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生活着一群以狩猎为生,放养并使役驯鹿的鄂温克族,他们被称为使鹿鄂温克。近日,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知名绘本作家九儿,共同做《名家说绘本》栏目,分享新著《鄂温克的驼鹿》,带大家走近中国北方的森林,认识使鹿鄂温克人,让孩子们爱上大自然。 自然文学作家黑鹤与绘本作家九儿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 新浪育儿:今天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他们新的绘本来到了我们的节目,请问两位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 黑鹤:这本书的名字叫《鄂温克的驼鹿》。中国有56个民族,鄂温克是其中的一个民族,我写的这部分是使鹿鄂温克。鄂温克分好几个部落,这是专门生活在中国北方大兴安岭里面,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这部分鄂温克人,他们叫“使鹿鄂温克”,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驼鹿是什么呢?驼鹿在所有的鹿科动物里是最高大的,它的净高可以达到两米。驼鹿这个动物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在整个中国东方,是所有狩猎民族的一个最重要的猎取的对象。在过去可以狩猎的时候,我们的这些狩猎民族需要猎取这个动物获得最基本的肉食或者皮张,所以有着很特殊的关系。 自然文学作家黑鹤做客《名家说绘本》 黑鹤:大家一看以为是猎人和猎物的关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个故事里面讲的是经常会在狩猎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一个老猎人在森林里狩猎,当老猎人打完大的驼鹿后,发现它带着一头小鹿,就把这个小鹿带回到自己的营地里,后来人和动物在大自然发生的一个关系的故事。 新浪育儿:这本书耗费了很大的精力还有心血,在合作的过程中,两位有没有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九儿:不是意见不统一,作家对内容得把握会更精准。我在画的时候一开始会考虑画面感,比如老猎人的衣服,当时我查了很多资料,看到帽子还有服饰特别漂亮,我就想画那种,然后作家说你这个不是使鹿鄂温克的衣服。 黑鹤:刚才咱们就解释,比如鄂温克,外面的朋友说鄂温克,以为是一个民族,其实鄂温克分好几部,比如森林里的叫使鹿鄂温克,在草原上还有草原鄂温克,每天牧民的那种。所以,当时她找的那个图片,我说这个是草原鄂温克人穿的,在森林里面不可能穿那样的衣服,长袍的话在森林里走,一会儿荆棘就划破了,所以一般在森林里的鄂温克人,打猎的人会穿翻皮的小的短的上衣,不会穿长大衣,这是民族细节的问题,一定要尊重这个民族最基本的真实情况,这个很重要。 黑鹤:其实当你做一个作家,找到一个能跟你合作的画家,首先应该心存庆幸。说句实话我特别感谢有一个画家,她通过画面把你的文字,赋予了一个新的生命。现在大家看到这个画面出来的时候是我心里想象的样子,画家付出了很多。在绘画的过程中,她认为那个不行,就会把它毁掉,画一张新的,因此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是这么完美。 绘本作家九儿做客《名家说绘本》 新浪育儿:九儿老师,在创作的时候您去过大兴安岭无数次,还在那边常住了一段时间,就是为了画这个画,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九儿:其实大兴安岭我一共应该去过两次,小时候一次,去旅游吧。但这次我们去的是大兴安岭的腹地,就是森林的深处,和芭拉杰依老人住在一起。书上为什么开头写献给大兴安岭森林的一段文字?因为在大兴安岭的腹地住了几天,那里的人的生活方式,还有老人的性格深深感染了我。我从来没有觉得一个住在森林里的老人,他具有那么高尚的情操,他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鄂温克的文化,自己写了一本书,并且写书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并且当我在森林中的时候,我会忘记城市,我觉得自己和动物很接近,喂养驯鹿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 住在森林里面的人,会把碗放在帐篷外面,也不用什么东西把它盖起来。一天早上吃早餐之前,我发现碗里面落了许多松针,我就盛了一点水去冲那个碗,我刚把水倒在碗里,就听到后面一声炸雷一样的声音,老人特别愤怒,说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刷碗。他说我们森林里没有脏的东西。这句话其实特别让我感动,因为他生活在森林里,他和森林、和自然融为一体,他特别爱这片森林,觉得森林特别干净、特别美丽。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视频回顾[详情]
金波老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当大作家的小秘密。photo by @作家葛竞 “ 一个作家不管多大岁数,心中永远要装着读者。只有心怀读者,把自己的创作和读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贴近读者的好作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金波 人物手记:他把自己称为为孩子们工作的人,他觉得为孩子们工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他说儿童诗的创造过程也是他陶冶自己感情的过程,面对纯真的孩子,自己也会变得纯真;他的诗歌被读者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他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的金波老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笑意吟吟,满腹经纶却特别谦卑,诗情不竭童心不老。每每一提起孩子,脸上便泛着慈祥的微笑,他是发自内心地爱着孩子们,心怀着“小读者”们。本期《名家说绘本》我们邀请到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写作感受以及他给孩子们的读诗建议。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新浪育儿:金波老师,桌子上放的都是您出的诗集,您这么多年来都为孩子们写诗,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金波:给孩子们工作,包括给孩子们写作,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业。作为个人来讲,它是一个很快乐的工作。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很纯真的群体,给他们做工作、做事情的时候,实际上也在陶冶自己的情感。面对纯真的孩子,你也会慢慢地变得纯真。 新浪育儿:您的诗歌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真挚地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有的人说读您的诗感觉特别吸引人,让人越看越想看。这些都是读者写给您的话。 金波:有点不敢当,这是读者在鼓励我,或者说给我指出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因为我一直在说,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没有衰老,只有成长。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给孩子做工作的话,你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享受儿童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很美好的,充满了幻想,充满了梦想。刚才读者朋友们对我的评价,我觉得是对我的一个鼓励,还要努力。 金波老师60年儿童诗集选:《红蜻蜓之歌》、《白天鹅之歌》、《萤火虫之歌》 新浪育儿:今天金波老师带着60年的集合来到演播间。这个诗集有三本,《红蜻蜓之歌》、《白天鹅之歌》、《萤火虫之歌》。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金波:我从1957年开始写作,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写了数量比较多的诗。如果把它编成集子,我就要把我自己的这些诗作好好地仔细重读一遍、筛选一下。其实这是我对自己作品的一个总结。在我挑选这些诗的过程当中,三本是有不同的重点的。《白天鹅之歌》,这本相对来说适合年龄段稍微小一点的,比如一二年级兼顾三四年级。它主要表现的是儿童的情趣。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有孩子的情趣。为什么我起“白天鹅之歌”呢?除了里头有一首是白天鹅,更多写的是孩子眼中的风景、孩子眼中的大自然、孩子眼中的各种小动物,以及他们对亲人的感受,都是写注重孩子情绪的表达。 《萤火虫之歌》我是偏重于带有一点故事情节的诗。为什么又把它单独挑出来呢?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抒情方式或者他抒情表达的方式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他读抒情诗,他希望抒情诗里头也有点故事,有点情节,不是单纯的直抒胸臆的东西。直抒胸臆要借助于一些感情、情节的东西。所以,古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情由事显”,意思是什么呢?感情是由很多的事情、情节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所以,我的第二本诗集《萤火虫之歌》主要表现的是感情,感情的东西我觉得就是要有一点故事。因此,这里头挑选的很多东西都是像一个故事诗,有情节的。 金波:此外,我觉得儿童诗也是思考的诗,儿童不是只会看热闹,只会听故事,他是有思考的。他的思考在什么呢?就是他读完诗以后,他会想象这首诗要表现什么思想,尽管我可能诗里没告诉他。所以我说儿童诗有时也需要思辩,要考虑、要思考、要辩别,这是儿童在诗读到一定层次、一定数量之后需要做到的。因此《红蜻蜓之歌》是给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中年级偏高,五六年级。 所以,这三本诗分别是针对低年级的、中年级的、高年级的,情趣的、情节的、哲理的、思考的诗集,是这样一个选择。 新浪育儿:现在很多家长特别喜欢让孩子读古诗、背古诗,但是您创作的基本是我们的西式的现代诗作。能不能请您以专业的角度给我们讲一讲,古诗和现代诗到底各有哪些优势? 金波:我一直也提倡孩子要读一点古诗的。因为古诗词都是格律诗,它是用文言文写的格律诗。现代诗是用白话写的自由诗,它没有那么多格律。比如说古诗词里头就分了词牌,有的五言绝句、五言律诗,都是有格律的。孩子们可以享受古诗词声音的美,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它比现代诗更优越一些。但是你让他写古诗,这就有相当的困难了。所以,我会建议让孩子背诵、朗诵,但是我不提倡他们去写。因为不容易,格律诗限制太多了,甚至想用哪个字符合格律,哪个字不符合格律,不用说孩子,就是我们成人写起来也不大容易。 白话诗、自由诗或现代诗,我倒是提倡孩子们写。因为用普通的口语写出来的诗好理解。另外,形式比较自由,不是按照古诗词的格律来写的,我不仅提倡他朗读,我们还提倡他写作。这是两者的区别。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新浪育儿:您觉得孩子背古诗词对于写作来说会有什么帮助吗? 金波:第一,古诗词音乐性非常强。它讲究韵律、押韵、节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训练他非常灵敏的耳朵。我们常说这个人有音乐的耳朵,就是他理解音乐非常深入。诗也是这样,我们提倡孩子从声音入手,就要读古典诗,因为它讲究格律,讲究声音押韵,都很严格。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对于诗歌的音乐性体验得很深的话,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热爱母语的感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是希望能给孩子们读一读的。 新浪育儿:所以还是多写一些现代诗会好一点。一提到创作现代诗,我们就回到这三本书。特别想问一问金波老师,在您创作这三本书的时候,您是怎么来选择诗体和格律的?挺专业的一个问题。 金波:对,我是这样,我对自己诗歌的要求,第一,我觉得要把它提炼得更单纯一些。因为诗歌并不是说一分行就是诗,它有它自己表达的方式,一定是要感情非常饱满,用最单纯的、用最简练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当然这是在写作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技巧。但是能看得出来的,比如说押韵,我是主张给孩子写诗要押韵的,因为押韵以后,声音对他的冲击力是很强的,有时候声音可以带着他去朗诵一首诗、理解一首诗,押韵是非常重要的。 再一个,我也一直在提倡能不能给孩子写一点格律诗。比如我们要求四行是一节,四行是一节,又加上押韵,每一行诗都有一个节奏感,不是像散文那样的,长的很长,短的很短,它大体上节奏差不多。