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主持人 :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请来了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中心的郑毅主任和梁月竹主任作客新浪聊天室和我们谈谈有关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的问题。再过两天每年的10月10号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每年的这个时间,世界各国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卫生的水平和意识要做一些活动来宣传精神卫生的问题。我们今天聊天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现在有一些网友已经从网上传过来一些问题,因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牵扯到千万个家庭和有关祖国下一代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所以好多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平常看非常的健康和活泼,他们怎么会不健康呢?但实际上他们也会出现很多的一些情绪的行为障碍,我们想请两位专家谈一谈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呢?
郑毅 : 网友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利用最现代化的媒体跟大家聊一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看似很健康,身体很好,白白胖胖,学习各方面智力不差,但是恰恰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媒体上最近报道了很多有关非常惨痛教训一些恶性事件,比如像马加爵事件,但是在他的人格发展中出现了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也可以说是悲剧,所以心理健康比躯体健康说起来更为重要。
躯体健康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影响着身体的虚弱各方面,精神出现了问题,心理上不健康可能会成为不但危害自己,可能会危害社会,所以说心理健康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当然了心理健康有很多的指标,我们临床建议大家按照这个指标和标准去严格确定一个孩子有没有精神这方面的疾病。
梁月竹 : 生理上要健康,心理上也要健康。
郑毅 : 也包括人格上的健全,这样健康的孩子算是全面健康的孩子。
梁月竹 : 世界卫生组织对一个健康的标准,一个人没有疾病,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上健康,这才是健康的完整的概念。
主持人 : 家长要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健康。
郑毅 : 不能只注意某一方面,健康是一个全面的健康。
梁月竹 : 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小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很弱的,因为他还没有发育完善,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在内心里可能会翻山倒海了。我们大人有心理的大夫,如果没有这种知识,家长就发现不了。
因此作为我们一般的老百姓,要有一个正确的知识概念,要想使孩子身心真正的健康,应该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带他到专科医院到大夫看一看咨询咨询,这样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 : 家长、学校、老师怎么来观察这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是正常的呢?
郑毅 : 为什么儿童的心理健康要关注,因为他处在生长和发育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主持人 : 儿童和青少年和成人一样,成人有的他也有。
郑毅 : 成人是青少年逐渐发展成熟了之后,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不一样,你用一个标准可能会出错误,我们现在的父母都是成年人,他习惯了用成年人的思想判断孩子的问题,老是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有问题了,实际上孩子的活泼好动恰恰是正常的。现在出现了两种极端,一个是忽视,认为孩子的活泼好动没有问题,孩子心理上不高兴是正常的,谁都有不高兴,忽视了早期的一些表现。
还有一种是扩大化,或者是误诊,很谨慎的母亲,或者是很焦虑的母亲,把孩子很小的问题扩大不得了,这样给孩子轻易戴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帽子也是有的。
我们前一段时间开了一个心理健康的圆桌会议,目前阻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正确,一个是忽视化和扩大化,随意戴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帽子,我们作为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我们要认真给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下一个定义,正确判断这个孩子。
主持人 : 您的意思是说也不能孩子有一点点反常的表现戴上精神不正常的帽子,还有他真正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要及时就诊。我们现在也感觉到好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孩子稍微有一些哭闹,或者较劲,有一些不听话,是不是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个尺度怎么掌握呢?
梁月竹 : 实际上孩子有一些苦闹和较劲实际上是刚开始有大人的变化,潜移默化对孩子有影响,实际上孩子有一些情绪,家人有一定的情绪确实会有这个问题。很多方面受到大人的影响。这种尺度我觉得如果自己把握不好的时候可以请专业人士看一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还是疾病的问题。
郑毅 : 可以有简单的判断标准,就像我们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感冒发烧知道身体上得病了,其实心理上的异常和问题也有早期的表现,可能是开始出现了一些人际交往的困难,出现了行为和情绪方面不稳定,甚至出现了一些逆反的行为,这可能都是心理障碍早期的信号,所以作为一个父母还是老师,不管是其他的一些普通的医生,他没有这么多的知识,但是有两点可以判断,第一发现一个孩子情绪和行为的表现跟他的发展的年龄不相符合,比如说行为变得很幼稚,跟年龄不符合,跟受教育水平不符合,跟他的智力水平不相称这是一个。
第二个他的行为本身给他带来了持续的痛苦,如果他的行为对自己带来不利的结果,甚至他的行为伤害了他的亲属,持续了一段时间说明他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两个现象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找医生来看,是肯定能够预防防止恶化,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主持人 : 在家长拿不准的时候,找找专业人员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郑毅 : 对。跟简单的躯体有病一样,你要赶紧看看,到底是感冒还是肺炎的早期,但是如果你忽视了肯定会带来后果。你看每年的感冒都会死很多人,一个小的感冒,重视和不重视肯定不一样,这个还是提醒大家重视。
主持人 : 就你们日常的体会,过分的关注多,还是延误了治疗和诊断的机会多?
