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休止的等待总不是办法,如果你的宝宝睡眠不好,你也不想纠正,那么请自问:如果放任不管,任由宝宝自己调整好睡眠,需要多长时间?3个月还是3年?如果有专家告诉你,为了让宝宝觉得安全,你应当尽量在夜里尽可能陪着宝宝,那就要问问这个专家,如果这样做,在多长时间以内,宝宝可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婴幼儿睡眠圣经》马克•维斯布朗
而美国亚马逊最长销的婴儿睡眠书籍《法伯睡眠宝典》的作者、哈佛医学院神经学教授、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儿童睡眠障碍中心主任、从事儿童睡眠研究20多年的理查德•法伯教授也这样写道:
如果孩子在三个月之后还不能自已入睡,夜间频繁哭闹,家长就要注意了,因为一般情况下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入睡了。如果到了5个月,孩子还是夜间频繁醒来,家长就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儿童的睡眠障碍既不是家长的失职,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自然阶段”能等它自然度过。儿童睡眠状况不仅会影响其以后的行为习惯,更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这种评价很容易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如果孩子有睡眠问题,家长就会焦躁不安,如果夜夜都要起来照顾一个哭闹不休的孩子,反复起来安抚他,家长的睡眠就会完全被剥夺,如果情况严重,家长的负面情绪还会延续到第二天白天,他们会感觉心力交瘁。如果你正在遭受如上所说的痛苦生活,那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的孩子可以睡得更好,你也可以。
——《法伯睡眠宝典》理查德•法伯
以下观点来自德国实用育儿经典书籍《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睡觉》,作者一位是心理学硕士、提供父母咨询与儿童辅导的行为治疗师,另一位是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大夫。
我们的调查反映出一个事实:宝宝的睡眠问题在3岁之前不会自动消失,如果半岁大的宝宝还不能一觉到天明,可以预见的是,一年后的夜里父母还是会围着宝宝团团转。
——《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睡觉》
除了国外的专家们给出的这些几乎相同的建议以外,我也想提及国内一些知名医学专家们的观点: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鲍秀兰一直在微博上向大家介绍睡眠训练的方法,她的方法其实类似我后面会说到的理查德·法伯一直推崇的“哭泣控制法”;而一直被各位妈妈们频繁请教与咨询的著名儿科大夫张思莱,也认同鲍秀兰的睡眠训练方法;潼妞四个月时感冒,我们曾经带她去看过天津儿童医院创办人之子、权威儿科专家范崇济主任,提及了潼的睡眠问题,他明确表示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两三天的睡眠训练快速解决,而他提供的方法类似马克•维斯布朗博士的方法,cry it out,也就是传说中的哭声免疫法;潼六个月时打疫苗,预约的大夫是和睦家首席儿科大夫崔玉涛,听到潼的睡眠情况,他表示说这是孩子的睡眠习惯问题,大部分是养育人过度纵容造成的问题,他同时也认为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两三天的睡眠训练得到改善。
除了专家观点之外,我也想简单聊聊一些感性上的看法。一提起睡眠训练就会有人问,睡觉明明是天生的本能,有什么需要训练的?微博里有个叫“爱莘麻麻”的朋友,她是英国心理学的博士,她曾经针对这个问题这样写道:“我们都有吃饭睡觉的本能,但本能只是一种学习的渴望和潜力,这种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再有足够锻炼的情况下,才能发展成为能力。”
她同时提及了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失去所有亲人,被一个养狗的男人领养,养狗的男人完全不懂得养孩子,只好把男孩跟狗一样关在笼子里饲养,导致男孩五岁了仍然不会说话和走路。那说话和走路明明是人的本能,为什么男孩不会?因为没有锻炼的机会,男孩就没办法把本能发展成为能力。事实上,睡眠能力的养成,也是如此。
也许以上的文字已经给了你答案,当然,如果你仍然认为孩子的睡眠习惯不是问题,你和宝宝都可以照此情况坚持下去,并且这不会对你的宝宝和你的家庭造成巨大影响,那么也请你尊重自己的内心。
对于我来说,给孩子进行睡眠训练是经过长期考虑而做出的选择,这个选择也得到了家人(尤其是我的先生和婆婆)的支持,他们最能够体会到孩子的不良睡眠习惯对孩子自身以及整个家庭里每个人造成的影响。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如果整个过程你想凭一己之力坚持下来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如果你们没有真正想好,下定决心,那一定不要开始。
睡眠训练时期的哭会不会造成心理创伤?