我写诗是有这些要求的。 为了训练我自己对格律诗的写作,我也选择了一些14行诗。我们可以把14行诗的结构跟它的节奏,以及它押韵的方式,借鉴来,把它变成我们可以用汉语来表达的一种格律诗。这也是我最近几年在尝试的,在我这三本书都选了一些。>>>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视频回顾》 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与女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 按语: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开阔我们的视野,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他受益一生。那么孩子的阅读习惯究竟该如何培养?市面上的童书琳琅满目,究竟哪种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与他的女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为各位爸妈们解锁孩子阅读的新技能。 新浪育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作为父亲,葛冰老师您是如何培养葛竞老师的阅读习惯的呢? 葛冰:现在儿童书的品种是汪洋大海,但是葛竞小时候书的品种却挺少的。我觉得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是很重要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而且看书很多,后来又成为了一名编辑,搞儿童文学,接触的书也比较多,那个时候全国各地好多杂志、出版社都给我寄书,其实好多书我都没看,也没有时间看,都是葛竞看的。所以,无形当中给她客观上造成了一种读书的环境。再加上我也喜欢读书,潜移默化地,她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葛冰:此外,培养阅读习惯越早越好,兴趣也很重要。葛竞小时候阅读了很多书,但是我没有给她规定先读哪本,应该怎么读,而是她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她读的书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选择。现在有的家长觉得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有时候容易急功近利,会给孩子选择名著、知识类强的书,但是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让他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这一点很重要。 我觉得孩子最初接触的几本书,如果他没有兴趣的话,他以后对看书也不会感兴趣,你要强推给他看书,对他而言会是一种负担。所以,你甭管采取什么方法,作为家长来讲,要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兴趣是最关键的,先让他对书感兴趣,有了兴趣再讲究读书的方法。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 新浪育儿:其实一提到兴趣,我就特别想问问葛竞老师,在您记事的时候,您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 葛竞:我开始读的是肯定是图画书,应该是《幼儿画报》。因为我爸爸那个时候是那个出版社的,每期他都给我带来。其实刚才提到阅读,我有一个感受想要分享:如果在孩子一开始阅读的时候,你给他留下一个特别温馨、美好的印象,这个印象不光是书的印象,还有家长陪伴孩子一读书时候的美好感觉,他就会对读书甚至对这本书产生一个特别美好的记忆。 我有一个经历,前不久我参加一个小学生讲故事大赛,很多小学生讲的都是特别时髦的新的故事。有一个小学生讲了一个50年代小学课本里的故事,评委们都很奇怪,我也是评委。说你为什么知道这个故事?他说因为我爷爷一直给我讲这个故事,我一讲起这个故事就想起跟我爷爷特别美好的时光。其实,引导孩子读书,家长愿意抽出时间来,尤其是孩子刚开始读书的时候,陪他读书,跟他聊一聊读书的感受,多跟他做交流,这种温暖温馨的陪伴,也是让孩子爱上读书一个特别充分的理由。 新浪育儿:我想问问,葛竞小的时候,葛冰老师有没有陪你读书? 葛竞:我觉得他陪我读两种书,一种是读别人的书,一种是读自己的书。读自己的书更像是讨论书中的内容。我爸爸写儿童文学作品,他会把我当成第一个小读者,这可能是其他孩子没有的幸运。我可以发表很多我的意见。其他家长可以学习的一点是,虽然你不是作家,但是你也能读一读孩子正在读的这本书,然后跟他去交流、讨论。这样孩子会觉得我爸、我妈很酷,他也知道我们了解的这个东西,而且我们很有话说。这不光是读书的问题,还可以作为情感交流的一个方式。阅读不光是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其实还可以提升家庭的凝聚力,提升家庭氛围。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 新浪育儿:两位其实代表的是两代人,一个是我们的长辈,一个是我们的平辈。现在时代不同了,可能选择图书的方式或者是审美也都发生变化了,想听听两位老师,你们以前怎么给孩子选择图画书的? 葛冰:反正现在一般家长一提给孩子选择图书,可能有两个共同的经典性的答案,一个是要选择经典名著。还有一个是选择知识性强的读物。但对不同的年龄段,比如小学、幼儿、初中、高中,标准肯定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对幼儿来讲,刚才讲了培养他的读书兴趣,让他感兴趣最重要。所以,给幼儿选择图书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两点:一点就是一定要孩子读得懂。有的时候虽然是很经典的东西,但是小孩不见得懂,你马上给他选择出来了,就是属于超越他那个阅读程度,他读起来费劲,他就不见得会阅读。 另外,要让他喜欢看。因为我觉得不管咱们干什么事情,喜欢的事就会非常主动地,不用家长督促,不用老师督促,就会主动地去看,读书也是那样。我觉得读书,咱们其实是享受两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感觉上的快乐,感觉上的快乐是属于一种潜意识的,喜欢看就马上看,也没有任何人督促。另一种是收获的快乐。一般地来讲,理性上我们要孩子看书有收获。但是我觉得第一条更重要,先让他感觉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感兴趣了,再近一步获得收获的快乐,收获的快乐要通过重复阅读,尤其是经典的东西更要重复阅读。 葛竞:我当然跟我爸爸一样,觉得选书时可读性一定是要有的,要让孩子爱看。但我跟我爸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爸认为知识性的书不是特别重要,我觉得其实知识性的书,如果做得有趣了,它会是一个既非常好看,又带给孩子很多收获的东西。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与女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 葛竞:其实孩子也喜欢收获,他也喜欢跟小伙伴说我知道一件事,你不知道吧,他喜欢这样。因为我经常参加一些图书的评奖,当评委,我能感到那个变化,我们现在的一些跟自然科学,跟我们的天文地理有关的书已经做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了。这是我选择书的一大类,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亲和的方式,讲科学,讲天文地理,讲历史的书,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其实有一点我很羡慕我爸爸的地方,我爸爸的阅读领域当中,有一大部分是古文。他不仅仅是经典,像《红楼梦》类似白话这种,是真正的古文经典,他读起来是很轻松的,我读起来其实会有点吃力,这跟我们在儿童时期的阅读内容不一样有关系。可能他小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白话文可以读,很多经典故事可能都是古文的,他去读了。但是我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当中,没有那么多经典类型的书。所以,现在我在给我的孩子选书的时候,他现在可能还小,没有上学,但是我觉得上学之后,我会给他选一些古文类型的书去读,从浅到深,让他有一个阅读能力,这个能力我觉得是童子功,还真得从小时候培养,可能过了那个阶段,再去读,就像你读一个英文作品转不过弯一样,你读一个古文也好慢、好吃力,缓慢和吃力就减低了你很多兴趣。 另外几个,我觉得肯定孩子也需要去看的,比如说非常贴近他的兴趣和他生活的作品,尤其是小学生来讲,贴近他生活的作品才是真正提高他写作能力的作品,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很多人觉得文学性特别高的作品,文字特别优美的作品能够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其实你会发现小学生读了那些书以后,那些描写和写作手法他根本用不到自己的文章里,因为跟他自己的作文相差太远了,生活方式、表达方式都差得太远。但是如果贴近他生活的作品,比如说我爸爸写的什么神秘的小纸条,我写的《幸运兔精灵》等等,其实就是写孩子现在的生活,但是描写的又是非常生动、形象,很鲜活的一种描写,反而对他的写作或者是阅读理解会有一个直接的收获。 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知名图画书作者、画家九儿 新浪《名家说绘本》第二季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知名图画书的作者和画家九儿,和大家聊聊绘本创作的心得体会。 新浪育儿:九儿老师创作了这么多好的绘本、图画书,您觉得图画书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九儿: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常见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作为家长,都期待孩子在每一次阅读中可以学到不一样的知识,但其实不要对绘本寄予太多的教育目的。只要让自己的小孩爱上绘本就够了!不要期待我的孩子看了绘本,是不是可以学会画画,是不是可以认识很多字,学了很多东西。绘本阅读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从很小的时候读绘本,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它有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形成,提升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秩序的养成等等,而且从小爱读绘本的孩子,不断的在爱中长大,相信也会热爱阅读刷的书籍! 新浪育儿:您觉得好的图画书都有哪些标准? 九儿:最简单来讲,假如你是读者,即使你没有小孩,但是给您一本图画书,你一样能感觉到这本书传达的思想对不对,是不是有一点不太适合儿童阅读这样的书!一些书会自然而然就被读者淘汰掉了。 近几年绘本的蓬勃发展,读者可选择性非常多,读者也越来越有经验!那些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一定是好绘本!绘本有多种多样的类别,只要是把你做的那个类别能够做得很高级,从画到文字,到出版社的优质印刷最后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作为好的绘本最基本的条件 九儿老师在介绍即将上市的绘本《鄂温克的驼鹿》 新浪育儿:绘本阅读从几岁开始好? 九儿:绘本阅读从0岁就可以开始。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看一些书。 新浪育儿:现在有很多朗读图画书的软件,一些爸妈会将图画书的内容“播放”给孩子听,您怎么看待这种“阅读”方式? 九儿:我不能说这种产品不好。但是我想说的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你陪伴他,你要陪伴什么?你的身体挨着他,他能听到你的声音。但是如果你在那儿忙其他的事情,你用另一个声音替你传达,这本身就不是陪伴了,(陪伴)很弱了。有声的东西可能会在某些地方比较适合,例如,在没有条件阅读的时候,可能你适当地用一些可以。但是还是要跟孩子坐在一起,坐在身边,一页页翻给他,讲给他听。 《不要和青蛙跳绳》封面 《不要和青蛙跳绳》试读 《不要和青蛙跳绳》试读 《不要和青蛙跳绳》试读 新浪育儿:九儿老师接下来还有什么创作的计划? 九儿:接下来有好多。有自己写的故事,也有和其他作家的合作。像这个《独耳兔》这本,有一点特别的书!可能因为它还没有出版,我不想说得太多。我们经常说到“生命”这个词,它似乎代表的是一种完美,我可能没表达清楚,比如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生命就应该是很完美的,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希望有一个很完美的宝宝。但其实生命真的不都是完美的,会有不一样的生命存在,我不想说“残缺”这个词,因为一直很抗拒这个词,她只是不一样而已。就像我们现在面前的花,我们看到百合都是粉色的,可能突然出来一朵蓝色的,它也是一朵百合,当然可能更特别一些。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孩子,面对一些特别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同时有需要和其他孩子一样被平等对待!