不情愿去做;还有的是因为受家长榜样诱导的影响。但是最常见的是因为家长平时催促太多,总是不停唠叨、说教,孩子因此感到厌烦,就视家长的话为耳旁风了。养成习惯后,就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一定要等到成人发火时才引起孩子的重视。
方法运用:
这次迟到是妈妈“精心策划”的,因为小雪平时做事总是慢吞吞、拖拖拉拉的,总是要妈妈和爸爸不停地催促或者发火才奏效。所以妈妈就想借此机会对小雪进行一番教育,让她体验到慢吞吞带来的后果。
演出结束了,小雪还意犹未尽。妈妈一边跟小雪讨论剧情,一边把话引入了今天的教育主题:“木偶剧真好看,只可惜刚开始的部分没有看到。”小雪委屈地反问妈妈:“你为什么不提醒我,我明天还要来看……”妈妈心平气和地说:“我提醒你两次了,你都没当回事。明天演出就结束了,真遗憾,只能等到下次了。做事拖拉真不是个好习惯,太耽搁事了。这样吧,以后做事的时候不要爸爸妈妈催了好吗?我们拉钩,一言为定。”
虽然这一次体验不能让小雪从根本上改正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但是毕竟让她深刻体验到了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体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经历的。
知心话语:
“慢吞吞”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所以仅仅凭一次或者偶尔的教育是不能从根本上改正的,必须弄清楚原因,持之以恒,才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善。
温馨提醒
1.“自食其果”法的运用一定要在保证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2.孩子在体验自己行为后果的时候,成人不要冷嘲热讽或说一些幸灾乐祸的话;
3.孩子在“体验”过后,要循循善诱向孩子讲明道理。
专家支招
陈晖老师(个人简介见本书第16页)编写的书中介绍一位妈妈的教子事例,就是适当让孩子“自食其果”——
儿子在幼儿园里算得上是溜冰高手,弯腰、蹲下、转弯、冲浪等技巧都驾轻就熟。放学一回家,儿子把溜冰要领直接用在滑板车上。我们在旁边提醒他:“滑板车只有两个轮子,要平衡不容易的,双手一定要把握好把手,不然……”
儿子把大人的话当耳边风,竟一意孤行地选择了最容易摔倒的单手开滑板车法——高高扬起一只手,另一只手扶着车把的中央,助力的脚更把车蹬得飞快。
当我们来不及追上他时,他却戛然而止——连人带车摔到在柔软的草地上。等我们跑过去询问时,儿子强忍着眼泪来了个自我解嘲:“原来单手玩滑板车,还真不行呢!嘿嘿!”自我总结后,他还不忘在脸上挂一个尴尬的笑容。
后来,儿子学会了旋转、急刹车、原地速转弯等滑板车的花样,但始终牢记手握车把的重要性。
摘自《冯德全早教方案⑤:玩得好学得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