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完善幼教准入标准让孩子远离伤害

2015年04月17日08:24  正义网 收藏本文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古城民族幼儿园小班的4名儿童,在今年3月被老师用针状物扎伤。据了解,北京石景山警方已将涉嫌针扎孩子的孙姓女老师行政拘留。如果不是细心的楚女士给自己的3岁多的儿子洗澡发现,也许针扎孩子的事件不了了之。

  看了报道,一般人都会怀疑孙姓女老师可能不具备幼师从业资格,认为是幼儿园请来的临时工才会做出如此粗暴的行为。其实涉事女教师今年不满24周岁,大学文化,黑龙江人,具有幼师从业资格。

  一个有大学文化,并具有幼师从业资格的年轻女教师,为什么会如此狠心地针扎幼童呢?令人不得不深思。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针扎幼童要么出于报复,要么属于精神失常,还有一个就是由于心理烦躁,故对顽皮的孩童采取一种极端的管理方式。

  从报道情况看,被针扎的4名儿童家长与孙姓女教师并无过节,不存在报复的动机,另外,幼儿园也没有证明该女教师精神不正常。那么女教师针扎幼童,就很有可能是由于心理的烦躁,以惩罚孩童的方式来宣泄。这些当然都是一些猜测,没有证据加以证明。不过,透过此事却引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那就是幼儿教师心理资格的培养。

  类似北京古城民族幼儿园针扎幼童等虐待事件并非孤本。近年来,虐待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抽耳光、揪耳朵、踢屁股乃至针扎身体,竟然大多出自看似温柔的姐姐、阿姨之手。

  出现这样的事情,一般都会把矛头指向没有从业资格的一方,认为无学历无文凭就是事端的罪魁祸首。其实却忽略了一个一直以来本不该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幼师心理资格培养和准入。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幼师是一个特殊行业,面对的是牙牙学语、天真烂漫的孩童,肩负着如同孩子父母一样的监护责任。问题是,不论是幼师学校培育老师还是幼儿园选老师,都比较注重其文化素质,而看轻了心理素质,更没有建立心理资格准入制度,简单的认为只要能够管住孩子就行。当认为孩子不听话或不能驾驭时,不成熟的心理就可能出现急躁和冷漠,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来释放压抑的情绪。一个缺少爱心、细心、耐心的幼儿园和老师,足以让家庭和社会感到不安。

  要让暴力虐待的阴影远离孩子,必须从教师主体抓起,改革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在这方面,不妨向发达国家学习。发达国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的特点是:立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历层次高,知识广博,标准具有层次性、差异性,注重教育临床实践和经验以及心理适应的培训,做到知识、能力、伦理要求并重。制定我国新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应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结合点;适当提高准入标准的专业化程度,为幼儿园输送合格的教师。

  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的基本职责,将孙姓教师这样的人员清除出幼教队伍,让真正爱孩子、有责任感的人来陪伴孩子成长才能让家长和社会放心。

  (原标题:评论:完善幼教准入标准让孩子远离伤害)

文章关键词: 幼儿园 孩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