这本书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诉一只特别的小兔子,她对自己的不一样一边怀疑一边成长,在家人和老师以及自己在和同学的相处中获得很多快乐的故事! 声明: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为什么你家孩子永远不听话?为什么你家孩子很难按你的想法去做事?为什么你和孩子交流如此困难?到底你要如何“说”,宝贝才会“听”?《如何说宝贝才会听》作者乔安娜·法伯&朱莉·金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与大家一起聊聊“与宝宝的沟通相处之道”,她们还一起合唱了《Put Your Finger On Your Nose》>>> 与孩子交流三技巧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不听我的话”,有时候孩子甚至会特意做一些与家长要求“背道而驰”的事情,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很久,可孩子们仍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何才能与孩子有效交流呢?乔安娜·法伯&朱莉·金分享了她们的经验。 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乔安娜首先说出了她的看法,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往往希望孩子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但又常常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好像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就是告诉孩子“你就按我说的做吧”,孩子就会乖乖听会照做。比如,告诉孩子把鞋子穿上,孩子就把鞋子穿上了。但实际上,孩子不喜欢被别人指挥来指挥去,所以常常不听话,当家长开始指挥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反抗情绪。这和大人一样,大人也不喜欢被别人指手划脚,试想一下,如果你做什么都要被人指手画脚,这是什么感觉?家长需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事。 乔安娜·法伯(左)&朱莉·金(右)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种引诱。乔安娜还分享了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亲身经历,有一天,她去图书馆看书,虽然那时候乔安娜已经是成年人,但是还是“忍不住”犯了错。图书馆里贴着标签,上面写着“不要摸这些书!”当乔安娜靠近书的时候,因为看到了“不要摸这些书”的标签,所以乔安娜特别想去做点坏事,就刻意地去摸了这些书。这和教育孩子是一样的,你给孩子下命令的时候,你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不”其实是在下意识的暗示孩子去做某件事,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种引诱。 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朱莉认为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们都喜欢游戏,家长不妨利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如果你想让孩子穿上鞋,不要强制对孩子说“你要把鞋穿上”,而要让工具学会说话,把工具拟人,家长假装是会说话的鞋子“我感觉空荡荡的,我好希望有一只脚给我塞进来呀”。让孩子出门的时候,不要直接对孩子说“你现在马上走,马上出门”这么说效果不好,孩子也不愿意听。相反家长应该说“你现在要出门了,给你个选择,你是想面朝房子往前走出去,还是想转过身面朝房子倒着走出去?”你给孩子们多种选择的时候,孩子们就更愿意配合家长,也不会老是不听话想反抗了。 “表扬”孩子要注重事实 现在流行“赏识教育”,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家长老师首先都对孩子大肆表扬一番,把孩子泡在蜜罐里长大,但是赏识教育真的可取吗?听听乔安娜·法伯&朱莉·金的说法! 在乔安娜看来表扬是为了让孩子更加自信,比如家长经常说的“你很聪明”、“你脑子很好用”、“你好棒”。可是有时候表扬不当可能起到反作用。某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了一个实验。让两组孩子同时做两套数学题。第一套数学题很简单,两组孩子都轻易的做了出来,研究人员对一组的孩子说“你很聪明,你们数学很出色”;对另一组的孩子说“你们要很用功才能够做好这些数学题,才会取得好成绩,无论多难你们必须要坚持,不坚持就做不好这些数学题。” 在说完这些内容,就让孩子们开始做第二套数学题,这套数学题有点难。被夸“真聪明”这组的孩子拒绝做这套数学题,因为他们知道第二组数学题更难,他们害怕自己做不出来会把问题答砸,自己就不再聪明了;但被说“真努力”的孩子很想接着做数学题,因为他们想更努力的尝试去解答数学题。表扬方式不同,孩子的反馈也不同。 乔安娜·法伯(左)&朱莉·金(右)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所以,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要多给孩子们事实的描述,而不是直接给出评价,一味的夸奖孩子很聪明,会让孩子感觉很焦虑,因为害怕去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不敢做出尝试。而给孩子描述很努力的事实,会让孩子有面对挑战的勇气。 朱莉特别提醒,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花更多的心思,你不能笼统地说“哦,很好,很棒。”而是描述事实,明确告诉孩子,他们因为什么事受到夸奖,这样的夸奖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by 新芽) 新浪育儿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相关链接: 火热报名:新浪2017早幼教高峰论坛 火热报名:新浪2017婴幼行业盛典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 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 赏正在进行中 [详情]
“金龟子”刘纯燕(左一)、金牌制作人袁梅(左二)、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放手与约束之间该如何权衡?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在孩子面前示弱,什么时候应该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金牌制作人袁梅,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教养智慧”。》》》点击观看视频回顾 金牌制作人袁梅 新书《聪明的妈妈像傻瓜》(接力出版社) 新浪育儿:今天我们的主题叫“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教养智慧”。两位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独到的智慧,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袁梅:最早在想当妈妈之前我还挺想当一个全能的妈妈,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发现自己其实有越来越多的不足。我觉得与其勉力为之,还不如自己退为后者,跟孩子一起成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也意识到在他成长过程中可能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可以和一起去面对,而不是谁总强撑着。 新浪育儿:对孩子是该放手还是约束,都有一个权衡的度,袁老师您怎么来把握这个度? 袁梅:第一,我们必须一起来共同建立规则,这个规则是大家都来接受的,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然后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所谓撒手,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一直在暗中观察,尽量地不去干预,在观察当中共同往前走。所以作为家长还是有一个引导和熏陶的作用,给他建立一个氛围,然后让他在这里边怎么做都行。 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 新浪育儿:金龟子您家也是这样吗? 金龟子:基本上应该算在法则当中,看似好像妈妈都没有在管她,让她撒了欢在地上摸爬滚打,但是妈妈的那根线、弦一直是绷着的,表现出来的方式,是让孩子更多地有自己一些小的主见、主张在里边,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她将来长大成人以后会很独立。其实我的这种放手看似挺放手,但实际上是一种深入,有一句话叫打入敌人内部,要偷偷地潜伏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但是表现出来的形式有的时候又是“哦,真的吗?你这么棒啊”,或者“这件事简直太糟糕了,我不会,如果你来做呢?”用这种小小的方式、小的方法,跟孩子一起来成长的时候,你也进步了,孩子也放开了。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个独立人格的成长。 新浪育儿:金龟子说,她有的方面向孩子示弱,“妈妈也不会,你来做怎么样”。那袁老师您觉得在孩子面前,什么时候要适当地示弱,什么时候要表现出权威——这件事情你就要听爸爸或者妈妈的? 袁梅: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是听孩子的,特别是孩子的需求方面。至于需要体现强的一部分,比如我在我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强,最起码我有能力让你有一个比较愉悦的生活。还有一点比较强的是,你一旦要受到什么伤害,妈妈肯定是替你第一个出来挡子弹的那个人,就是这种爱心。但其他大部分时间,应该还是听孩子自己的。 新浪育儿:金龟子,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什么时候会跟孩子说这件事情一定要听妈妈的? 金龟子:我们家特别民主。言传身教特别重要,我一直跟我家先生王宁说,我们俩一定要努力地去工作,让孩子看到我们是积极向上的,这样对她就有一个态度表明(应该积极向上)。但是比如生活中这个杯子应该放在这儿,这个菜应该这么做,(遇到)这种没有真正的规矩和方圆的事请时,我们就不会去勉强她。有些事情要告诉她方向性,例如:最起码待人的接物、工作态度、人生价值观,我们俩要好好地来引导她,她就会观察。孩子很聪明,她会看到这个一定是正确的(要跟爸爸妈妈一样),但是其他小的规则当中,就可以随意、随性让她来做一些她能够主张的事情就可以了。至于比如说真的要针锋相对地争个对错,也没有必要,如果有些确实需要争论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他也会积累经验,也会成长。有些事情她觉得她不懂、不会,她也要问“爸爸,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样?”,“妈妈,我这样做对不对?”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跟她有一些所谓的居高临下教育的程度在里边,她来向你求救,来请教的时候(你就应该给她建议)。 袁梅: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大部分选项都是孩子自己选的,除了幼儿园是我帮他选的,其他包括上小学、初中、大学这些学校的选择,包括他各种专业,都是他自己来选,我们都建议他自己来选。我们家长做的可能就是告诉他,你在这种选择之外可能还有其它一些途径,你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参考。我们说过了,选不选是他的问题。 金龟子:在生活当中我们的选择比较多,我跟袁老师也挺像的。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会说妈妈这个“好”字干嘛这么写,我就不想这么写,我说你可以不这么写,按你的方法写,写完跟同学比较一下,同学说好丑,老师说错了,你怎么写?她就会觉得妈妈是对的。让孩子有一些小的不一样的,这样她自己就判断了。 声明: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链接: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赏正在进行中 [详情]