郑毅 : 现在有两种情况,在偏远的地方,在农村和山区这种忽视的情况严重,在大的城市过分的关注,所谓的独生子女的过分的关注,过分的溺爱和过分的紧张,这种情况相对多一些。
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目前直接找精神科医生去看的这样的家长很少很少,我们做过门诊的统计,大概80%的病人都是到处看,包括看一些巫医或者是普通的门诊,最后到我们这儿来,刚开始都没有意识到心理障碍,都去看其它的科了。而且有一些人,城里的父母知道是心理障碍,但是不敢到精神病院,也不敢到精神科,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
上次世界卫生组织开会谈到这个问题,阻碍精神健康第二大问题就是社会歧视和自耻感。第一个是社会歧视,第二个是得了这个病自己感觉到耻辱。他有这种情况就阻碍他来看精神病医生。最后很严重不得不来,最后他们失去了很多的机会,这个也值得我们重视。
主持人 : 最后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影响了他的学业。
郑毅 : 对。
主持人 : 现在有一些网友已经逐渐提上了一些问题。
网友: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什么都怕,黑的地方也害怕,见到一些小动物也害怕,这算不算什么毛病?
梁月竹 : 在儿童的发育过程当中,大概有90%的孩子可能都会有一种恐怖的情绪,这种恐怖的情绪,我们都有一种切身经历,在很少的时候怕过一些虫子,或者是小狗,或者是怕黑,这种经历都有,这会在三周或者在一年之内消除,如果这种情况下是正常的。
如果在一定的时期,如果说一年以后孩子还有这种想法和情绪,而且这种程度远远超过这种恐怖的对象,对他产生的程度非常的强烈了,进而产生一种回避的行为,这个孩子应及时看看大夫,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
主持人 : 您的意思是说小孩子有个别时候的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像孩子有时候高兴,有时候哭一样。
梁月竹 : 对。
主持人 : 怎么叫持续的?
梁月竹 : 时间上持续,还有程度上强烈的程度。
郑毅 : 简单讲,影响了功能,不能正常适应和正常学习了,影响了社会功能,持续了一段时间,比如说持续两三个月就有问题了,要积极治疗。
梁月竹 : 比如说上学,有的孩子说又该上学了,真讨厌,这种情绪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在临上学的时候感觉到头疼,肚子疼,或者是哪儿不舒服了,总是产生这种行为,或者是影响到上学了,那真有问题了。
郑毅 : 我们称之为学校恐怖症。
主持人 : 导致他不能去学校读书,实际上他学习能力各方面没有问题,所以他的学业都不能继续下去了。
郑毅 : 是的。
网友:我的孩子小时候被小狗吓过一次,以后他见到小狗就害怕,就跑,现在养狗这么多,我的孩子出门要大人陪,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郑毅 : 这个问题也是很普遍的问题,儿童从小在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受到一些惊吓,或者是受到一些影响,从心理上讲,可能对狗的恐怖,影响到社会功能,出门要人陪,不敢上街,这种恐怖症就需要心理治疗,越早越好。从防病角度讲,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要培养孩子的胆大,要锻炼他,要勇敢,这需要从小培养的,一旦得了怎么办?它已经成了问题了,我们就需要医生用心理治疗的办法。
主持人 : 这个有效吗?
郑毅 : 我们可以用心理的疗法,比如说他怕狗,大一点的孩子也懂了,给他讲宠物狗跟疯狗是有区别的,多数的狗是没有伤害的,我们怎么让他适应。慢慢让他接触一些漂亮狗的照片,让他慢慢喜欢,最后让他远距离看一些狗的表演和比赛,逐渐的接触,带着他逐渐,我们叫示范疗法,脱敏法,慢慢让他适应不害怕。
主持人 : 除了心理治疗的方法,其他的方法比如说有没有必要吃一些药?
