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腾片不宜直接吞服,给孩子喂药别“囫囵吞枣”

漫画牛力漫画牛力

  201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微信公共账号转发网友微信称: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感冒后吞服一种泡腾片导致窒息,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这则令人痛惜的新闻引起网友关注,并被大量转发。那么,服用泡腾片是否存在用药危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网传:幼童吞服泡腾片窒息而死

  人民日报微信公共账号转发的这则新闻,来自于网友“药师琉璃”。这个因口服泡腾片窒息而死的18个月大的宝宝,名叫牧浩。

  网友“药师琉璃”称,4月,小牧浩因为感冒发烧,在一家省级医院挂吊针。除了输液,医生还配了两盒药,一盒泡腾片,药盒上有一张医院贴的服用标签,上面写着“口服”。

  输完液后,牧浩妈妈给孩子直接吞服了一粒6毫米大的“娃娃宁泡腾片”。然而,服药10多秒后,小牧浩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咳嗽,嘴唇变成青紫色。孩子服药噎住了,小牧浩的父亲用力拍打他的背部,然而未起任何作用。随后,小牧浩被紧急送入医院抢救室进行抢救。第二天下午,小牧浩的父母收到医院通知,孩子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上网看到,牧浩服用泡腾片致死一文被大量转发。一些转发该新闻的网站为引起网友重视,给文章拟了醒目的标题:“父母一定要看,一粒泡腾片引发的悲剧;悲剧!一粒泡腾片导致儿童窒息死亡。”

  网友们惋惜之余,纷纷发表评论,并猜测牧浩致死原因:泡腾片溶解,会产生大量气泡,需经水溶解后口服。家长给孩子直接吞服泡腾片,是一种错误的用药方法,可能是导致孩子窒息的主要原因。

  走访:市面销售多种泡腾片制品

  泡腾片是一种源自西方国家的制药工艺,口服泡腾片的前身形式是,起泡沫的汽水、起泡片、起泡散、泡腾浸剂以及外用泡腾片。1904年,美国药典最先提到泡腾片剂,最先获得泡腾片生产专利的是德国。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生产泡腾片。最近十多年,随着生产工艺技术提高,国内众多制药企业具备了泡腾片生产和开发能力,各种中西药泡腾片剂开始大量投放市场。

  泡腾片产生气泡的原理是,药品内有机酸和碳酸氢盐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分解。药片溶解后,会分裂成细小的颗粒。泡腾片溶解于水后,药品成分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成为泡腾片生产厂家进行产品推广时主要的宣传用语。

  1月1日至2日,记者走访省城十几家药店发现,未找到有药店出售小牧浩服用的那种泡腾片。

  在省城五一路一家药店,记者看到药品陈列柜台,摆放着多种泡腾片药品。其中多为非处方药品,包括维生素C泡腾片等。“这些泡腾片都是非处方药,消费者可以直接买。”药店一位药品导购告诉记者,泡腾片的用药方式与普通固体药品也不同,需用水溶解后口服。“我们不建议患者直接吞服。”

  记者了解到,除了药品,有不少相关食品和美容用品也被制成泡腾片。

  试验:直接吞服感觉有明显凉意

  泡腾片入水溶解,会产生大量气泡,不适宜直接吞服。如果直接吞服,人体是否会产生不适?对此,记者进行了一次试验。

  1月4日,记者从省城一家药店购买了一盒山东某药厂生产的“维生素C泡腾片”。该泡腾片说明书标明,该药属非处方药,药品成分主要为维生素C,辅料为包括香精、胡萝卜素、碳酸氢钠、氯化钠、蔗糖、酒石酸等。

  说明书用药用法一栏标明:本品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后成为一杯鲜甜美味的橙味饮品。贮藏一栏标明:药品及包装请勿放在儿童容易接触的地方,桶盖中有干燥剂,防止误食。

  该维生素C泡腾片为圆形固体药品,直径1厘米,呈淡黄色。记者将药片浸入水中,药片在水中翻滚溶解,并发出哧哧的声音,冒出气泡。

  记者重新取出一片含入口中,感觉药品进入口腔接触唾液后,即发生溶解反应,舌尖与药片接触处,有阵阵酥麻的感觉。随后,记者用水将药片吞服。很快,腹部有明显的凉意。这种感觉跟吞服一小块冰块相似。十几秒过去后,这种感觉逐渐消失,身体没有其他不适。

  医生:很可能是堵塞呼吸道所致

  直接吞服泡腾片可能对成人没有太大影响,但会不会对幼儿造成危害?对此,记者走访了省城儿童专科医院。

  省儿童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镁硒对网传的消息表示惊讶,“什么?有孩子吞服泡腾片导致窒息死亡?这样的事,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过去十多年,省儿童医院在儿科、妇科临床对泡腾片都有应用。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医院接受救治的儿童,没有发生过因为服用泡腾片而窒息的病例。”张镁硒分析,泡腾片在水中溶解,会产生气体,但是体积有限。即使直接吞服泡腾片,药片在胃部溶解产生气体,也不会压迫气管影响孩子呼吸。小牧浩吞服泡腾片导致窒息,很可能是误吞进入气管,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呼吸困难。

  太原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姚蔚峦告诉记者:“在临床上,儿童用药以水剂居多。医生即使给儿童开固体药片,也会嘱咐家长将药片碾碎后,放入水中给孩子喂服。小牧浩的母亲直接给孩子口服固体药品,这种服药方式本身就值得商榷。”

  对与网上所传的“泡腾片分解时需要大量水,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药片进入喉部,会将周围水分都吸收过去,很容易导致儿童窒息”的说法,姚蔚峦持否定态度。

  姚蔚峦说,6毫米的泡腾片即使直接吞服,药片本身在喉管分解导致窒息的可能性也很小,最大的可能性是孩子被噎住了,这种情况与异物卡喉的情况是一样的。“虽然泡腾片致死比较罕见,但是家长也应引起重视。”姚蔚峦说,相比其他药物,泡腾片本身具有黏附性,在未完全分解的情况下,较其他物质更容易黏附在喉管上,极易导致呼吸道堵塞而引起窒息,所以不宜直接吞服。

  本报记者 梁成虎

  提醒

  服用泡腾片注意事项

  1、建议选用玻璃或搪瓷内胆的杯子浸泡药物,不要选择塑料杯子;

  2、一般宜用100ml—150ml的水浸泡,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

  3、用水不能超过80摄氏度,水温过高会使药物有效成分部分或全部失效;

  4、不能用茶水或饮料泡服,因为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的物质;

  5、要现喝现泡,放置过久后,溶解于水中的药物会因氧化而失效;

  6、不应让儿童自行服用,严禁直接含服或吞服;

  7、储存时应注意密闭,避免受热或受潮。药物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能服用。

  本报综合整理

文章关键词: 泡腾片 给孩子喂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