郑春华做客新浪 嘉宾简介:郑春华,1959年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育有一双儿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编剧。大头儿子人物故事的原型取自郑老师的儿子。2003年,43岁的郑春华生下女儿小饼干,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于是《小饼干和围裙妈妈》诞生了。 编辑手记:在新浪总部大厅看见围裙妈妈郑春华,她提了一个深蓝色的包,白衫加黑裤,干练的短发,清瘦高挑的身材,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识别出来。现实生活中的“围裙妈妈”性格直爽,跟她的交流就像听故事一样有趣。她幽默地描述自己养育女儿小饼干的心态有种“祖母带孙女”的感觉;她说想要跟孩子交心,倾听很重要;她不会刻意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不会强迫孩子补课,但是“大头儿子”5岁就能念《新民晚报》,多次被老师建议跳级,而今已在德国工作,女儿小饼干9月也即将去英国念书;她说有时觉得自己很糟糕,除了写作和跟小朋友聊天,其他啥也不懂,她曾经很抱歉地跟女儿说:“我不会开车不会英语,学起来力不从心,也比同龄小朋友的父母年纪大……”然而女儿却打断她说,所有同学都羡慕她,她有一个最好的妈妈;围裙妈妈也不爱下厨房,但她育儿有一套! 1 由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很多人童年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和郑老师的话题,也是从这部动画片聊起来的。郑老师说1995在央视首播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最接近自己的创作初衷的。郑老师的儿子小时候就上寄宿幼儿园,只能每周末回家。于是她和先生约定好,周末儿子回家,他们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伴儿子。所以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家中爸爸的这个角色就做得非常好。在爸爸和儿子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了郑老师的很多创作灵感。郑老师说,她在写《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正好是中国非常典型的独生子女时期,家长既要作为一个爸爸、妈妈、又要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所以在这个故事中她就着重地写了陪伴,写作为父亲怎么陪伴独生子女的成长。 小饼干一家的全家福 而《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的灵感则来源于女儿。在“大头儿子”16岁时,妹妹小饼干出生了。等到小饼干6岁左右开始懂事时,她开始吃醋了:妈妈只为哥哥写书,没有为她写过书,这不公平,她觉得妈妈更喜欢哥哥。这时郑老师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之前的故事里都是写男孩,很少写女孩。于是在积累了一段时间后,郑老师开始了创作。 2 在聊到两个孩子的养育方式上,郑春华老师说,由于两个孩子年龄相差比较大,所以她常常觉得自己是养了两个“独生子女”,甚至会觉得有种“祖母带孙女”的心态,她边说边哈哈大笑。儿子从小就是上寄宿制幼儿园,而女儿出生后她就全职带娃了,所以女儿几乎没有离开过她。小饼干从小就非常地外向、快乐,每天早晨起床就唱歌。郑老师的先生还感慨,这小孩子怎么会这么快乐。 郑老师说,所谓的经验她谈不出,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倾听很重要。 在后来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小饼干的快乐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位能陪伴她的妈妈,更重要的是这位妈妈还很智慧。郑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冬天,上海下了一场很大的雪,郑老师和小饼干一起堆了一个雪人,但是当她们去上亲子班再路过雪人时,那个雪人已经化了。小饼干既惊讶又失落地问她,雪人去哪里了。这时,郑老师迎着女儿的目光,温柔地告诉她:因为天气变热了,雪人去了更冷的幼儿园。等到明年这里又变冷时,雪人还会回来的。“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让他们如意,我们需要学着去化解他们的失落。给孩子一个期盼。”郑老师说。 郑老师的一双儿女都很优秀,我们提出,希望她能分享一些教育孩子的更多技巧和经验,给年轻的父母一些建议,她说她其实没有刻意做什么,归根结底可能跟她的职业有关。“我是写儿童文学作品的,一定会对儿童比较了解,比较包容,儿童本位比较强。所以一般事情发生了,我首选会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想。”郑老师说,所谓的经验她谈不出,她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倾听很重要,尤其是那让你意外的事情、让你惊讶的事情,让你不接受的事情……一定有要耐心,先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你再表达。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视频回放[详情]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蓝皮鼠和大脸猫》是许多80、90后童年的记忆。本期新浪育儿《名家说绘本》栏目,特别邀请到了《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和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一同分享他的新作《小小和泥泥》。》》》点击链接看直播回顾 新浪育儿:《小小和泥泥》这本书包含了很多浓郁的神话色彩还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和您当时创作《蓝皮鼠和大脸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葛冰:先说一样的地方吧,实际上不管是写《老皮鼠和大脸猫》也好,写《小小和泥泥》,都是写一些可爱的形象,孩子比较喜欢、熟悉的形象。但是《小小和泥泥》更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优美的好的东西。比如《小小和泥泥》里边提到的泥泥是蚯蚓,最后变成了龙,小小是一只小鸡,最后变成了凤凰。凤凰和龙都是中国传说中最美好的东西,而且咱们讲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所以这个故事,从文化底蕴来讲,中国传统的东西更丰厚一些。 新浪育儿:在《小小和泥泥》这本绘本里,为什么您当时会把小鸡和蚯蚓作为故事的两个主角? 葛冰:一个原因是因为小鸡和蚯蚓是孩子比较熟悉的动物,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小鸡和蚯蚓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在故事的最后,小小和泥泥变成了龙和凤凰,龙和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很神圣吉祥的。从最平凡、最普通的、甚至还有些伤残、眼睛看不见的小鸡和蚯蚓变成凤凰,这会形成巨大的反差。 新浪育儿: 为什么会选择小小和泥泥作为两个主角的名字? 葛冰:主要原因是我小写人物,我想从最平常、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东西开始着手。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有一种隐含的情感在里面。泥泥这个名字我一下就想到了,因为蚯蚓本身是吃泥的,并且,它先天眼睛就看不见。小小,我一开始想了其它几个名字,比如:小鸡、丑小鸡……最后还是觉得小小叫起来比较顺口。并且小小和泥泥比较对称。 新浪育儿:《小小和泥泥》里面讲友情,也讲到爱,也讲到了生命的升华,您觉得什么样的品质是您最想传达给孩子的? 葛冰:我最想传达的主要爱。中国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小小和泥泥之所以有这么深厚的友谊,甚至最后能舍得将自己生命中最需要的眼睛让给对方,实际上就体现了爱。我特别想把这种爱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不关爱自己,还爱周围的人,爱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新浪育儿:有网友提问,在追逐光明的过程中,天地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葛冰:天地我写得非常短,非常少,它代表了公正和正义,只要你付出了爱,只要你的心地是善良的,肯定能得到爱的报答,肯定能得到好的报答,一切是公正的。 新浪育儿:故事结尾,小小变成了凤凰,泥泥变成了金龙。一般来说龙凤呈祥,您的故事当中凤凰和金龙除了吉祥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 葛冰:实际上这个故事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小小原来是一只不起眼的小鸡,长得很丑。泥泥蚯蚓也是不起眼的,而最后他们的变化完全是升华了,不太一样了。一个变成了凤凰,一个变成了龙。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他们不光是在寻找,是在付出爱。说明只要对社会的生活付出爱,只要奋斗不息,最后一定会有好的报酬。所以,我实际上写了他们的成长过程。 另外,这也暗示生活当中有些很不起眼的人,但是只要他们经过自己百折不挠的奋斗,最后一定会成功,而且会很成功。小小和泥泥应该是很成功的形象。比如像小小这个人物,它一直很乐观,一直奋发向上。泥泥也是如此。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 网友提问Q&A Q:如何给孩子选绘本? A:第一点,一定要孩子读得懂。第二,一定要故事有趣,能吸引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选书,往往注重选名著,选知识量多的。这个想法没有错,但是对婴幼儿来说,读的懂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婴幼儿读物,但有些确实不太适合他们。最开始给孩子选择书是非常重要的,不妨带孩子去书店看看,这实际上是让他关注这个书,慢慢地他就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Q:孩子看绘本只看图,不看字,翻得还特别快,这种阅读习惯需要干预吗? A:开始孩子只看图,不看字,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尤其孩子刚开始接触这些书的时候。按照家长的想法,一本很好的书怎么能只看图就忘了,很多该看的东西你怎么不看。可是这个时候,如果你硬要让孩子慢一点、看仔细一点我觉得孩子反而会产生反感。看绘本最重要的,并且是花费很长时间的,就是看图。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学会读图,会读图的话。 Q:孩子不喜欢看绘本,总痴迷动画片,怎么能够引导培养他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A:孩子不喜欢看绘本这个话比较表面,因为他肯定没有看更多好的绘本。如果他真的看了更多好的有趣的绘本,他就能发现绘本的妙处。 动画片省事,会动而且还有趣,孩子刚开始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绘本也是人之常情。家长不要强行管制孩子,不让他看动画片,只能看绘本,这样反倒容易让他产生逆反心理。 不如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你喜欢看动画片,我让你看,我除了让你看动画片之外,我要求我喜欢的绘本你也看,你看一集动画片或者看两集动画片,你看一本绘本,这样折中。孩子为了看动画片,他会看绘本,慢慢地会喜欢绘本,慢慢就会感兴趣。 声明: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图画书,因其有趣的故事性和漂亮精致的插图,赢得众多家长和幼儿的喜爱,家长经常带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同时家长孩子共读图画书的美好时光,也会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郁蓉老师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可图画书创作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创作一本图书画书需要多久呢?图书画的插画里有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如何和孩子进一步发掘童话书插图里的故事呢?英籍华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硕士,著名插画师郁蓉老师做客新浪直播间,接受新浪育儿专访,教你如何带着孩子找寻图画书之中的秘密。Let us go! 童年英雄,邂逅小小花木兰 郁蓉老师小的时候,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大英雄“我们那个时候心中的偶像应该就是花木兰,穆桂英,或者是刘胡兰,但是我觉得艺术形象还应该是花木兰。”因为对于花木兰的喜爱,郁蓉老师决定接下秦文君老师创作的故事《我是花木兰》“秦老师《我是花木兰》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好,他用现代的小女孩的梦的形式去讲述古代传统故事。花木兰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是怎么把这个传统的故事植入到我们现代的生活中呢?