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北京迎来了处暑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中医专家提醒市民,处暑过后北京仍不时有“秋老虎”来骚扰,气候逐渐干燥,应多吃些滋润降燥的食物。
秋冻 腹部要保暖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主任医师李建指出,初秋时昼夜温差大,但人们不宜急着添加衣物。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要让身体逐渐适应早晚降低的气温,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不过“秋冻”也是有讲究的,对于老人和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特别部位如腹部的保暖,以避免着凉后出现胃肠道疾病。
降燥 梨汤荸荠水
立秋过后虽然天气偏温热,但这时的气候条件已经不同于暑湿的“黏腻不爽”,天气条件已经逐渐向凉爽、干燥转化。
因此李建提醒市民,秋天要防“燥邪”侵害人体。初秋时节多是“温燥”,如果感觉口干舌燥,可能身体已经丢失了太多津液、秋燥缠身了。这时要注意给身体补充水分,多喝水,多吃汁液比较多的食物,如西红柿、梨、西瓜、荸荠等有滋润作用的食品;还可用梨或荸荠煮水饮用降“燥”。
健身 秋天宜登高
专家指出,比较适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的运动有登山望远、慢跑、游泳等。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如果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津液丢失过多。
专家还特别提醒喜爱蒸桑拿的人们,初秋时节最好少去蒸桑拿,以免出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