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早教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科学早教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关工委儿研中心科学早教专业委员会历时10个月,联合微博数据中心和微博母婴,通过对2016年6月~2017年5月共12个月的微博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辅以配合1.26万份网络问卷调查,以及线下访谈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早期教育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早教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显示,2014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达1198亿元,同比增长21.01%。若保持该增速,2017年早教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而绘本童书是2017年母婴消费的重要趋势之一。数据显示,全球图书市场增长最快的是电子书和童书两个板块,中国每年出版童书近5万种,儿童图书连续几年均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高于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
什么时候读,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科学早教30人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为我们解答了亲子阅读在科学早教中的作用。
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爸妈读书给宝宝听
现在,有的年轻父母会依赖一些媒介,比如早教机,放一些录音给孩子“听书”。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看来,无论如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爸爸妈妈搂着宝宝,和宝宝靠在一起,用自己的声音读给宝宝听。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更愿意把亲子阅读称为“亲子共读”,他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别让听书伤了孩子的眼睛”。
王志庚解释: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机构把绘本做成了音频,便于推广和销售。从商业上来说,这是成功的;但从科学育儿的角度,儿童“听绘本”并不是科学的阅读方式。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儿童文学读物,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启蒙媒介。对孩子来说,亲子共读重要的是参与,孩子自己也可以通过“翻页”来控制阅读的节奏。但如果把绘本做成了音频,变成了“流媒体”,第一,阅读节奏不可控,第二,缺失了视觉的东西。
王志庚说:“亲子共读,必须是家长的声音去演绎这个绘本,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情感,因为孩子在读纸书的时候是在读人。如果家长的声音变成了一个音频,无论这个声音多么有魅力,但对孩子来说,根本听不出任何情感。”
曾有一个方言口音非常重的妈妈犹豫着,是否要自己给孩子讲故事?所有的专家都告诉她:妈妈的声音永远是最美的。
保冬妮说:“亲子共读最重要的是爸妈的陪伴。机器声音再悦耳,孩子也无法在机器身上得到妈妈的提问和爸爸的力量。”
此外,从儿童大脑发育的角度,孩子在半岁以前只对明暗有感觉,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来刺激孩子视觉系统的发育,如果仅靠听音频,显然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听故事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媒介,但绝对不能成为主体。
亲子共读要关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调查显示,绘本阅读的年龄段正在前移,6~12个月占比高达41%。新生代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变得更高,启蒙和教育意识迅速提前。
王志庚带来的好消息是,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孩子,都能从亲子共读中收获很多。“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对0~3岁的孩子开展亲子共读,对他的智力、语言、认知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对3~6岁儿童来说,亲子共读对他的健康、科学、艺术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保冬妮介绍,在著名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关键期”(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记者注)。如果能在“关键期”轻轻推孩子一下,他就可以跨越一大步。
但要注意的是,父母千万不要揠苗助长,亲子共读要关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保冬妮出版过一本《水墨宝宝视觉情》绘本,这本书没有故事。因为在0~3岁的婴儿阶段,阅读的作用,是让孩子通过一些视觉图像促进大脑神经的发育。
“亲子共读领域是细分的。到了3~6岁,孩子就可以慢慢理解故事,能在逻辑语言的叙述中,清楚地知道书里描述的是什么。总之,一切阅读都是基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保冬妮说。
亲子共读是父母给孩子的情感支撑
保冬妮说:“有时候我们说孩子不喜欢阅读,其实不是的,所有的孩子都爱阅读,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和那些新奇的图画,只是我们没有挑到适合的文本。”
儿童绘本作家、画家麦克小奎曾经在一个打工子弟小学给孩子们讲故事,每周都去,讲了一年多。他每次讲的故事都有同样的开头:乘着小船旅行,给远方的人送信,然后到了一个什么地方,遇到了谁……
最后一堂课,故事也讲到了结尾,麦克小奎把手中的那本书打开,变成了一张超大拉页,无数的小船就在一幅画上。“所有孩子都震惊了,紧紧盯着那本打开的绘本。儿童阅读如果找到合适的书,真的特别棒,孩子的心都跟着一起荡漾。”
亲子共读对成年人也非常有帮助,是父母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绝佳途径。王志庚称自己就是“亲子共读”的受益者,他的女儿今年8岁,从6个月起就和爸爸一起读着图书长大,“我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文学观,都在与她的共同阅读中有很大改变”。
保冬妮则视早期的亲子共读为另一种哺乳的过程——精神哺乳,“亲子共读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父母带给孩子更多的是一种亲情和安全感”。
保冬妮说:“早期阅读,尤其是婴儿阶段的阅读,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真情体验。阅读在这个阶段,不是学习,不是教育,而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情感支撑。一个人借由婴儿时期的感受,能带给自己一生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