秦老师有自己的妙想,从一个现代小女孩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会让读者不自觉的进入这个故事中,随着对《我是花木兰》整个故事阅读、体会的不断推进,会不自觉的联想自己身上,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花木兰。” 谈到《我是花木兰》的创作过程,郁蓉老师动情的说“从我签下合同到最后我确定做这个故事的插画,其实我犹豫了很久,为我知道这个书真的挺难做的,因为最初不知道如何表现这个故事,找不到灵感。我在纠结了很久之后,决定下手去做,挑战下自己,力图激发自己的潜力,其实做很多多事情都是这样。有了挑战才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从确定选题开始,郁蓉老师老师就开始集中精力进行花木兰的创作“我们有一个团队进行《我是花木兰》这本书的创作,编辑、美编、文编一直在帮助你。但是涉及到具体问题,比如说你怎么创作这本书,用什么样的形式,是一个人孤独的创作过程。”而且创作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思考“创作的过程并不是像打扫卫生一样,今天我坐下来两个小时,要把这个地方扫干净。你要进入到那种状态然后去想,有时候你想的,今天我花一天时间去想,我想到了,应该怎么做。” 创作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众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是花木兰》这本书终于可以问世,让大家看到时空交错的花木兰的故事。 带着孩子一起做美育 郁蓉老师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三个孩子也参与了《我是花木兰》的创作,比如《我是花木兰》封面“我是花木兰”这五个字就是由郁蓉的儿子先在纸上书写后,再由郁蓉老师剪出来的(郁蓉老师插画多采用剪纸和铅笔相结合的形式);除此之外,她的孩子还在绘本里画了水草,摆球,潜水艇以及小公主。 郁蓉老师“动用”了全家人力量来完成《我是花木兰》这本图画书。 为什么要让孩子参与到绘本创作呢?这源于郁蓉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家庭美育教育的一种做法,因为我以前在中国的时候,我也教很多小朋友美术,我也会举办一些讲座,课后家长就会问我,你家小孩你教她画画吗,要怎么教孩子画画呢?” 郁蓉老师对于孩子的美育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个人的感觉,每一个小孩子生下来都会画,而且他的丰富的想象力是我们大人无法限制的。在我们家里所有的墙面,都是随意让孩子们画画的,他想用铅笔画就用铅笔画,想用蜡笔画就用蜡笔画。我家大门一进门正对着的墙,所有来访的客人、小朋友都可以在那里自由发挥,无论写字还是画画也好,都可以在那里进行。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创作自由性。家里我从来不会刻意让他们画画,比如今天没事干,随便找出一张报纸也去画及或者随意找出一张纸片,今天要折纸或者干吗,我会引导他,但不会刻意讲,你怎么用特殊的形式画,怎么样圆,那样马上会把孩子创作的积极性打破。其实孩子画画,美育的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让他随意的发挥,而且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挥。”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花木兰是一个传统故事,为了更好的演绎这个故事,郁蓉老师采用了平行时光的新旧对比“《我是花木兰》其实是一个故事新说,秦老师的写法,利用现代小女孩的角度去演绎花木兰的故事,也给我的创作增加了灵感。花木兰的故事全部用彩色剪纸去做,所有的跟现代小女孩有关系的平行的故事,全部是黑白的线描的。”因为花木兰是一个记实故事,所以更有难度“这个故事是纪实性的故事,所以花木兰这本书,你要考虑到它的历史因素,比如那个朝代房子是什么样的,衣服是什么样的,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的时候再去创作这个形象,这是最难的。” 郁蓉老师把老旧的时光杂糅进崭新的图画书当中,通过剪纸和铅笔,向读者们传承着传统文化。 因为是英籍华人,郁蓉老师对中外文化对比也有深入的体验,郁蓉老师也在《我是花木兰》中加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在插画中加入了瞎子摸人、打弹弓、跳皮筋、打陀螺等等,对此,郁蓉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个人独立进行绘本创作是很孤单的事情,在这份工作当中,我一定要找到我的乐趣。在创作这些游戏的时候,我有和孩子进行讨论:这是一个集市,集市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想给读者传递一些游戏的形式,或是各个时代的集市会都会发生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当中,不一定接触得到到这些传统游戏,但是通过图画书的方式,首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其次也让孩子看到了我们这代人童年的记忆,也希望孩子们对我们小时候的一些传统的玩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比如打陀螺,现在可能打的孩子已经很少了。” 郁蓉老师老师还特别强调“家长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找到他童年的回忆,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希望家长可以把自己的童年会议分享给孩子,这也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种传承。” “我在这页藏了50只兔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木兰诗》中让很多读者记忆犹新的诗句, 郁蓉老师也把自己想象当中的集市放到了《我是花木兰》这个图画书中。不仅如此,郁蓉老师还在这幅这幅画里面也包含很多中国的元素,其中“小孩的游戏、玩杂技,还有当时民族风情、小吃、遛鸟、放风筝、喝酒、读书,比如我小时候养了很多鸟,这里我也画了很多鸟,还有放风筝。”此外,郁蓉老师还在这幅画里藏了50只兔子“但是这一页里,我藏了至少有50只兔子。但是现在让我找我自己也找不到了,当时我的目标是藏100只。家长可以带着小朋友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50只兔子。” 至于为什么要藏这么多的兔子,以及为什么要在《我是花木兰》中加入这么多的小心机,郁蓉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这么做最大的愿望是你读这本书,读第一遍,把故事看过一遍,大约了解情节。读第二遍你又发现一些东西。而且阅读的过程当中,孩子自己读也好,家长陪着一起读也好,孩子看到的东西跟家长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且孩子们阅读的能力是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把秘密藏在书里,帮助孩子不断找到新的秘密。”(by 新芽) 新浪育儿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详情]
白冰,著名童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委员。他是《爸爸,别怕》《雨伞树》《换妈妈》这三本图画书的作者,在书中,他用平实的笔触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梦幻而且温馨的世界。新浪育儿独家邀请白冰和《爸爸,别怕》《换妈妈》的插画师江显英做客新浪直播间,让我们和白冰一起聊聊这些绘本的创作初衷和其中的教育理念,一起感受图画书中父母的亲情,和其中隐藏的暖暖的爱。 白冰参加新浪育儿的直播 《爸爸,别怕》:小熊长成了男子汉 在很多孩子们心里,爸爸是一个超级大英雄,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用自己宽厚的肩膀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爸爸是孩子们成长的保护伞,可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爸爸变小了爸爸没有力气了,爸爸和孩子们会怎么样呢?《爸爸,别怕》,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小熊卡卡的爸爸一直以来的高大威猛,是小熊卡卡心里的大英雄,可有一天,熊爸爸不小心吃了兔子草,竟然变成了一只小兔子,熊爸爸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保护卡卡了,这时会发生什么妙趣横生的故事呢?卡卡会怎么对待变小的爸爸呢? 谈到《爸爸,别怕》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白冰老师说得益于他有一次翻闲书的经历“我翻闲书的时候翻到兔子草,兔子草开白花,长得特别像兔子耳朵和小兔子,我想动物吃了这种草,是不是就能变成小兔子了呢?”白老师看到了兔子草,觉得这会是个好故事,决定接着对故事内容进行具体构思“现实生活当中会有这种情况,我们的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一直是无所不能的,那这个孩子内心就会娇嫩柔弱。如果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他内心的爱会被唤醒,他的自信会被唤醒,孩子就会变得强大起来。”于是,他写出了《爸爸,别怕》这本书“一个大熊和小熊互相角色变换的故事,大熊变成小熊,小熊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白冰老师还在《爸爸,别怕》这个图画书里谈到父母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熊爸爸和熊儿子卡卡角色变换当中,不仅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也会注意到孩子的“延迟模仿”。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为人处事和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爸爸、妈妈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师,他们的作用可能胜过一百个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想到延迟模仿这个问题,要把自己最好的品质、最好的习惯留给孩子。最后,就是生命的交换,可能有一天做家长的都会老去,但是新的生命在萌芽。所以有一天,熊爸爸会变得软弱无力,但是小熊会变成一头真正的大熊。” 《雨伞树》:种下梦想的种子 我不知道,你小的时候心中有没有一个暖暖的梦想?这个梦想关于生命和温暖, 反正熊猫哥哥瓜瓜和熊猫妹妹丫丫都有这样的梦。熊猫哥哥瓜瓜和熊猫妹妹丫丫有一把红雨伞,虽然这把雨伞很破很破,但是瓜瓜和丫丫仍然很爱惜这把雨伞。有一天,妈妈把红雨伞扔到了垃圾堆里,红雨伞只以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红雨伞一个人走啊走啊,终于她哭着睡着了,等红雨伞起来,发现她自己竟然成了......这是一个有关于爱与梦想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心里有酸涩的感动,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个故事中找到自己梦想。 《雨伞树》这本书源于白冰童年的一个温暖记忆,白冰回忆起他的童年经历“我们小的时候上学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经常就打着一把油纸伞上学。那个伞旧了、破了,我就拿来让妈妈修。有一天突然发现一把新雨伞,老的雨伞找不到了,问妈妈哪儿去了,妈妈说那个不好修,修不好,扔掉了,我非常伤心和后悔,我儿童的时候想,我应该把它种在地里,因为是木头的把,种在地里可能长出好多好多小雨伞,那是童年的一个梦想。在前几年我在望京冬天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棵枯树上挂着一朵红花,我说怎么冬天能开那么大的花,走近一看实际上是孩子玩的红色降落伞倒挂在树上,就唤醒我童年的记忆,我想应该把它写下来。”提到为什么选择熊猫和雨伞做为这个故事的形象,白冰说道“熊猫是中国独有的,有中国元素。雨伞也是中国独有的,雨伞发明已经有五千多年了,有传说是鲁班发明的,有传说是鲁班的夫人发明的,但总而言之最早皇帝出行时候的华盖,实际上就是雨伞最早的雏形,图画图中的其他动物,鸟、野驴、熊猫,选的都是四川的动物。” 新浪育儿独家邀请白冰和《爸爸,别怕》《换妈妈》的插画师江显英做客新浪直播间 《雨伞树》在白冰看来,是一个有关于生命与梦想的故事“在《雨伞树》这个绘本中,我们可以去体味生命,生命有新生,老的雨伞最后种到地里,变成了一棵雨伞树,这个雨伞树又曾经给各种小动物带来惊喜。两只熊猫一直在寻找这个雨伞,熊猫们不仅仅的寻找雨伞,更是在寻找世界上的一种真情,也在寻找自己心灵当中最值得珍惜的一份情感或者是一份友谊,我们现在的孩子需要进行情感的交流。”白冰在采访中反复提到“情感依赖物”这个概念,雨伞是白冰童年时的情感依赖物,“他们来总结,比如情感依恋物失去以后,对孩子的焦虑进行抚慰,或者说一个生命总会有它自身的价值。还有生命会凤凰涅槃,老旧的最后把根扎进土里以后变成雨伞树。