郑毅 : 如果严重产生了一些急性的焦虑、发作、反应,很紧张,这时候可以配合一些药,但是要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
主持人 : 心理治疗就会更重要。
郑毅 : 对。
网友:我的孩子学习上很认真,作业、纪律都非常好,但是我担心这个孩子太认真了,有点过分认真了,过来作业做得好好的,已经很不错了,他还要反复修改,去检查,我觉得他有点太过分了,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还是异常呢?
梁月竹 : 家长提供的这个条件还是稍微有点薄弱,还是应该让家长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来看一看。就目前他提供的线索来看,这个孩子很可能是强迫性的行为,他的作业做好了,做得很好,又反复的图擦和修改,要是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孩子出现了一些症状,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强迫的症状,有的孩子是强迫的情绪,有的孩子是强迫的思维,有的孩子是强迫的行为。
对于青少年来说,出现强迫行为情况很多见,要再问问他有没有强迫的洗手等等。再小一点的孩子还要让他的家长共同来做一些很强迫,很重复,不必要的事情。大一点的孩子对于这种情况想克服克服不了,就是我们说的有一定的自治里,小的孩子连这点都没有,要让他去看看。
郑毅 : 作为父母和老师,因为小孩做事情很可能会出点问题,因为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什么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所以不要过分的苛求孩子,现在有些父母为了使孩子状态更好,能力出人头地,甚至以后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对孩子的要求过严,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样无形当中给孩子带来这种压力,孩子就形成了这种人格的倾向,即使他没有,这强迫性的人格倾向对他今后的人生会产生影响。
主持人 : 您刚才说的强迫性的人格倾向和家长,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系?
郑毅 : 关系很密切,儿童生下来之后有不同的气质,在不同的气质上我们要适当的引导和培养,有些因为过分的苛求,过分的追求十全十美,什么事情稍微做错了,孩子就很严格的惩罚,孩子从小就做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时间长了就成了人格偏离的趋势,大了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老是怕错,有的时候一个问题答得很不错了,但是还是反复做答,老觉得错。这样的问题很多。
主持人 :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
郑毅 : 不要太苛求。作为一个家长要了解不同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些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小的时候,什么事情做得不是十全十美的,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他是从不完美走向完美,就像简单的走路,从走不好到走好,从说话说不清楚到说清楚,这都是孩子发展的过程。作为父母不要过分的要求。
我曾经有过这么一个病人,4岁小女孩,其实小女孩心理发育很好,大小便控制都很好,但是这个孩子不能在床上睡觉,一定要坐到下面才能睡觉,父母搬到床上才能睡觉,就是因为她尿床,父母说她这么大了还尿床,结果她害怕紧张不能上床睡觉,她就害怕,最后她就坐在马桶上睡,然后父母把她抱上床去睡觉,她醒了还是要哭闹着到下面,这就是因为父母过分的要求造成的。
梁月竹 : 比如像有的孩子有洁癖,特别爱干净,要求孩子很干净。有的按父母做事特别刻板,要求孩子这个东西放在这儿,那个东西放在那儿。这样虽然培养起来的孩子也是很刻板,追求完美,最后容易患一些疾病。
主持人 : 所以说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如果让孩子健康的话,父母应该有好的心态。
郑毅 : 应该有好的心态,心理上应该是健康的。
网友:我们家的孩子现在18个月,可是最近两个月来,有自虐倾向,先是有事没事打自己的脑袋,之后是抓自己头的头发。
主持人 : 我想他问的问题,这种情况,在18月的孩子里面算不算正常范围的情况呢?
梁月竹 : 我认为这个孩子恐怕情绪上有一些小问题,在一般的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不应该出现这种行为表现的。这个孩子是不是对一些什么东西,或者是恐惧,或者是担心焦虑,或者有一些躯体上不适,或者有其它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应该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这个孩子我觉得他还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郑毅 : 还要考虑问问清楚,比如说有些孩子,以前父母是不是对什么事情都百依百顺,一哭闹就满足他,到了这个时候就不满足他了,他就采用这种方式来抓头发,要是父母满足他了,我以后还会以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目的。这种孩子在生人和别人面前有这种行为,有的孩子见到生人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到父母在的时候就这样。这个孩子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模式。要分析他的原因,和孩子对自己的影响。
主持人 : 所以这位家长可以考虑一下专家的意见,自己好好分析一下。
郑毅 : 求助一下专家、医生。
主持人 : 因为孩子才18个月应该好好密切观察一下。好多的学龄期的孩子,孩子好像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就特别操心,这种情况多数时候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呢?
