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勤洗手是预防关键

  “家里有宝贝的要注意了,新一轮病毒感染来了,疱疹性咽峡炎,得了以后发高烧40℃都不退,嘴里全是疱疹,疼得无法进食。医生警告家人,孩子还小,尽量保护吧。”近日,微信朋友圈这样一条信息被大家疯传,看到信息的家长纷纷担心自己的宝宝出现以上症状。

  据了解,该病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传染性疾病,而夏季,又是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的季节。很多爸妈因为不了解这种病症而盲目地给孩子吃药、打针,父母操了心,孩子遭了罪,但病情并不见缓解,却不知原来是用错了方法。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护理呢?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姚蔚峦。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姚蔚峦解释说,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传染性疾病,夏季又是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的季节。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造成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

  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两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除了发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滴水不进,一般1—5日内愈合。

  是如何传染的?

  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强的感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唾液、口腔接触等,潜伏期一般为2—4天,全身症状期为7—10天,多数孩子在有症状5天后病情会有好转。

  和手足口病有关系吗?

  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是手足口病同族病毒感染引起。姚蔚峦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初期的症状相似,就是口腔里长小水泡,手足口病继续发展就表现为身上和脚底会出现皮疹,疱疹性咽峡炎不会,一般一周后就会慢慢好转并痊愈。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和症状类似,但它的危害性却比手足口病小些,一般用些清热解毒的药品即可治愈,很少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

  如何治疗或者减轻不适?

  “这些症状没有特效药,医生一般是对症处理,比如当孩子出现脱水症状时进行补液,并开出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可以起到辅助抗病毒的作用。”姚蔚峦表示,对发烧并出现口腔疱疹的孩子,喂食后更加要注意口腔卫生,给孩子漱口,避免细菌从溃疡的伤口进入,造成进一步的感染。

  减轻不适的方法就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以让孩子多喝水,吃清淡食物,最好吃几天稍稀的白粥,有助于吞咽。同时可用淡盐水漱口,用一些口腔喷剂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B等。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不要擅自给孩子口服头孢等抗生素类药物。但如有高热,有细菌感染的指征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建议参考用药为利巴韦林、希刻劳、清开灵、咽扁颗粒,属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清咽利喉类药品。

  如何预防?

  据了解,一周岁到学龄前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姚蔚峦提示,该疾病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让孩子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病从口入。此外,孩子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并不能对其终生免疫,所以家长平时还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预防工作,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病高峰期尽量少带孩子去超市、商场、电影院等室内公共场所。“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病起病急,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如果抽搐,在迅速送往医院的同时,可以掐住患者的人中穴,不断呼喊孩子的名字,同时要防止在抽搐时咬伤舌头。”本报记者 李永江

文章关键词: 疱疹性 咽峡炎 手足口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