还有就是孩子对真情的寻找,当然这都是评论家或者是其他读者他们在这个作品当中找到的”。而白冰认为,“好的作品,一个是美,一个情,一定要有真情在里边。” 《换妈妈》:小老鼠“换”妈妈 很多人认为小老鼠太任性,因为它和老鼠妈妈吵架后负气离家出走,不管妈妈的心情,就说要“换妈妈”。妈妈是爱我们最深的人,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和妈妈的摩擦也越来越多,我们开始和妈妈吵架,和妈妈生气,有时候我们也会大声说出“你要不是我妈妈就好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小老鼠因为和妈妈吵架,负气出走去找新妈妈,它不要现在的老鼠妈妈,它要换一个“妈妈”,小老鼠先后找了刺猬,兔子等当妈妈,可小老鼠对这些妈妈都有点不满意。有一天,小老鼠失足落水,可是它却发现...... 《换妈妈》是一个关于爱与妈妈的暖心故事,无论何时何地,妈妈对你的爱一直都在。 《换妈妈》这个故事,则来源一次和友人的经历,白冰提到他的一个熟人“一个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儿子淘气,她训斥她儿子,儿子不满意妈妈的训斥,就对妈妈说道“你这个妈妈太凶了,我得换妈妈。”那天她跟我聊孩子教育的问题的时候,聊到这个问就说要写一个“换妈妈”的故事。”白冰老师认为“如果写一个真正的儿童换妈妈,这个比较难,用小动物来表现会会比较好,把想换妈妈的孩子构思成一个小老鼠,因为妈妈训斥它了,它要换妈妈,换了大象不行,河马不行,刺猬不行,最后变成小兔子,还是不行,最后它觉得自己的妈妈最好。” 白冰老师认为,要给孩子去尝试和体验的机会,小老鼠说自己要换妈妈,老鼠妈妈没有简单的训斥小老鼠,而是让小老鼠去试试,“实际上是让孩子去体验。一般的妈妈说“不允许”,或者更加恼火地训斥他,而老鼠妈妈则上小老鼠去试试,实际上让孩子来试的过程是孩子对于母爱的一种体验的过程,是对情感的一种寻找的过程,寻找母爱的真谛。孩子体验完了以后,回来还是认为妈妈最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白冰给老鼠妈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老鼠妈妈充满爱心,教育理念非常先进。虽然脾气不好,爱和孩子吵,爱和孩子吼,但是爱心满满。”对于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白冰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带孩子读绘本不应该分性别,“我觉得爸爸妈妈都可以读,甚至一家三口可以做角色扮演,爸爸就演爸爸,妈妈就演爸爸,小不点演小熊或者演小老鼠,就可以搞成家庭舞台剧,会非常好玩。”(by 新芽) 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在我国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生活着一群以狩猎为生,放养并使役驯鹿的鄂温克族,他们被称为使鹿鄂温克。近日,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与知名绘本作家九儿,共同做《名家说绘本》栏目,分享新著《鄂温克的驼鹿》,带大家走近中国北方的森林,认识使鹿鄂温克人,让孩子们爱上大自然。 自然文学作家黑鹤与绘本作家九儿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 新浪育儿:今天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他们新的绘本来到了我们的节目,请问两位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 黑鹤:这本书的名字叫《鄂温克的驼鹿》。中国有56个民族,鄂温克是其中的一个民族,我写的这部分是使鹿鄂温克。鄂温克分好几个部落,这是专门生活在中国北方大兴安岭里面,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这部分鄂温克人,他们叫“使鹿鄂温克”,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驼鹿是什么呢?驼鹿在所有的鹿科动物里是最高大的,它的净高可以达到两米。驼鹿这个动物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在整个中国东方,是所有狩猎民族的一个最重要的猎取的对象。在过去可以狩猎的时候,我们的这些狩猎民族需要猎取这个动物获得最基本的肉食或者皮张,所以有着很特殊的关系。 自然文学作家黑鹤做客《名家说绘本》 黑鹤:大家一看以为是猎人和猎物的关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个故事里面讲的是经常会在狩猎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一个老猎人在森林里狩猎,当老猎人打完大的驼鹿后,发现它带着一头小鹿,就把这个小鹿带回到自己的营地里,后来人和动物在大自然发生的一个关系的故事。 新浪育儿:这本书耗费了很大的精力还有心血,在合作的过程中,两位有没有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九儿:不是意见不统一,作家对内容得把握会更精准。我在画的时候一开始会考虑画面感,比如老猎人的衣服,当时我查了很多资料,看到帽子还有服饰特别漂亮,我就想画那种,然后作家说你这个不是使鹿鄂温克的衣服。 黑鹤:刚才咱们就解释,比如鄂温克,外面的朋友说鄂温克,以为是一个民族,其实鄂温克分好几部,比如森林里的叫使鹿鄂温克,在草原上还有草原鄂温克,每天牧民的那种。所以,当时她找的那个图片,我说这个是草原鄂温克人穿的,在森林里面不可能穿那样的衣服,长袍的话在森林里走,一会儿荆棘就划破了,所以一般在森林里的鄂温克人,打猎的人会穿翻皮的小的短的上衣,不会穿长大衣,这是民族细节的问题,一定要尊重这个民族最基本的真实情况,这个很重要。 黑鹤:其实当你做一个作家,找到一个能跟你合作的画家,首先应该心存庆幸。说句实话我特别感谢有一个画家,她通过画面把你的文字,赋予了一个新的生命。现在大家看到这个画面出来的时候是我心里想象的样子,画家付出了很多。在绘画的过程中,她认为那个不行,就会把它毁掉,画一张新的,因此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是这么完美。 绘本作家九儿做客《名家说绘本》 新浪育儿:九儿老师,在创作的时候您去过大兴安岭无数次,还在那边常住了一段时间,就是为了画这个画,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九儿:其实大兴安岭我一共应该去过两次,小时候一次,去旅游吧。但这次我们去的是大兴安岭的腹地,就是森林的深处,和芭拉杰依老人住在一起。书上为什么开头写献给大兴安岭森林的一段文字?因为在大兴安岭的腹地住了几天,那里的人的生活方式,还有老人的性格深深感染了我。我从来没有觉得一个住在森林里的老人,他具有那么高尚的情操,他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鄂温克的文化,自己写了一本书,并且写书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并且当我在森林中的时候,我会忘记城市,我觉得自己和动物很接近,喂养驯鹿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 住在森林里面的人,会把碗放在帐篷外面,也不用什么东西把它盖起来。一天早上吃早餐之前,我发现碗里面落了许多松针,我就盛了一点水去冲那个碗,我刚把水倒在碗里,就听到后面一声炸雷一样的声音,老人特别愤怒,说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刷碗。他说我们森林里没有脏的东西。这句话其实特别让我感动,因为他生活在森林里,他和森林、和自然融为一体,他特别爱这片森林,觉得森林特别干净、特别美丽。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视频回顾[详情]
金波老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当大作家的小秘密。photo by @作家葛竞 “ 一个作家不管多大岁数,心中永远要装着读者。只有心怀读者,把自己的创作和读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贴近读者的好作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金波 人物手记:他把自己称为为孩子们工作的人,他觉得为孩子们工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他说儿童诗的创造过程也是他陶冶自己感情的过程,面对纯真的孩子,自己也会变得纯真;他的诗歌被读者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他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的金波老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笑意吟吟,满腹经纶却特别谦卑,诗情不竭童心不老。每每一提起孩子,脸上便泛着慈祥的微笑,他是发自内心地爱着孩子们,心怀着“小读者”们。本期《名家说绘本》我们邀请到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写作感受以及他给孩子们的读诗建议。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新浪育儿:金波老师,桌子上放的都是您出的诗集,您这么多年来都为孩子们写诗,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金波:给孩子们工作,包括给孩子们写作,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业。作为个人来讲,它是一个很快乐的工作。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很纯真的群体,给他们做工作、做事情的时候,实际上也在陶冶自己的情感。面对纯真的孩子,你也会慢慢地变得纯真。 新浪育儿:您的诗歌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真挚地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有的人说读您的诗感觉特别吸引人,让人越看越想看。这些都是读者写给您的话。 金波:有点不敢当,这是读者在鼓励我,或者说给我指出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因为我一直在说,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没有衰老,只有成长。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给孩子做工作的话,你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享受儿童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很美好的,充满了幻想,充满了梦想。刚才读者朋友们对我的评价,我觉得是对我的一个鼓励,还要努力。 金波老师60年儿童诗集选:《红蜻蜓之歌》、《白天鹅之歌》、《萤火虫之歌》 新浪育儿:今天金波老师带着60年的集合来到演播间。这个诗集有三本,《红蜻蜓之歌》、《白天鹅之歌》、《萤火虫之歌》。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金波:我从1957年开始写作,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写了数量比较多的诗。如果把它编成集子,我就要把我自己的这些诗作好好地仔细重读一遍、筛选一下。其实这是我对自己作品的一个总结。在我挑选这些诗的过程当中,三本是有不同的重点的。《白天鹅之歌》,这本相对来说适合年龄段稍微小一点的,比如一二年级兼顾三四年级。它主要表现的是儿童的情趣。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有孩子的情趣。为什么我起“白天鹅之歌”呢?除了里头有一首是白天鹅,更多写的是孩子眼中的风景、孩子眼中的大自然、孩子眼中的各种小动物,以及他们对亲人的感受,都是写注重孩子情绪的表达。 《萤火虫之歌》我是偏重于带有一点故事情节的诗。为什么又把它单独挑出来呢?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抒情方式或者他抒情表达的方式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他读抒情诗,他希望抒情诗里头也有点故事,有点情节,不是单纯的直抒胸臆的东西。直抒胸臆要借助于一些感情、情节的东西。所以,古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情由事显”,意思是什么呢?感情是由很多的事情、情节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所以,我的第二本诗集《萤火虫之歌》主要表现的是感情,感情的东西我觉得就是要有一点故事。因此,这里头挑选的很多东西都是像一个故事诗,有情节的。 金波:此外,我觉得儿童诗也是思考的诗,儿童不是只会看热闹,只会听故事,他是有思考的。他的思考在什么呢?就是他读完诗以后,他会想象这首诗要表现什么思想,尽管我可能诗里没告诉他。所以我说儿童诗有时也需要思辩,要考虑、要思考、要辩别,这是儿童在诗读到一定层次、一定数量之后需要做到的。因此《红蜻蜓之歌》是给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中年级偏高,五六年级。 所以,这三本诗分别是针对低年级的、中年级的、高年级的,情趣的、情节的、哲理的、思考的诗集,是这样一个选择。 