梁月竹 : 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他有一些情况,比如说像孩子的躯体不舒服,有一些病可能会影响。有一些孩子由于智力的问题会引起,还是由于一些其它的情绪问题都可能有注意力上面的妨碍,根据这个家长提供的情况来考虑,他的注意力可能是单纯的注意力问题,他是有这种行为上的波动,考虑他注意的缺陷波动可能性大,但是这么武断这个孩子是不对的,还是要他来做一些测查,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主观的判断可能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做事情有时候没有耐心,还有小动作特别多,这时候考虑可能是多动症大一些。
主持人 : 现在家长知道多动症,孩子有时候出现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家长就会往这个方面想,实际上这个多动症还是要专家来诊断。
梁月竹 : 有时候孩子多动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郑毅 : 我们80年代就开始研究过多动症这个研究,我们在门诊上统计过两千多例子,老师或者是家长或者是普通医生认为是多动症到我们这儿来治病的,实际上我们诊断起来只有20%是,实际上他们是一些顽皮,都可以导致。
多动可能是很多病的一个表现,包括像抽动症,还有一些孤独症,多动是一个现象,我们要正确分析哪些是多动,多动是多方面的,脑精神方面发育的异常的实实在在的疾病,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起到很好效果的可以治疗的病,可以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归到多动,多动是一个现象,实际上很多孩子属于多动的气质,顽皮的儿童,这样的行为简单按照多动症处理,反而会使孩子的问题加重或者是恶化,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
网友:我的孩子脾气特别大,只要不依顺他,他就又哭又闹。
主持人 : 他没有说他的孩子是多大的孩子。
网友:我是依从他,还是不依从他好?
郑毅 : 实际上这是家长在养育过程中非常复杂,又非常多见的问题,孩子有些自己的要求,有些要求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越早越好,我们要教会孩子知道你不合理的要求是不可能都满足的,这样孩子有些要求是合理就给你满足,有些不合理,家长不满足,你再闹也不答应,这样时间长了养成好的习惯。
他讲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孩,你什么事情都满足他了,这时候为什么不满足他,孩子还觉得委屈,实际上是孩子要求不合理,家长不满足,孩子不理解,觉得你什么都满足,这个不满足,他就闹还是让你满足,但是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小孩的时候,要求的东西也比较简单,家长也都能满足,哄哄骗骗就过去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要求就满足不了,甚至有一些不能满足的要求,所以家长就采取了拒绝,或者是严格的控制,反而孩子出现了逆转。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经常满足孩子不合理要求溺爱的父母,孩子到了青春期,特别出现一种行为问题,叫对立违抗障碍,他就是要逆反着,攻击行为、说谎、逃学、发脾气,就是要违背正常的规则和道德伦理做一些严重是品行障碍,一般轻微是对立障碍。
比如说一件事情父母没有要求他,他还可能做得好,如果你要求他这么做,他偏要逆着你。要从小注意,不能到大了才注意。
主持人 : 有时候孩子认为他的要求是对的,但是家长认为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这时候就发生矛盾了,这时候怎么告诉他呢,你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呢?
