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预防气道异物贵在好的饮食习惯

  预防气道异物,贵在好的饮食习惯

  新闻链接:2012年2月,上海市某幼儿园,午睡结束后,孩子按照惯例吃餐间点心,中班的一名孩子因馒头进入气管而发生窒息。随后孩子被急救车送入医院抢救。

  近年来,因进食而导致的窒息事件屡有发生,一时让家长心里难免恐慌。为什么孩子吃着吃着,食物会进到气管里,这类意外是不是防不胜防?为此,本刊采访了擅长儿童重症急救的上海市儿童医院特诊部主任滕国良。

  Q为什么食物会进入气道里?

  A首先我们要了解人体咽喉部位的构造,咽喉是“气道”和“食道”的交汇处,吸入的气体和吞咽的食物在咽喉处分流,然后“气体走气道,食物走食道”,互不干扰。如果液体和固体食物进入气道,就称之为“气道异物”。

  那么,什么情况下,食物会“误入歧途”?这和管理食物与气体分流的部位“会厌”有关。会厌是喉腔开口处的一个舌形活盖,平时呼吸、说话时会厌向上开放,气体进入;吞咽食物时,会厌则向下盖住喉腔,使食物不至于进入气道。正常情况下,进食时,会厌是关闭的,如果会厌打开了,食物就进到气道里了。

  Q那么为什么孩子最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呢?

  A这和孩子的生理成熟度和饮食习惯有关。会厌的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中的吞咽反射功能自动控制,而婴幼儿因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所以从生理条件上讲比较容易发生“气道异物”。另一方面,和孩子不当的饮食习惯、家庭的喂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孩子边吃边玩,吃饭时哭哭笑笑(口中含有食物),这中间都存在安全隐患。根据我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来看,好的饮食和喂养习惯,能将风险降到最小,而不好的饮食习惯,风险必然是最大的。

  Q请您具体说说,需要家长如何改进孩子的饮食习惯,以减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A第一,家长为孩子准备的食物要合适,所谓合适,就是食物的种类、烹饪方式要合乎孩子的年龄,比如不要给孩子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松子、蚕豆这类圆圆的、滑滑的食物;3岁以下的孩子不宜吃果冻,一旦误吸,会把气管堵得死死的。

  第二,教孩子好好吃饭。这一条听起来很普通,但我们不一定做得到。首先,孩子要坐在餐椅上吃,而不是一边吃一边玩,家长追着喂。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想想看,孩子玩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在你的视线之内,如果突然摔一跤,那食物就有可能进入气道。其次,孩子吃东西时要先充分咀嚼,然后再吞咽,每一口食物都好好吃下去,这样就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生意外的概率。最后,孩子吃饭时不要逗引他,孩子小,不知道嘴巴里有东西时不能哭,不能笑,不能唱歌,而这么做很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道。家长也知道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实不仅是习惯养成,也关系到孩子的安全。

  另外,从安全的角度讲,如果学龄前的孩子还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考虑大人和孩子分桌吃。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2岁多的孩子,当时一家人在吃饭,爸爸就着花生米喝酒,孩子抓了一颗花生米往嘴里送,爸爸拍着桌子大声说“你不能吃花生米”,结果孩子被吓住了,一哭,花生米就被吸入气道了。

  对照一下,你有没有让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孩子坐在小推车上,手里拿着吃的东西(比如小饼干),或者拿着奶瓶在喝奶;

  在家吃饭时,孩子不是坐在固定的就餐椅上吃,而是一边玩,家长一边喂;

  孩子有含食的习惯;

  孩子在车上(包括公交车、家用轿车)吃东西。

  Q虽然我们不希望这类意外发生,但一旦发生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A首先家长要明确一点,食物误入气道,最危险的是导致窒息。切不要把气道异物和孩子吃急了、吃多了视为相同情况,然后顺着孩子的背拍,这样只会把异物越拍越深。如果呼吸道被食物阻塞,空气无法吸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人会因为急性缺氧而发生危险,而一般窒息数分钟,心跳就会停止。