新浪育儿:现在很多家长特别喜欢让孩子读古诗、背古诗,但是您创作的基本是我们的西式的现代诗作。能不能请您以专业的角度给我们讲一讲,古诗和现代诗到底各有哪些优势? 金波:我一直也提倡孩子要读一点古诗的。因为古诗词都是格律诗,它是用文言文写的格律诗。现代诗是用白话写的自由诗,它没有那么多格律。比如说古诗词里头就分了词牌,有的五言绝句、五言律诗,都是有格律的。孩子们可以享受古诗词声音的美,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它比现代诗更优越一些。但是你让他写古诗,这就有相当的困难了。所以,我会建议让孩子背诵、朗诵,但是我不提倡他们去写。因为不容易,格律诗限制太多了,甚至想用哪个字符合格律,哪个字不符合格律,不用说孩子,就是我们成人写起来也不大容易。 白话诗、自由诗或现代诗,我倒是提倡孩子们写。因为用普通的口语写出来的诗好理解。另外,形式比较自由,不是按照古诗词的格律来写的,我不仅提倡他朗读,我们还提倡他写作。这是两者的区别。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新浪育儿:您觉得孩子背古诗词对于写作来说会有什么帮助吗? 金波:第一,古诗词音乐性非常强。它讲究韵律、押韵、节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训练他非常灵敏的耳朵。我们常说这个人有音乐的耳朵,就是他理解音乐非常深入。诗也是这样,我们提倡孩子从声音入手,就要读古典诗,因为它讲究格律,讲究声音押韵,都很严格。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对于诗歌的音乐性体验得很深的话,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热爱母语的感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是希望能给孩子们读一读的。 新浪育儿:所以还是多写一些现代诗会好一点。一提到创作现代诗,我们就回到这三本书。特别想问一问金波老师,在您创作这三本书的时候,您是怎么来选择诗体和格律的?挺专业的一个问题。 金波:对,我是这样,我对自己诗歌的要求,第一,我觉得要把它提炼得更单纯一些。因为诗歌并不是说一分行就是诗,它有它自己表达的方式,一定是要感情非常饱满,用最单纯的、用最简练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当然这是在写作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技巧。但是能看得出来的,比如说押韵,我是主张给孩子写诗要押韵的,因为押韵以后,声音对他的冲击力是很强的,有时候声音可以带着他去朗诵一首诗、理解一首诗,押韵是非常重要的。 再一个,我也一直在提倡能不能给孩子写一点格律诗。比如我们要求四行是一节,四行是一节,又加上押韵,每一行诗都有一个节奏感,不是像散文那样的,长的很长,短的很短,它大体上节奏差不多。我写诗是有这些要求的。 为了训练我自己对格律诗的写作,我也选择了一些14行诗。我们可以把14行诗的结构跟它的节奏,以及它押韵的方式,借鉴来,把它变成我们可以用汉语来表达的一种格律诗。这也是我最近几年在尝试的,在我这三本书都选了一些。>>>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视频回顾》 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与女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 按语: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开阔我们的视野,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他受益一生。那么孩子的阅读习惯究竟该如何培养?市面上的童书琳琅满目,究竟哪种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与他的女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为各位爸妈们解锁孩子阅读的新技能。 新浪育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作为父亲,葛冰老师您是如何培养葛竞老师的阅读习惯的呢? 葛冰:现在儿童书的品种是汪洋大海,但是葛竞小时候书的品种却挺少的。我觉得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是很重要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而且看书很多,后来又成为了一名编辑,搞儿童文学,接触的书也比较多,那个时候全国各地好多杂志、出版社都给我寄书,其实好多书我都没看,也没有时间看,都是葛竞看的。所以,无形当中给她客观上造成了一种读书的环境。再加上我也喜欢读书,潜移默化地,她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葛冰:此外,培养阅读习惯越早越好,兴趣也很重要。葛竞小时候阅读了很多书,但是我没有给她规定先读哪本,应该怎么读,而是她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她读的书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选择。现在有的家长觉得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有时候容易急功近利,会给孩子选择名著、知识类强的书,但是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让他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这一点很重要。 我觉得孩子最初接触的几本书,如果他没有兴趣的话,他以后对看书也不会感兴趣,你要强推给他看书,对他而言会是一种负担。所以,你甭管采取什么方法,作为家长来讲,要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兴趣是最关键的,先让他对书感兴趣,有了兴趣再讲究读书的方法。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 新浪育儿:其实一提到兴趣,我就特别想问问葛竞老师,在您记事的时候,您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 葛竞:我开始读的是肯定是图画书,应该是《幼儿画报》。因为我爸爸那个时候是那个出版社的,每期他都给我带来。其实刚才提到阅读,我有一个感受想要分享:如果在孩子一开始阅读的时候,你给他留下一个特别温馨、美好的印象,这个印象不光是书的印象,还有家长陪伴孩子一读书时候的美好感觉,他就会对读书甚至对这本书产生一个特别美好的记忆。 我有一个经历,前不久我参加一个小学生讲故事大赛,很多小学生讲的都是特别时髦的新的故事。有一个小学生讲了一个50年代小学课本里的故事,评委们都很奇怪,我也是评委。说你为什么知道这个故事?他说因为我爷爷一直给我讲这个故事,我一讲起这个故事就想起跟我爷爷特别美好的时光。其实,引导孩子读书,家长愿意抽出时间来,尤其是孩子刚开始读书的时候,陪他读书,跟他聊一聊读书的感受,多跟他做交流,这种温暖温馨的陪伴,也是让孩子爱上读书一个特别充分的理由。 新浪育儿:我想问问,葛竞小的时候,葛冰老师有没有陪你读书? 葛竞:我觉得他陪我读两种书,一种是读别人的书,一种是读自己的书。读自己的书更像是讨论书中的内容。我爸爸写儿童文学作品,他会把我当成第一个小读者,这可能是其他孩子没有的幸运。我可以发表很多我的意见。其他家长可以学习的一点是,虽然你不是作家,但是你也能读一读孩子正在读的这本书,然后跟他去交流、讨论。这样孩子会觉得我爸、我妈很酷,他也知道我们了解的这个东西,而且我们很有话说。这不光是读书的问题,还可以作为情感交流的一个方式。阅读不光是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其实还可以提升家庭的凝聚力,提升家庭氛围。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 新浪育儿:两位其实代表的是两代人,一个是我们的长辈,一个是我们的平辈。现在时代不同了,可能选择图书的方式或者是审美也都发生变化了,想听听两位老师,你们以前怎么给孩子选择图画书的? 葛冰:反正现在一般家长一提给孩子选择图书,可能有两个共同的经典性的答案,一个是要选择经典名著。还有一个是选择知识性强的读物。但对不同的年龄段,比如小学、幼儿、初中、高中,标准肯定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对幼儿来讲,刚才讲了培养他的读书兴趣,让他感兴趣最重要。所以,给幼儿选择图书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两点:一点就是一定要孩子读得懂。有的时候虽然是很经典的东西,但是小孩不见得懂,你马上给他选择出来了,就是属于超越他那个阅读程度,他读起来费劲,他就不见得会阅读。 另外,要让他喜欢看。因为我觉得不管咱们干什么事情,喜欢的事就会非常主动地,不用家长督促,不用老师督促,就会主动地去看,读书也是那样。我觉得读书,咱们其实是享受两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感觉上的快乐,感觉上的快乐是属于一种潜意识的,喜欢看就马上看,也没有任何人督促。另一种是收获的快乐。一般地来讲,理性上我们要孩子看书有收获。但是我觉得第一条更重要,先让他感觉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感兴趣了,再近一步获得收获的快乐,收获的快乐要通过重复阅读,尤其是经典的东西更要重复阅读。 葛竞:我当然跟我爸爸一样,觉得选书时可读性一定是要有的,要让孩子爱看。但我跟我爸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爸认为知识性的书不是特别重要,我觉得其实知识性的书,如果做得有趣了,它会是一个既非常好看,又带给孩子很多收获的东西。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与女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葛竞,做客《名家说绘本》栏目 葛竞:其实孩子也喜欢收获,他也喜欢跟小伙伴说我知道一件事,你不知道吧,他喜欢这样。因为我经常参加一些图书的评奖,当评委,我能感到那个变化,我们现在的一些跟自然科学,跟我们的天文地理有关的书已经做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了。这是我选择书的一大类,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亲和的方式,讲科学,讲天文地理,讲历史的书,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其实有一点我很羡慕我爸爸的地方,我爸爸的阅读领域当中,有一大部分是古文。他不仅仅是经典,像《红楼梦》类似白话这种,是真正的古文经典,他读起来是很轻松的,我读起来其实会有点吃力,这跟我们在儿童时期的阅读内容不一样有关系。可能他小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白话文可以读,很多经典故事可能都是古文的,他去读了。但是我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当中,没有那么多经典类型的书。所以,现在我在给我的孩子选书的时候,他现在可能还小,没有上学,但是我觉得上学之后,我会给他选一些古文类型的书去读,从浅到深,让他有一个阅读能力,这个能力我觉得是童子功,还真得从小时候培养,可能过了那个阶段,再去读,就像你读一个英文作品转不过弯一样,你读一个古文也好慢、好吃力,缓慢和吃力就减低了你很多兴趣。 另外几个,我觉得肯定孩子也需要去看的,比如说非常贴近他的兴趣和他生活的作品,尤其是小学生来讲,贴近他生活的作品才是真正提高他写作能力的作品,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很多人觉得文学性特别高的作品,文字特别优美的作品能够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其实你会发现小学生读了那些书以后,那些描写和写作手法他根本用不到自己的文章里,因为跟他自己的作文相差太远了,生活方式、表达方式都差得太远。但是如果贴近他生活的作品,比如说我爸爸写的什么神秘的小纸条,我写的《幸运兔精灵》等等,其实就是写孩子现在的生活,但是描写的又是非常生动、形象,很鲜活的一种描写,反而对他的写作或者是阅读理解会有一个直接的收获。 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知名图画书作者、画家九儿 新浪《名家说绘本》第二季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知名图画书的作者和画家九儿,和大家聊聊绘本创作的心得体会。 新浪育儿:九儿老师创作了这么多好的绘本、图画书,您觉得图画书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九儿: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常见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作为家长,都期待孩子在每一次阅读中可以学到不一样的知识,但其实不要对绘本寄予太多的教育目的。只要让自己的小孩爱上绘本就够了!不要期待我的孩子看了绘本,是不是可以学会画画,是不是可以认识很多字,学了很多东西。绘本阅读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从很小的时候读绘本,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它有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形成,提升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秩序的养成等等,而且从小爱读绘本的孩子,不断的在爱中长大,相信也会热爱阅读刷的书籍! 