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据为证 目前家庭中最主要的爸爸形象——
开放包容好说话的“猫爸” 和基本不管的“甩手掌柜”
21日是父亲节,媒体公布了一组“父子交流互动现状”调查数据。在近5000个被调查者中,78%的人认为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而其中亲子共读、科学探索等相对体验丰富的高质量互动仅占不到25%,近半数的爸爸只是“默默陪伴”。开放包容不强求的“猫爸”和基本不管的“甩手掌柜”成为目前家庭中最主要的爸爸形象。
据悉,参与调查者中,爸爸占43.7%,妈妈占55.8%,祖辈占0.5%。独生子女家庭占80%,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占18%。57%受访者的孩子处于学龄前阶段,小学阶段的占30%,初中以上为13%。年龄在25岁以下的父亲仅有2%,年龄26-35岁的最多,占49%,36-40岁的占27%,40岁以上的占22%。
现象一:爸爸越年轻越没时间陪孩子
调查显示,74%的人认为家中爸爸陪孩子的时间不够。此外,爸爸的年龄越低,陪伴孩子的时间越不够。数据显示,25岁以下的爸爸中,九成以上认为陪伴孩子时间不够,而40岁以上的爸爸人群中这个比例下降到68.4%。
该现象也许和爸爸的事业发展有关。25岁以下的爸爸工作和个人睡觉之余的空闲时间最少,有半数以上的人每周休闲时间仅在20小时以下,花在孩子陪伴上的时间比例就更少了。
现象二:高学历爸爸更懂互动
爸爸们会怎样陪伴孩子?在形式的选择上,与其年龄、学历有莫大关系。一方面,年龄越大的爸爸陪伴孩子的方式更为丰富。数据显示,在36~40岁爸爸中,作业辅导、体育运动和聊天谈心分别占41.3%、46.4%和45.0%;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爸爸,这一数据分别只有8.5%、19.7%和21.1%,反而更多的是默默陪伴(高达46.5%)。
另一方面,年龄偏大的父亲普遍学历比年轻父亲高。在被调查者中,25岁及以下爸爸中,学历是高中或以下的最多,占63.4%,本科最少,仅占5.6%,硕士及以上也是相对最少,而年龄36~40岁的爸爸和40岁以上的爸爸中,学历是本科的最多,分别是36%和32.6%。
现象三:爸爸们对自己持“乐观”态度
调查同时也揭示了妈妈眼中的爸爸和爸爸自我评价有不小的差异。
关于家中爸爸陪伴孩子时间够不够这个问题,35.8%的爸爸认为够,64%的爸爸觉得不够,而这个数据在妈妈那边分别是18.6%和81.4%。看起来,爸爸们似乎对自己的表现持“乐观”态度。
事实上,在48.1%的妈妈眼里,爸爸在家里的角色更趋于“甩手掌柜”。大多数爸爸则认为自己属于“猫爸”型(开放包容不强求),占被调查者45.7%。
北上广深爸爸PK 穗深爸爸最少陪伴孩子
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相比较,广州、深圳爸爸给孩子的陪伴时间最少,北京、上海爸爸更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广州、深圳地区爸爸业余时间充足,每周业余时间超过60小时的比例较北京和上海高出近3个百分点,但与北京、上海相比,每周与孩子互动时间占业余时间少于20%的最多,超过80%的最少。
北京、上海爸爸陪伴孩子时更多注重提高孩子文化视野。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北京、上海爸爸相比其他两个城市,更多地会选择科学探索和亲子共读等能够提高孩子文化视野的陪伴活动,比如北京和上海爸爸陪伴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比例分别是17.5%和19.2%,而广州、深圳这一数据分别是14.9%、16%,在亲子共读活动上,北京和上海的数据分别是38.1%和40.1%,较广州、深圳的29%、31.3%高出较多。
专家声音
爸爸的陪伴是传递关爱
数据反映父教缺失的现象确实非常严重。父亲的关爱和教育是一个孩子,特别是男孩,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男孩缺少阳刚,越来越多的女孩成了“女汉子”,其实很多都跟父亲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的缺席有关。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改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书院研究员、为明教育研究院院长张宏玲:无论是游戏型的陪伴,学习型的陪伴,还有默默地陪伴,都是爸爸向孩子传递着一个非常直接的信号:孩子我关注着你,孩子我看着你呢,我心里有你。
羊城晚报记者 赵晨
编辑:邬嘉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