  所以说,对于气道异物造成的窒息,最需要家长在其他人打电话叫急救车的同时采取急救措施,争取时间。针对气道异物的急救措施包括:用外力将异物排出,给停止呼吸的孩子进行人工呼吸。

  专家观点:

  好的饮食和喂养习惯,能将风险降到最小,而不好的饮食习惯,风险必然是最大的。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实不仅仅是习惯养成,也是为保障孩子安全建立的一道屏障。

  如果家长、保姆、幼儿园的保育员和老师接受儿童意外伤害救护的专业培训,也是为孩子的安全建立了第二道屏障。希望社会各界重视全民普及急救培训的工作,为家长、保姆、幼儿园的保育员、老师学习急救培训提供途径。

  孩子发生气道异物时的急救措施

  先确定孩子的状态,再行动

  在采取措施之前,要确定孩子的气道是否完全梗塞。如果孩子能有力呼吸、咳嗽,说明气道正在克服堵塞物,没有被完全堵住。这时,鼓励孩子咳嗽,是把异物从气道清除出去的最好办法。不要拍孩子后背,不要让他倒立,不要把手伸进去试图把东西取出来。只有在气道被完全阻塞时或他无法咳嗽时才能采取以下的措施。

  1岁以下的孩子发生气道异物时,如何采取措施?

  第一步:如果孩子是清醒的,将孩子托在前臂上,支撑住他的头部和脖子,另一只手扶住孩子的身体,然后把孩子翻过来,让他趴着骑跨在成人胳臂上。一只手托住他的下颌,使头低于躯干,把另一手的掌根放在孩子肩胛骨的中间,向前下方用力拍击5次,形成冲击力,从而将堵在孩子气管中的异物给喷出来。

  第二步:如果使孩子噎住的东西没有出来,就再次将孩子翻转呈俯卧状,脸朝上,保持头比脚低的姿势,把食指和中指放在孩子的胸骨上,快速按压5次。

  第三步: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呼吸,依然取仰卧位。用拇指压住孩子的舌头和下颌,把他的下巴提起来,打开孩子的嘴巴,看看他的嘴巴里有无东西。如果看到了,就用小指沿着孩子一边脸颊的内侧探到舌根处,把东西钩出来。注意,如果什么都没看到或者钩不出来,千万不要在孩子的口腔里乱拨。

  第四步: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呼吸或已经不太清醒了,就立刻给孩子进行人工呼吸。如果空气没有进入孩子的肺部,即胸部没有鼓起来,重新拍击他的后背再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孩子开始咳嗽或呼吸。

  1岁以上的孩子发生气道异物时,如何采取措施?

  第一步:站在或跪在孩子身后,用手臂搂住他的腰。一只手握成拳,另一只手叠上,将拳头上的拇指按放在孩子肚脐上方的身体的中线上,将拳头压向孩子的腹部,向后上方挤压,冲击5~6次。

  第二步:同1岁以下孩子的第3个步骤,试试用手指把异物扫出来。

  第三步:如果孩子失去知觉,跪在孩子身边,把一只手的掌根平放在孩子肚脐上方,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双手手指指向孩子的头部,用向前的推力迅速按压孩子的腹部,直到异物被吐出。如果孩子仍无知觉,就要采取人工呼吸,然后再次按压孩子的腹部。按压动作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直到孩子恢复呼吸或者救援的人赶到。

  重要提示:

  1.发生意外时,你一定来不及翻书查询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必须在平时接受幼儿急救培训并加以练习;

  2.采取急救的同时确保有人在打120急救电话;

  3.以上的说明只能给家长提供一个概念,让你知道该做什么,不能代替接受实地、专业的急救培训。

  4.如果你解决了孩子窒息的问题,孩子看上去也恢复了呼吸,也要去医院检查。

  采写/本刊记者 刘丽

  受访专家/上海市儿童医院特诊部主任 滕国良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