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入冬至今,北京仅有一场降水,天气异常干燥,给原本就在冬春季高发的流感、流脑、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增加了可乘之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纾难指出,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更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要特别注意春季的饮食起居,以防“惹病上身”。
穿衣 上薄下暖,遵循“8、15原则”
民间有句俗语说“春捂秋冻”,孰不知,“春捂”的“捂”也是有讲究的,由脚到头“捂”个严严实实可能适得其反。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纾难说,寒从脚下起,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
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把握“8、15”原则。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那么上衣可以根据天气状况穿得稍微薄一些,但是下身衣物先不要减;如果每日平均温度持续稳定在15℃以上,人体已能适应后就可以不“捂”了,以避免上火,血压升高。
饮食 少酸多甘,增摄维生素和无机盐
春天的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活跃繁殖,饮食上不注意也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积水潭医院营养科主任赵霞说,春季饮食应侧重有杀菌防病功效的食物,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首先,要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因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亢奋。所以多吃一点大枣和山药,不仅健脾胃,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第二,注重高钙饮食,多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以增强抵抗力;
第三,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适当多食用,如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运动 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
春天宜多做户外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但运动过度也会使免疫力下降。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博士汪黎明介绍,国外的研究显示,春季每周3次的有氧运动比较合适,太高强度与密集的运动,反而会让免疫力下降。血液检查发现,每周运动5次者,免疫细胞数量竟减少33%,每周运动3次者则无改变。所以春季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达到保健效果。
汪黎明说,春季运动,节奏比较慢而且运动量不大的方式应该成为首选,比如爬山、慢跑、步行和做广播体操等。初春乍暖还寒的气温条件下,身体活动量过大、出汗过多,一旦被冷空气侵袭又没有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很容易受凉感冒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在锻炼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充分放松,防止因为运动量的突然加大而造成肌肉和韧带损伤。
■ 易发病症
流感 注射疫苗最佳但不保险
●易感人群:年老体弱者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纾难说,流感患者在发病后的2—3天传染性最强。咳嗽、打喷嚏时都可能传染给别人,而且由于流感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半小时,它还能存在于病人用过的日用品上。因此,流感患者在传染性最强的几天最好不要去公共场所。在工作或与人相处时,一定要戴上口罩。患者的家人应该尽量避免和流感患者同桌吃饭,尽量减少接触流感病人接触过的物品。
注射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手段,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但流感病毒很容易变异,每年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只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某一种病毒。所以,即使是已经注射了流感疫苗的人,仍然有可能患上另一种病毒导致的流感。
手足口病 开学后每天做个晨检
●易感人群:3岁以下婴幼儿
根据今年一月份卫生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手足口病以散发为主,全国未接到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但是随着2月学校开课,专家预计发病人数可能有所上升。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丽娟认为,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有散发病例的,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做一个晨检。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发烧,嗓子是否疼或者红肿,口腔内有没有溃疡,手掌或足底有没有疱疹。检查包括所有手足口病疱疹易发生的部位,如口腔黏膜、手掌、足底、臀部等。
流脑 要警惕疑似感冒症状
●易感人群:半岁到2岁的幼儿
每年2月—4月是流脑的高发季节,3月份为高峰;6个月到2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流脑的发病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细菌侵犯上呼吸道期,败血症期和侵犯脑髓期。第一阶段的症状表现为咽痒、喉痛、发烧、流涕、咳嗽,容易被误诊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丽娟提醒家长一定要在第一阶段及时发现,遏制病情发展。应特别注意儿童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等疑似感冒症状。如果孩子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伴有皮肤出血就一定要到医院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