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与儿童图画书之二
丰子恺与儿童图画书
柯倩华女士(儿童文学评论家)
图画书是儿童文学里独特的文类,以一连串的图画,搭配较少的文字(有时完全没有文字),传达或诠释与儿童相关的事物或概念。目前公认西方史上最早的儿童图画书,是1658年出版的《图画中见到的世界》(Orbis Sensualium Pictus) 。这本给小孩看的知识性读物以大量的图像解说文字的意义,使图画不再只是装饰或依附文字,与文字之间产生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所以,虽然它是一幅一幅独立单篇的文图作品,仍因其重视图像元素及儿童特质的创举,被认为树立了图画书最基本的形式。如今,这个文类经过十九世纪在英国的蓬勃发展及二十世纪在美国的百花齐放,显然已有更完备丰富的表现形式。
虽然各式各样充满创意的作品不断突破我们对图画书的想像,儿童性及文图关系仍一直是儿童图画书最基本而重要的条件。因此,当我们在没有儿童图画书的文化时空中寻找理念相近的代表人物时,便想到丰子恺先生。
丰子恺是着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常在文章中谈论对绘画、文学、音乐、艺术、人生与儿童的看法,例如在《绘画与文学》、《文学的写生》、《漫画艺术的欣赏》中讨论文字和图画之间的关联性,并说明如何结合两者创造意义更丰富的视觉想像空间;在《谈自己的画》、《给我的孩子们》、《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叙述以《设身处地》的角度去理解并赞赏儿童专属的观点及特质。
他的漫画作品忠实呈现他的理念。儿童画集(又称《儿童相》漫画) 表现他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及欣赏儿童的创意,例如《取苹果》、《瞻瞻底车》。但他不只欣赏儿童的纯真可爱,也尊重儿童的观点、本性、欲望、与情绪,甚至当这些与成人世界的规范有矛盾冲突时也不退缩,例如:将儿童洒墨汁及挤牙膏的漫画题为《研究》,讽刺成人用威权及框架强迫儿童的“教育”。他的“儿童观”颇符合近代儿童心理学及认知理论的研究,他的作品反映真实的儿童生活。就文图关系而言,古诗新画是有趣的例子,他尝试各种以图像诠释文字的可能性,以图像创造出比文字原意更新鲜丰富的趣味,例如《眉眼盈盈处》、《帘外雨潺潺》。儿童画集里也有许多作品用图画传达了文字没有说出的意义,例如《进步》、《程度》;或以文图合作延伸出更宽广的涵意与意境,例如《似爱之虐》、《晨光与暮色》等等。他的画作有图像诠释 (pictorial interpretation) 的特色,兼具视觉与思考上的意义。
1937年,美国编辑人Frederic G. Melcher为了提升儿童图画书在美国的地位捐款设奖,不图自己留名,而以十九世纪英国画家Randolph Caldecott的名字为奖项命名(中译通称凯迪克奖),奠定这个如今世界知名图画书奖的专业精神。2008年,在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以丰子恺为名设立第一个国际级的华文儿童图画书奖,用心可感,也让我们对华文儿童图画书的出版有更美好的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