郑毅 : 现在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属于在公众场合下,这个时候没有时间跟你说的很清楚,比如说用一个缓和的办法暂时答应他,完了以后给他讲清道理,如果是大的孩子,通过讲道理给他讲清楚。如果说控制不了,属于一种病态的,刚才我讲的对立违抗障碍,或者是品行障碍,父母管不了,有时候父母特别的伤心,哄着他,给他买钢琴等等,结果最后这个孩子出现了品行逆转,逼着他学,他最后反正我不学了。
我昨天门诊还碰到一个这样的情况,他智力很好,就上网完了,我说你最后怎么办,他说我不怎么办。父母只要他学习,哄着学,骗着学,不让孩子自己去控制自己,调整自己,去懂规矩,一切都给他铺好路,到遇到困难就不行了。
主持人 : 家长应该从孩子教育一开始就应该分清楚。
郑毅 : 现在发现这个问题越早校正越好,有可能是小孩,如果是早期的话,采取正确的方法,要有一个肯定的,当然不能说非常大的事情上,比如说从小事开始做起,比如说这件事情是不合理的要求,我说不能满足你,孩子闹也不能满足你,下次慢慢就不闹了,他觉得这种方法不可能得到。不能说什么事情都不满足你,你一闹就满足你,下次就滋长了孩子以哭闹要挟来达到他的目的,以这种不健康的方式来处理社会问题,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会吃亏的。
梁月竹 : 关键就是要家长为孩子建立一个正常的模式。比如说家长把孩子一些诡计给他戳穿,逐渐把孩子的行为模式正常化。
主持人 : 所以说有的孩子到了学校不用哭,不用闹,孩子用其他的行为得到他的满足,实际上是不能接受的。
郑毅 : 所以这个孩子会往两级发展,一个是不敢去要求了,变得唯唯诺诺;还有一种是对抗,攻击或者是伤害别人,或者是反社会这种特点,两个极端都是非常可怕的,甚至会发生一些伤人的事件,也可能出现自杀。
主持人 : 像这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长大以后都会有问题?
郑毅 : 都是比较偏激的,他不会调整自己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自己的心态,所以说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差。
主持人 : 家长应该从孩子的早期就开始正常的教育。
郑毅 : 我们甚至到很有名的医院会诊,一听到儿童精神科医生,怎么会有儿童精神科呢,觉得儿童也没有什么失恋,也没有什么失业,怎么会有精神病,精神病是属于自己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绝不是一般人只是说受了惊吓,失业、离婚,或者说这种情绪反应叫精神病,精神病的反应很多,不单儿童有精神病,国外婴儿就有精神病。所以说要防止儿童的精神病障碍,要从婴儿做起。
主持人 : 儿童青少年期的精神病常见吗?
郑毅 : 非常的常见,不管是哪个国家,国际还是国内的诊断标准,都有一个儿童青少年期的精神障碍,这一类的障碍绝不是文化人认为的精神病的疯子,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跟吃喝拉撒睡都有关的问题,普通的问题,就是心理障碍,比如说厌食症、贪食证、睡眠障碍、多动、抽动、焦虑、惊恐、学习困难、阅读困难,都是心理障碍,都是精神疾病,只是我们认识不到。
主持人 : 您认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或者说儿童发病率比较高的是哪种?
郑毅 : 最高的是情绪和行为,为什么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情绪和行为的健康,就是儿童心理健康大的主题里面,快乐情绪,健康行为,说明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多的。
主持人 : 小孩能有情绪方面的表现吗?
郑毅 : 从幼儿园我们作为家长都会有这种体验,孩子和父母分离的时候,会有多见的疾病叫分离性焦虑状态,不能跟父母分开,送幼儿园就哭闹,闹了半天都不参与小朋友的活动,妈妈过两天又接回去了,这就要分离焦虑。
还有学校的恐怖,还有紧张的焦虑情绪,这是情绪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门诊占很大的比例。
梁月竹 : 在儿童重性的精神障碍只占很低,像很轻是情绪上的问题很多。
主持人 : 情绪的概念是怎么分的?
郑毅 :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老百姓说的疯子,不能分辨事物,自己没有判断能力,没有自知力了,我们称为重症精神病。还有一类自己明白,但是控制不了,这类我们把它分为,就算是清醒的,但是他还是有精神病,他治疗起来比重症还难治。比如说品行障碍这都是很难治疗的,轻重只是一个划分,从我自身的观点来讲,没有轻重之分,心理障碍都是需要关注的,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情绪变化或者是行为的异常。有的时候品行的障碍不但对己,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严重的伤害,甚至他的伤害超过了精神病,因为重形精神病的伤害很少,不像品行障碍,甚至像蓝极速网吧一下子烧死好几十人。
主持人 : 他做出来的行为非常的严重?
郑毅 : 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方面没有混乱,只是偏离了正常,出现了反社会的行为倾向,品行障碍,这种像少年犯罪大部分是这类的孩子。
梁月竹 : 还有小孩在生长和发育,他的心理发育在某一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很好的解决,这种会压抑在心中,可能在很多年后,有类似的情景出现,可能会触发。有一个例子,一些大学生送一个同学到精神病院就诊,那里面就是封闭式的,把门一锁,其中有一个同学大哭大闹失去了常态,这个时候他去做一些心理咨询,就发现他在童年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对他创伤很重的场景,所以他才会这样。
所以说小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忽视,也可能一时半会儿,家长忽略过去了,但是很长时间也可能有发生的可能性。
主持人 : 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情绪和行为的障碍,对他成年以后会有影响,或者说会延续一下精神障碍,会不会?
