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长个儿误在哪?

  我国儿童矮小发病率约为3%,4~15岁生长发育迟缓的矮小患儿达700万名,但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儿不足3万名。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首先考虑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进补。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获得的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

  孩子不长个儿误在哪?家长的认知不足,虚假增高产品的误导宣传,有效药品被误读、依从性差等,都是该病未充分诊治的原因。为唤起全社会对矮小症等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关注,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联合呼吁,将每年8月定为“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教育月”、每年8月18日设立为“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教育日”。此次活动由健康时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发起。

  误在认知:

  靠年龄来判断发育状况×

  发育进程一定要看骨龄 √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儿童生长缓慢的相关知识,超过半数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宝宝的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3成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去;在发现孩子矮小后,仍固守“孩子可能长得迟,等大一点就会飙高”这样的错误观念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教授指出,很多家长靠年龄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这是很大的误区。“年龄只是生长发育过程的一种‘计时器’,要想判断孩子的发育进程,骨龄才是一种可靠的客观衡量指标。”

  人体的长高关键在于长骨的增长,当骨骺线闭合后,即相邻的两个长骨“粘”在一起后,大多数人就不会再长高了。通常情况下,女孩骨龄超过14岁,男孩骨龄超过16岁,骨骺线就已经闭合。所以,治疗需在骨骺闭合前进行。判断骨骺是否闭合,只需拍摄左手和腕部X光正位片,做个骨龄检测即可。

  专家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速度,若发现孩子3岁以前每年生长少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少于5厘米,就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误在治疗:

  指望“增高”保健品或补品 ×

  缺乏生长激素需要科学补充 √

  发现孩子不长个时,不少家长总认为那只是缺营养、缺钙,于是买来各种保健品或补品,但这样做只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实际上,目前市面上标榜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多在营养方面做文章。这与补充生长激素而长高有本质区别。”罗小平解释,对于疾病性的生长落后,如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靠吃营养品没有作用。

  此外,一些保健品和所谓的纯中药制剂可能存在非法添加,孩子吃进去后短期确实长高了些,但会造成性早熟,影响最终的身高。“目前我国未审批过任何有‘增高’功效的保健品。”罗小平强调。

  罗小平说,引起矮小的疾病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小于胎龄儿等。一旦确诊为矮小症就得治,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便是补充生长激素,但“闻激素而色变”的恐惧心理让不少家长打起退堂鼓。这就造成我国矮小症患儿接受治疗的年龄一般比较晚,70%在10-13岁。而在国外,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疗平均年龄为6岁。开始治疗年龄偏大,生长期就短,而及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

  罗小平说,大规模临床证实,生长激素治疗可使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患儿平均每年增高8-13厘米,严格规范使用生长激素是安全的。

  特别提醒:看看你的孩子是否长慢了

  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矮小症的早期信号之一,每个家长都应关注孩子的生长速度,重视给宝宝量身高,及早发现问题。儿童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速度不同——足月儿出生时身长50厘米左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1岁时,身高增长25厘米,达到75厘米左右;2岁时,身高增长10厘米,达到85厘米左右;3岁至12岁,每年平均增高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高8-12厘米,持续2-3年。2-12岁身高的估算公式为:年龄×7+70厘米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 罗小平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菁

文章关键词: 孩子长高 矮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