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完美婴儿?岂可违背人伦!

2012年,英国一名人工去除遗传病基因的宝宝出生。CFP供图2012年,英国一名人工去除遗传病基因的宝宝出生。CFP供图

  英首允人类基因编辑试验 学界业界均持谨慎态度

  上月,英国生育与胚胎学管理局宣布批准研究员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的试验, 这也是此类试验首获官方认可。

  所谓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它可能治愈包括艾滋病、癌症在内的多种重大疾病,还可以对人类基因进行任意编辑。这不免让人脑洞大开:未来人类不仅可以选择后代的性别、发色、外貌、智商,还可以选择剔除父辈基因中一些疾病基因,甚至还能加入一些父母不具备的优良基因。

  这是否意味着定制婴儿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又将何去何从?记者向国内有关专家进行了了解。

  1997年的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描述了这样一个人类的未来:通过基因工程加工出生的人才是正常人,而自然分娩的孩子则被视同“病人”。电影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病人,而他的弟弟则是“正常人”。

  争论:破坏基因多样性?

  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文森特的父母非常想要一个优秀的儿子,因此用基因优选法为他生了一个弟弟。尽管文森特在成长的过程中事事努力,但仍受到不公正的基因歧视。他喜欢与弟弟进行游泳比赛,而且并不比弟弟差,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用,人们相信的只有基因。

  19年后,电影似乎正成为现实。就在去年,全球范围内顶级的专家已为此召开了两次大会。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刘俊荣告诉记者:“对人类体细胞的编辑,目前在国际上是普遍认可的,但对人类生殖基因的编辑,涉及到人伦问题。”

  刘俊荣说,“虽然争论不休,但几个国际会议的与会者最后一致划定红线:对于人类基因编辑试验,只能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不能用于改造。”他说。

  初期:奉为福音受追捧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刚出现时受到的“待遇”并非如此。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8年以来,以ZFN、TALEN和CRISPR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降低了从事基因编辑的门槛,世界上许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能建立起基因编辑的研究平台。”

  据了解,在2012年,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被发明后,给人类健康和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福音,比如彻底治疗乙肝。并且,相较于传统技术,它显得更加便捷、廉价。正是因为看好此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市场前景,包括盖茨基金会在内的多家投资者马上表示参与进来。

  这位教授谈道:“随后几年的备受热捧,也使这一技术在2013年、2014年连续入选国际权威期刊Nature的年度方法。”

  直到2015年3月,CRISPR技术正火得一塌糊涂,《麻省理工技术评论》一篇名为《定制完美婴儿》的评论引起巨大反响,评论主要担心这项技术会带来“定制婴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消除来自父母的遗传病,并随意增添父母不具备的优秀基因,改变孩子外貌、智商,并被遗传下去,后果难料。文章提出反思:是否因此阻止这项技术的继续发展?

  约束:伦理多禁止

  “虽然讨论得很热烈,但目前世界上暂时没有一个国家出台针对基因编辑试验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文件”,刘俊荣告诉记者:“所以要靠国家的政策规定约束。”

  刘俊荣说:“我国科技部针对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使用出台过《研究伦理指南》。虽然英国官方此次批准研究者对人类基因进行编辑试验,但还要通过当地的伦理审查,这个过程是相当严格的。”

  刘俊荣还说:“美国对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的试验和应用,不允许使用政府资金,而德国曾经有民间资金进行人类干细胞的研究,但后来又引起了伦理上的强烈争论。”

  科研:基因编辑离应用远

  就在该项技术带来的众人狂欢和伦理争议时,科研界却显得非常冷静。

  前文所述的武汉大学教授表示:“单从技术层面讲,实验动物遗传试验研究的技术,远远超前于临床上大众接触到的用到人类的技术。CRISPR技术被发现后,研究人员在很多物种中都运用该技术实现了高效特异的基因编辑,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基础研究。迟迟没有用于人类,可能只是处于伦理道德的约束,并不是因为很难在人类实现该技术。”

  他进一步解释:“如果不考虑道德因素,医学中运用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疾病的理想思路是:一对夫妇在进行遗传筛查时发现了某个基因的序列不正常,会导致A疾病。这时可依靠基因编辑技术,生成能修复这个基因错误序列的另一个序列,并把这段序列导入到人类胚胎中,完成修复。然后培养纠正后的胚胎,胚胎到达一定发育时期后,植入子宫继续发育。那么新生儿出生时患A疾病的几率就和普通人一样了。理论上,这种方式能治疗一些疾病特别是遗传性疾病。”

  对于人类基因编辑的试验,这位教授持保留意见:“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存在的脱靶效应,(通俗解释:可能误伤到其他好的基因)要马上应用于临床,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业界:技术有待时间检验

  对人类基因编辑的争论还在继续,但它的名声已经无孔不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杨冬梓告诉记者,她经常会收到关于此项技术讲座的广告,但杨冬梓每次都会很谨慎。

  杨冬梓谈道:“对有些家庭的需求,我非常理解。但真正需要用到这项技术的病人并不多。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问世,30多年后发明者爱德华兹才被授予诺贝尔奖。试管婴儿技术的确广泛造福社会,受到了公众的肯定。而人类基因编辑技术,还需时间的检验。”

  名词解释: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问世,它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这些技术可能会治愈包括艾滋病、癌症在内的多种重大疾病。

  但有专家认为,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定制婴儿”等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在眉睫。对特定人群进行永久性的基因“强化”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文/本报记者杜安娜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定制婴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