梁月竹 : 如果得到及时、适当的干预,这种影响很小,如果说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很有可能会延续。
郑毅 : 像成人的反社会人格,很多都是品行障碍发展过来的,成人也有多动症。青少年是行为问题,是品行问题,到了成年就出现了反社会的人格障碍,最后社会适应能力很差,伤害自己,损害社会,这种行为应该是早期治疗。佛罗伊德曾经有过名言,成人的心理疾病都可能看到儿时的影子,所以说儿童时候的心理问题直接会影响到成年。
主持人 : 有不少家长说他的孩子对网络游戏特别沉溺,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甚至影响了孩子和父母的交往,因为父母要管他,禁止他玩,或者说限制他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挺紧张的。玩这种网络游戏到底对孩子有好处还是没好处,是家长应该禁止,还是不禁止呢?
郑毅 : 这个问题是越来越多的问题,我昨天的门诊就有好几例这样的问题。网络游戏作为一个很有刺激性,很有吸引的形式特别受青少年的欢迎,很多人参与这样的网络游戏去玩,但是这里面又谈到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状态很好的孩子,就把它当成一种知识,一种游戏去作为丰富他的生活,去玩一玩,他能够控制,能够调整,知道学习更重要,能够摆正关系,玩玩网络游戏就是有问题,那不对。但是有些孩子心理健康状态很差,比方说他很压抑,家庭、社会、学习压力很大,正好在网络上能够调整自己的状态,能够逃离现实社会,能够减轻他的压力,比如像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包括父母的离异各方面的压抑,他可能在网络上创造一种虚拟的心态。
他就会沉溺于这里面,这说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有问题,我们对那些易感人群,就是容易成瘾,或者是心理不很健康的。就像吸毒,有的人容易成瘾,有的人不容易成瘾,成瘾在心理上也是一大类疾病。
为什么要成瘾,成瘾行为如果出现,有些人是易感人群,就像戒毒一样把这个瘾戒掉。人为什么会成瘾,人脑子里面精神地址,通过刺激使这种行为增多,使他追寻这种行为,他通过玩刺激他的吗啡态,他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他就会寻找这种感觉,什么行为让他产生,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不但是人,包括我们做的猴子上的实验,在他皮肤上埋了一个针,一拍这个就会有吗啡一样的东西进来,他就会重复拍,产生这种状态,我们就要给他戒掉。
所以我们不但要生理上,还要心理上治疗。不但是网络,包括赌博,很多事情都会有成瘾,精神病学有一个名词叫病理性赌博,都会成瘾,不管是什么成瘾实质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 : 有的家长,可能是孩子已经形成了网络成瘾了,觉得束手无策?
郑毅 : 有一种就是厌学,就是对家庭不满,对学校不满,这是反社会行为,他不愿意学习,就是找网络玩,这是一类假性成瘾,我把它当成真正的成瘾,列入情绪更为合适。网络的成瘾,又想戒断,又戒不了,这时候可能是病理性的,这时候需要我们找医生来给他系统检查和治疗,不管是哪一类的,情绪的问题也好,行为的问题也好,真正的成瘾也好,都需要精神科的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
主持人 : 成瘾之后,是找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了?
郑毅 : 其实是一样的,谈到医生就应该是精神科医生,国外分的很严格,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就是真正能够诊断和开处方的,心理医生是心理工作者,国外叫心理工作者,不把他称为医生,他不能诊断和开处方,只能做一些心理测评,他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不是治疗。在国外这种心理治疗是全方位的,精神科医生,包括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志愿者共同组成么一个体系,来参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工作,这样大家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工作,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给儿童早期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
所以心理医生和精神医生,大家不要有错误的观点,应该统称精神科医生。
梁月竹 : 心理应该是精神科的工具,应该这么理解这个问题。
主持人 : 所以说网络成瘾的人是可以克服的?
