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孕前应测量自己的血铅含量

http://www.sina.com.cn    舜网-人口导报 

  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发人群,但未出生的胎儿也可能出现铅中毒!胎儿铅中毒与母亲怀孕时体内蓄积的铅过量有关。年轻夫妇准备要孩子时先到医院做检查时,较多查病毒、查妇科病,而鲜有人查血铅。为了未来孩子的健康,准备怀孕的准妈妈们,先测测自己的血铅含量,然后再考虑要孩子吧。

  孕妇体内含铅就会影响胎儿

  做首饰加工的小红年初怀孕了,全家人为之高兴。但不幸的是,小红怀孕还不到7个月就早产了,孩子不足2公斤,在保育箱中养育了近一个月,孩子好歹成活下来,但医生说宝宝以后的免疫力和智力都会比正常宝宝低。

  小红怎么会早产呢?医院对小薇进行了全面检查,最后发现她血铅高达260微克/升,已达到中度铅中毒水平。

  铅中毒是国际公认的,危害儿童智力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第一杀手”。儿童的血铅水平如果高于每升100微克,就有可能导致神经发育方面的问题。但很多准爸妈们还没有意识到,孕妇血铅含量高是会影响胎儿健康发育的,甚至会让孩子胎死腹中,引起早产。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优生优育科蔡艳主任医师说,儿童铅中毒要从孕前就开始预防,幼儿铅中毒可受母体的影响,母体血铅含量高易造成儿童铅中毒。研究表明,只要孕妇体内含有铅,就会影响胎儿,因为胎儿同母体相联系的胎盘对血中的铅没有一点的屏蔽作用,孕妇吸收的铅90%会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导致胎儿先天性铅中毒。

  胎儿的脑内未成熟的毛细血管对铅的伤害基本上没有什么抵御能力,铅和水分较易从血液里渗透到脑组织内,引起脑水肿。大量的铅将侵入脑细胞中与功能性蛋白结合,使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和活动发生障碍。研究表明,出生前低水平的铅中毒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危害都是很大的,特别是新生儿听觉、视觉功能更易受损害。大量研究还表明,随着妊娠母体血铅水平的提高,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等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研究认为,脐带血铅水平每上升10微克/升,婴儿的出生体重下降300克,婴儿的身高下降2.5厘米。

  妊娠妇女体内低水平的铅污染不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妊娠的结局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影响婴儿出生以后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智能的发育。北大少儿研究所的马迎华研究表明,当脐带血铅水平大于等于7微克/升时,即可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影响孩子的头竖立。波士顿的柏林格依据出生时脐血铅的水平,对249名婴儿进行了分组评价,结果发现血铅水平高的婴儿的精神发育指数在6月、12月、18月、24月分别比正常组儿童低4.3分、5.8分、6.7分、7.8分。

  蔡艳说,孕妇和儿童是最容易发生铅中毒的人群。摄食同样量的铅,成年人只吸收10%~15%,孕妇与儿童吸收率则高达50%。美国在婚前检查时,都要进行血铅测查。

  “准妈妈”提前三个月查铅

  因此中国医促会妇儿医疗保健委员会铅中毒防治中心医疗部谌兰柱主任建议,年轻夫妇准备要孩子时应先到医院做血铅测定,只有当血铅浓度正常,方可怀孕。如果血铅含量高就要先排铅,再测定,什么时候血铅浓度在安全值范围内,才可以准备受孕。

  目前很多妇幼保健院也都能查血铅。许多血铅高的大人没有临床表现,所以不以为意。然而准备怀孕的女性,为孩子以后的智力着想,最好是提前半年到3个月时间到医院查血铅,如果血铅超标,就及时将血铅降到中毒的标准之下,再考虑要孩子。

  如果怀孕后才查血铅,万一血铅高了,最佳治疗时机却已经错过,干预的驱铅产品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置换出铅的同时也置换出很多其他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一定伤害,因此,最好在孕前查铅,并进行干预。

  “排铅6招”帮助你

  打算怀孕的女性做好生活中的细节,可以帮助自己身体“排铅”:

  1、多吃促进排铅的食物:如猕猴桃、胡萝卜、虾皮、牛奶、木耳、绿豆、蒜素、绿茶、动物肝脏等;

  2、少吃或不吃高铅饮食:如松花蛋、爆米花、彩色糖果和劣质的罐头饮料等;

  3、蔬菜水果食用前一定要洗净,能去皮的尽量去皮,以防残留农药中的铅;

  4、注意卫生,勤剪指甲多洗手,饭前换掉工作服;少用护肤品,尤其不要用美白类化妆品;

  5、最好不要去空气污染严重的公共场所,尤其不要在交通繁忙区和工业生产区逗留;

  6、孕前不要住在新装修的房子里,室内少用煤,少吸香烟和二手烟,别用含铅涂料及油漆粉刷装修房子。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孕前  排铅  血铅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