这个问题,相信是所有打算进行睡眠训练却又一直犹豫的妈妈们唯一考虑和担心的问题,同样也正是因为这种纠结,我对潼的睡眠训练从两个多月开始就计划,直到半岁以后才开始正式实施。
当然,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只是在睡眠训练期间让孩子哭一会儿,而不是引申在整个生活中对孩子的哭泣都不予理会。如果真的按照之前流传的那个什么坑爹的“美国妈妈带孩子的多少个绝招”里说的那样,哭的时候不抱,不哭的时候才抱起来,那一定是脑袋坏掉了的妈妈,这种情况不在我们正常讨论的范围之列。
对于在睡眠训练期间让孩子适当哭一会儿的这个问题,有些人曾经在毫无理论论据以及实例证明的前提下提出过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比如说这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问题,或是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与父母疏离等等。我其实一开始在这里想好好写写那个制造这类观点的某位心理咨询师,但想了想还是算了,没必要,一个根本不是研究婴儿心理学的人突然跳出来把自己当成既能解决成人心理问题,又能解决儿童和婴儿的心理问题,还莫名其妙抛出一堆自己臆想的观点,这样的人的说法真的可靠么?这个需要各位妈妈自己分析。也许她的其它的一些观点有正确的地方,包括我也认同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但仅就睡眠训练这一个观点上,我认为她是相当不负责任的。更可笑的是,她曾在微博上盛赞某位妈妈真正了解爱与自由的真谛,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得非常快乐并与妈妈之间充满信任安全感,然而后来据这位妈妈所说,她是从月子里就开始实行改良版的cry it out方法训练孩子睡眠,而这一行为在促进孩子睡眠之外也没有产生任何所谓安全感、信任感的缺失。因此我也希望大家多去了解真正权威的儿科医生、专家,以及真正研究婴儿心理的心理咨询师的观点,而不是被这种无依据的论点蒙蔽。
回归正题,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作为英国心理学博士,“爱莘麻麻”曾经整理过一篇发表在美国《时代》杂志上的文章,这是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儿科》学术期刊研究的最新结果,翻译摘录如下:
让婴儿有限制地哭泣的训练法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婴儿学会自主睡眠,不会造成长期的心理损伤,也不会伤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这项研究着眼于两种训练睡眠的方法,分别为“控制哭泣法”和“逐渐远离”法,两种对策都是让婴儿在短时间内哭个够。“控制哭泣法”要求父母每隔段时间回应孩子的哭泣,而间隔的时间逐渐延长,以试图鼓励孩子自己能够安心下来;在逐渐远离法中,父母静坐在孩子旁边的椅子上,让孩子学着去入睡,慢慢地,随着时间的过去,父母把椅子搬离的越来越远,直到最后离开房间,婴儿独自进入睡眠。
这项由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涉及了326个小孩,他们的父母在7个月内报告了睡眠问题。一半的小孩在睡眠训练小组内,他们的父母学会了一些有用睡前习惯以及受控安慰法或逐渐远离法的技巧(父母可以选择他们使用哪种对策),另外一半小孩在对照组中,不使用任何睡眠训练方法。研究人员追踪了这些参与者及其父母们五年。(到研究结束,大约30%的家庭放弃了。)
到那些孩子6岁的时候,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这两组孩子在情绪健康,行为或是睡眠问题方面存在重大的差异。事实上,对照组中的孩子拥有情绪或行为问题比睡眠训练组中的孩子稍微多一些。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的早期数据显示睡眠训练确实是起作用的:婴儿学会了在睡觉时更容易地入睡并且在晚上能够熟睡得更久。基于这些发现,作者认为睡眠训练是既安全又有效的,呼吁更多的家长接受这些方法的教育,并希望健康专家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来推荐这些方法。
与一些人的主观推测和臆想相比,以上文章的立场和研究结果应当是相当客观的,值得作为参考依据。另外,在其它的几本睡眠书籍里,这些身为儿科医生的作者们也有过类似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