郑毅 : 是可以治疗的。
梁月竹 : 早期大人应该关注孩子,给他一些限制性的引导,比如说增加亲子的亲情,增加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增加家庭的吸引力,就是说让现实的东西吸引孩子,把虚拟的东西在两个境界当中,来回争夺这个孩子,是这么一个问题。
郑毅 : 还有一个问题,调动内酚酞,用音乐也可以,或者欣赏花卉、养鱼、养鸟,兴趣要很广泛,让他很少沉溺于某一方面的成瘾,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这样他就不会只沉溺在网络游戏当中,要有益的东西配合起来。这样治疗也是综合性的治疗。
主持人 : 也有很多的网友提出来,很多很多的家庭都是单亲的家庭。
网友:单亲的家庭我不知道对孩子怎么好,是太关注他好,是太控制他好。单亲的家庭怕亏了孩子,就顺从孩子,这个我怎么掌握呢?
梁月竹 :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社会当中挺常见的现象,过去对这个事情可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这个事件有影响的话,本身这个对孩子有影响,并不是事件本身对孩子有影响,大人在处理这个事件当中是不是有情绪的反映,一些行为,或者对事件的认识过程对孩子有影响,这个时候大人需要有一种预防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态度来考虑一下自己的作为。比如说大人应该管理好自己,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他成人的精神很稳定,对孩子的影响很少,自己要有自己的工作和时间,社会交往的分配时间,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投入到孩子身上。过多的投入和过少不关注这个孩子都是不对的,应该是适中的态度。
主持人 : 过多的关注和忽视都是不对的。
梁月竹 : 对。
郑毅 : 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正确的引导和关注,不要把大人的情绪和大人的行为转移到孩子身上。比如说离异家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会把大人的一些情感反应,比如说夫妻双方的一些怨恨,转移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比如说就是为了惩罚对方,很好的机会让孩子去,因为是男方提出来的,就为了报复男方就不让孩子参与,实际上他把孩子当做按要挟、报复对方的手段,这样孩子是很无辜的,他是受害者,应该摆正情绪,大人的事情孩子不应该是牺牲者,由于这种离异,大人应该加倍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机会,让他全面健康的发展。
因为感情的问题是彼此感情的问题,跟孩子没有关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离异对孩子来说是不好的环境,如果处理好的话孩子会发展很好。
主持人 : 实际情况,在单亲的孩子家庭当中,单亲的孩子有没有可能像不是单亲的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郑毅 : 很多,甚至还很优秀,因为他的独立性更强,适应性更强,他毕竟经历过感情上的冲击,他调整好了,父母更关注他,他会很好。
主持人 : 所以有的家长就说,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父母是分开好,还是不分开好?
梁月竹 : 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生活一个爱争执的,家庭矛盾比较多的家庭里面,这个情况倒不如生活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很正常化的,比较平静的单亲家庭里。家庭结构在现代的社会当中不是成为主流提倡的导向,关键是家庭的气氛,还有各种角色的完整性,比如说你是一个单亲的妈妈,你很能够照顾到孩子性别角色的发育。比如说有一些交往,让孩子领略到他整体的性别角色,让他体会,让他的身心有一个全面的发展,这个是很重要的。在离异的当时应该让孩子有这种痛苦的表达,不应该让孩子去承担什么或压抑什么,让孩子表达出来,让孩子明确,这种形式只是父母之间的分开,生物学上的关系是永远断不开的,而且父母是永远爱他的,关键是孩子在以后的单亲当中,也能体会到父母双方给他的爱,这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 : 所以我们要对孩子投入更多的爱,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好处的,不管父母是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都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郑毅 : 简单来讲就是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很重要的。
梁月竹 : 比如说有一些母亲灌输孩子一些想法,爸爸不要我们了,或者世界上的男人都不好,这种心态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做人,也会影响到他以后的感情的生活都会影响的。
主持人 : 所以只要是父母做得好,实际上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网友:郑主任和梁主任两位专家,你们的门诊时间能不能告诉我们?
郑毅 : 我的门诊时间是每周四上午专家门诊,上午是特需门诊。每周四一天,在安定医院内。
梁月竹 : 我的专家门诊是设在礼拜六下午,能够更好的方便孩子。
郑毅 : 因为这是非常大的话题,我相信网友们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从网上进一步的联系,感谢网友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梁月竹 : 感谢网友们对儿童的关注,感谢各界人士的支持,我代表孩子们感谢大家对儿童的关注。
主持人 : 谢谢各位网友积极的参与,今天的聊天就到这儿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