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家长必读:小别离折射深层教育困境

2016年09月18日 00:14 新华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电视剧《小别离》近日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以及多个网络平台播出后,受到普遍欢迎,也引发了热烈讨论。该剧改编自作家鲁引弓同名小说,围绕着教育压力、低 龄留学等主题展开,同时反映了亲子关系、家庭冲突、中年危机、职场竞争、阶层差异等社会热点问题,由教育问题折射普遍的社会焦虑,在不同身份背景的观众中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电视剧演出阵容强大,从主演黄磊、海清到配角朱媛媛、韩青,再到小演员张子枫、胡先煦以及客串演员陈数、王姬、邬君梅、高明、宋晓英等,演技均可圈可点。全剧用轻喜剧的表现形式,把喜剧成分溶于严肃的情节之中,显得真实、亲切、自然,且意味深长。

  该剧聚焦于“中学生留学”,并把留学现象与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评价标准的简单粗暴、成功概念的机械狭隘等联系起来。当现实的教育出现问题时,留学往往成为一个“避风港”,然而,围绕着留学的经济制约、监护管理、专业选择、环境因素等各种问题又接踵而来。电视剧没有就教育谈教育,而是把教育放在家庭、社会 的大背景下,如每个家庭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家庭气氛甚至家庭幸福的主要“晴雨表”;整个社会中,教育问题成为敏感的神经,乃至一个学区的 变动、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引发轩然大波。该剧围绕三个家庭,囊括了富豪、中产、草根三个阶层,从各个方面体现教育问题,可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富豪家庭的孩子留学“不差钱”,但不爱学习爱闯祸;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习不错但目标太高,在是否留学问题上“患得患失”;草根家庭的孩子是学霸,想留学经济 上又不允许……这些都显得真实而全面,体现了广阔的现实主义视角。

  “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这是电视剧中女主角童文洁经 常念叨的一句台词,也是主创者试图解读教育问题的一把钥匙。电视剧从家庭的一个侧面,把教育问题置于一种严肃而无奈的拷问之下:孩子每天在题海之中挣扎, 业余爱好和社会生活被挤压殆尽;家长每天“神经兮兮”地盯着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哪怕0.5分的差距也足以崩溃,“因为那在高考中就是几千人的差距”。电视 剧虽然没有尖锐地揭示教育背后的症结,但观众在看电视剧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有所启发:中国教育的问题,根本上是一个人才评价机制的问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 焦虑,正源于对孩子今后成长成才各种机会的“不可预知”和“不可把握”。

  电视剧通过教育困境,折射了一种弥漫于整个社会的焦虑感:草根阶层操心于生存问题,担心上升通道被阻塞;中产阶层彷徨于价值实现,担心人生追求的力不从 心;富豪阶层烦恼于财富传承,担心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电视剧没有渲染三者之间的鸿沟,而是表现具有通约性的共同问题。尽管三个家庭在教育、职场、收入 等方面差异明显,遭遇的具体问题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陷于焦虑之中,而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又显得真诚而温馨。这样的角度富有社会文化内涵,阶层固化与冲 突客观存在,不过,当作品聚焦个体的时候,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标签”背后的个体更加灵动丰富,也更能揭示这个社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当然,这部电视剧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在情节推动上,缺乏张力,基本“等同于生活本身”,甚至沉迷于鸡毛蒜皮与杯水风波,大量情节雷同而拖沓,陷入了肥皂剧的窠臼。比如说,富豪家庭小孩张小宇和后妈“斗法”,基本上就是他在家打脚手鼓,吵得怀孕的后妈不得安宁;中产家庭孩子朵朵主要就是考试成绩忽高忽 低,或者改成绩,或者藏试卷。这些情节与此前的《虎妈猫爸》非常雷同,只不过一个表现的是小学生,另一个表现的是中学生而已。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该剧本来 可以在深刻揭示社会焦虑问题上施展拳脚,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价值支点,但却是浅尝辄止,这是如今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通病,一方面源于主创者对社会审视力 度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艺术的深度和呈现能力。

   原标题:《小别离》,教育困境折射社会焦虑

   文/贾梦雨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