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 家长记得避开这些误区!

2016年09月22日 06:30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共覆盖100多个城市,3576名儿童家长参与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对儿童药概念的理解上,61.5%的家长认同药品名上有“小儿”字样的药就是儿童药,而认同“儿科医生处方的药就是儿童药”、“说明书适用人群上有写儿童的就是儿童药”、“说明书用法用量上有写儿童的就是儿童药”的家长分别占比50.6%、41%、39%。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超过一半家长有1-3种用药困惑(用药困惑主要针对5个问题,即医生对儿童开的药是不是儿童专用药、小孩不配合吃药,该如何喂服、应该怎样精准量取药物、宝宝吃药吐,是否需要补吃、忘记给小孩吃药,能否补吃五个问题),其中,儿童年龄3岁或以下的家长存在用药困惑的比例接近90%。

  ■ 儿童用药释疑

  孩子不配合吃药怎么办?

  49.5%的家长表示对此有困惑。由于药物口味、口感等存在不足,儿童服药依从性差,服药时往往不配合。

  建议

  可以从精神上给予儿童服药鼓励,如鼓励孩子合作服药,表扬孩子很棒,很勇敢等,或者服药时适当转移孩子注意力,如放电视给小孩看或者跟孩子一起玩游戏等。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喂药工具辅助孩子服药,如药匙、药物滴管、针筒型喂药器等。

  但要注意的是,在喂服药物时,不能哄骗孩子药品是糖果或其他零食,因为糖果或零食对身体损害相对较小,而药品则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中毒,所以家长应给小孩灌输生病就医的观念,让他理解药物不会对他造成伤害,而是帮助他恢复健康。

  怎样才能精准量取药物?

  55.8%的家长有此困惑。大部分成人药品并没有配备量取药量的工具,所以家长只能自行用多种方式量取药量,难以精准控制药量。

  建议

  家长一定要遵从说明书上或者医生的指示量取药物剂量。在度量工具上,使用刻度精细的量杯、药匙、滴管等来量取精确药量。此外,一种药物使用一个度量工具,或者洗净、擦干后再量,避免残留药物的量而导致误差。

  孩子忘记吃药能否补吃?

  42.6%的家长表示有这种困惑。药理学上,任何药物都存在“治疗窗”,即药物剂量低于这个范围,药物起不到作用,高于这个范围则可能产生难以耐受的药物毒性。

  建议

  小孩生病,家长应谨记按时给小孩用药。如果确实忘记了,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常见四种情况的处理方式:(1)对于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等慢性疾病药物,漏服一两次,对整个治疗效果影响不大,可以不用理会。(2)如果疗程较短一天一次的药物,如治疗咳嗽、感染类疾病药物,漏服一次,则应将按疗程顺延一天。(3)如果才刚开始服药,但连续几天漏服药物,则应重新算疗程服用。(4)一天三次服用的药物,中午忘记吃,如果是自限性疾病(如感冒),则可以不用理会。

  宝宝吐药是否需要补吃?

  47.0%的家长表示有此困惑。由于1岁以下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胃肠道较敏感,容易受到药物刺激而出现呕吐现象。

  建议

  因为呕吐通常是宝宝刚吃完药几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这时药物在胃肠道还未被吸收或只吸收一小部分。

  此外,儿童常用药品都有较宽的安全用药剂量范围,因此再喂一次并不会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