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从给孩子立界线说老师的界线在哪里

2012年11月07日14:32  新浪育儿

    美国有一本教子书叫《为孩子立界线》,作者是两位美国开业心理医师。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沿用他们的第一本书《过犹不及》的方法来处理子女管教的问题。书里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因为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因此,“立界线”在养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看到新闻“教师群发短信给家长:别和差生做朋友”又想到了“界线”这个词。我们养育小孩需要给孩子立界线,以使他们不逾距,互相尊重,互不侵犯,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界线。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不需要吗?看了这则新闻的感触是:太需要了。为孩子立界线,也要为老师立界线。

    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议论和抱怨,老师的行事方法太过强制、决断、不由分说,没什么道理可讲。比如给家长发短信都是“命令式”的,家长只不过是执行的一方,有些家长很不能接受和适应。在笔者看来,这一点倒还好,如果老师只是发这样的短信命令诸如“今天的语文作业是XXX”“今天的英语作业是XXX”“明天交XX饭费”“请明天穿红色运动衣校服”等等,家长执行呵,没问题,也不想讨论来讨论去给老师添太多的麻烦。

    可是,如果老师给家长发短信指导孩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爱好什么,兴趣是什么,品德如何……请问,老师,您是不是越了雷池了?是不是超越了您与学生之间的界线了呢?

    我们都知道目前教育现状,那就是对个体的日益忽略,对整齐划一的强制性迷恋。家长都了解且都认命这一点,而不去做无谓无力的抗争。很多家长讨论时都聪明而明智地选择了“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办法,学校的要求尽量在一定程度上遵守,不使孩子成为众矢之的。但在家庭的教育范畴,会告诉孩子个体的重要性,对自已及他人的尊重,不以成绩论英雄,老师说的也不全是对的……等等,以使孩子终究有机会成为一个对自我看重,有自已是非标准的独立人。

    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应该是完成教学目标,维护班级秩序,管理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和行为。学校以外的时间,交什么样的朋友,并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没有人因此考核他们。这样说来就是老师善意的作为了?可是,当我们反复思索“善意”这回事时,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很多错误的事情都是在“善意”的名义下发生的。所以,“善意”也不是什么可以推卸责任的理由。

    界线来自于尊重,父母的职责,孩子的职责,老师的职责。当明白了各自的职责,想多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基于尊重的考虑,会用商量的语气,会反复思考超越职责的做法是否合适,这才是真的尊重。

    针对这则新闻的老师,笔者想要说的是,请先给自已立界线,请先给彼此尊重再说。

    至于违反儿童成长身心发展规律,给孩子贴标签,定义“好学生”“差学生”这个低级错误,因为在目前的绝大多数学校里,具有普遍性,我们暂不多做讨论了。

    如果老师们以为根本没有界线这回事,那只能说明在这他们的心里,也根本不存在尊重。(文/云中谁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