新浪育儿:您觉得好的图画书都有哪些标准? 九儿:最简单来讲,假如你是读者,即使你没有小孩,但是给您一本图画书,你一样能感觉到这本书传达的思想对不对,是不是有一点不太适合儿童阅读这样的书!一些书会自然而然就被读者淘汰掉了。 近几年绘本的蓬勃发展,读者可选择性非常多,读者也越来越有经验!那些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一定是好绘本!绘本有多种多样的类别,只要是把你做的那个类别能够做得很高级,从画到文字,到出版社的优质印刷最后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作为好的绘本最基本的条件 九儿老师在介绍即将上市的绘本《鄂温克的驼鹿》 新浪育儿:绘本阅读从几岁开始好? 九儿:绘本阅读从0岁就可以开始。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看一些书。 新浪育儿:现在有很多朗读图画书的软件,一些爸妈会将图画书的内容“播放”给孩子听,您怎么看待这种“阅读”方式? 九儿:我不能说这种产品不好。但是我想说的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你陪伴他,你要陪伴什么?你的身体挨着他,他能听到你的声音。但是如果你在那儿忙其他的事情,你用另一个声音替你传达,这本身就不是陪伴了,(陪伴)很弱了。有声的东西可能会在某些地方比较适合,例如,在没有条件阅读的时候,可能你适当地用一些可以。但是还是要跟孩子坐在一起,坐在身边,一页页翻给他,讲给他听。 《不要和青蛙跳绳》封面 《不要和青蛙跳绳》试读 《不要和青蛙跳绳》试读 《不要和青蛙跳绳》试读 新浪育儿:九儿老师接下来还有什么创作的计划? 九儿:接下来有好多。有自己写的故事,也有和其他作家的合作。像这个《独耳兔》这本,有一点特别的书!可能因为它还没有出版,我不想说得太多。我们经常说到“生命”这个词,它似乎代表的是一种完美,我可能没表达清楚,比如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生命就应该是很完美的,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希望有一个很完美的宝宝。但其实生命真的不都是完美的,会有不一样的生命存在,我不想说“残缺”这个词,因为一直很抗拒这个词,她只是不一样而已。就像我们现在面前的花,我们看到百合都是粉色的,可能突然出来一朵蓝色的,它也是一朵百合,当然可能更特别一些。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孩子,面对一些特别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同时有需要和其他孩子一样被平等对待!这本书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诉一只特别的小兔子,她对自己的不一样一边怀疑一边成长,在家人和老师以及自己在和同学的相处中获得很多快乐的故事! 声明: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为什么你家孩子永远不听话?为什么你家孩子很难按你的想法去做事?为什么你和孩子交流如此困难?到底你要如何“说”,宝贝才会“听”?《如何说宝贝才会听》作者乔安娜·法伯&朱莉·金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与大家一起聊聊“与宝宝的沟通相处之道”,她们还一起合唱了《Put Your Finger On Your Nose》>>> 与孩子交流三技巧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不听我的话”,有时候孩子甚至会特意做一些与家长要求“背道而驰”的事情,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很久,可孩子们仍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何才能与孩子有效交流呢?乔安娜·法伯&朱莉·金分享了她们的经验。 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乔安娜首先说出了她的看法,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往往希望孩子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但又常常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好像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就是告诉孩子“你就按我说的做吧”,孩子就会乖乖听会照做。比如,告诉孩子把鞋子穿上,孩子就把鞋子穿上了。但实际上,孩子不喜欢被别人指挥来指挥去,所以常常不听话,当家长开始指挥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反抗情绪。这和大人一样,大人也不喜欢被别人指手划脚,试想一下,如果你做什么都要被人指手画脚,这是什么感觉?家长需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事。 乔安娜·法伯(左)&朱莉·金(右)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种引诱。乔安娜还分享了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亲身经历,有一天,她去图书馆看书,虽然那时候乔安娜已经是成年人,但是还是“忍不住”犯了错。图书馆里贴着标签,上面写着“不要摸这些书!”当乔安娜靠近书的时候,因为看到了“不要摸这些书”的标签,所以乔安娜特别想去做点坏事,就刻意地去摸了这些书。这和教育孩子是一样的,你给孩子下命令的时候,你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不”其实是在下意识的暗示孩子去做某件事,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种引诱。 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朱莉认为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们都喜欢游戏,家长不妨利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如果你想让孩子穿上鞋,不要强制对孩子说“你要把鞋穿上”,而要让工具学会说话,把工具拟人,家长假装是会说话的鞋子“我感觉空荡荡的,我好希望有一只脚给我塞进来呀”。让孩子出门的时候,不要直接对孩子说“你现在马上走,马上出门”这么说效果不好,孩子也不愿意听。相反家长应该说“你现在要出门了,给你个选择,你是想面朝房子往前走出去,还是想转过身面朝房子倒着走出去?”你给孩子们多种选择的时候,孩子们就更愿意配合家长,也不会老是不听话想反抗了。 “表扬”孩子要注重事实 现在流行“赏识教育”,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家长老师首先都对孩子大肆表扬一番,把孩子泡在蜜罐里长大,但是赏识教育真的可取吗?听听乔安娜·法伯&朱莉·金的说法! 在乔安娜看来表扬是为了让孩子更加自信,比如家长经常说的“你很聪明”、“你脑子很好用”、“你好棒”。可是有时候表扬不当可能起到反作用。某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了一个实验。让两组孩子同时做两套数学题。第一套数学题很简单,两组孩子都轻易的做了出来,研究人员对一组的孩子说“你很聪明,你们数学很出色”;对另一组的孩子说“你们要很用功才能够做好这些数学题,才会取得好成绩,无论多难你们必须要坚持,不坚持就做不好这些数学题。” 在说完这些内容,就让孩子们开始做第二套数学题,这套数学题有点难。被夸“真聪明”这组的孩子拒绝做这套数学题,因为他们知道第二组数学题更难,他们害怕自己做不出来会把问题答砸,自己就不再聪明了;但被说“真努力”的孩子很想接着做数学题,因为他们想更努力的尝试去解答数学题。表扬方式不同,孩子的反馈也不同。 乔安娜·法伯(左)&朱莉·金(右)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所以,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要多给孩子们事实的描述,而不是直接给出评价,一味的夸奖孩子很聪明,会让孩子感觉很焦虑,因为害怕去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不敢做出尝试。而给孩子描述很努力的事实,会让孩子有面对挑战的勇气。 朱莉特别提醒,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花更多的心思,你不能笼统地说“哦,很好,很棒。”而是描述事实,明确告诉孩子,他们因为什么事受到夸奖,这样的夸奖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by 新芽) 新浪育儿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相关链接: 火热报名:新浪2017早幼教高峰论坛 火热报名:新浪2017婴幼行业盛典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 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 赏正在进行中 [详情]
“金龟子”刘纯燕(左一)、金牌制作人袁梅(左二)、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放手与约束之间该如何权衡?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在孩子面前示弱,什么时候应该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金牌制作人袁梅,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教养智慧”。》》》点击观看视频回顾 金牌制作人袁梅 新书《聪明的妈妈像傻瓜》(接力出版社) 新浪育儿:今天我们的主题叫“让孩子独立成长的教养智慧”。两位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独到的智慧,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袁梅:最早在想当妈妈之前我还挺想当一个全能的妈妈,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发现自己其实有越来越多的不足。我觉得与其勉力为之,还不如自己退为后者,跟孩子一起成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也意识到在他成长过程中可能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可以和一起去面对,而不是谁总强撑着。 新浪育儿:对孩子是该放手还是约束,都有一个权衡的度,袁老师您怎么来把握这个度? 袁梅:第一,我们必须一起来共同建立规则,这个规则是大家都来接受的,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然后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所谓撒手,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一直在暗中观察,尽量地不去干预,在观察当中共同往前走。所以作为家长还是有一个引导和熏陶的作用,给他建立一个氛围,然后让他在这里边怎么做都行。 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 新浪育儿:金龟子您家也是这样吗? 金龟子:基本上应该算在法则当中,看似好像妈妈都没有在管她,让她撒了欢在地上摸爬滚打,但是妈妈的那根线、弦一直是绷着的,表现出来的方式,是让孩子更多地有自己一些小的主见、主张在里边,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她将来长大成人以后会很独立。其实我的这种放手看似挺放手,但实际上是一种深入,有一句话叫打入敌人内部,要偷偷地潜伏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但是表现出来的形式有的时候又是“哦,真的吗?你这么棒啊”,或者“这件事简直太糟糕了,我不会,如果你来做呢?”用这种小小的方式、小的方法,跟孩子一起来成长的时候,你也进步了,孩子也放开了。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个独立人格的成长。 新浪育儿:金龟子说,她有的方面向孩子示弱,“妈妈也不会,你来做怎么样”。那袁老师您觉得在孩子面前,什么时候要适当地示弱,什么时候要表现出权威——这件事情你就要听爸爸或者妈妈的? 袁梅: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是听孩子的,特别是孩子的需求方面。至于需要体现强的一部分,比如我在我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强,最起码我有能力让你有一个比较愉悦的生活。还有一点比较强的是,你一旦要受到什么伤害,妈妈肯定是替你第一个出来挡子弹的那个人,就是这种爱心。但其他大部分时间,应该还是听孩子自己的。 新浪育儿:金龟子,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什么时候会跟孩子说这件事情一定要听妈妈的? 金龟子:我们家特别民主。言传身教特别重要,我一直跟我家先生王宁说,我们俩一定要努力地去工作,让孩子看到我们是积极向上的,这样对她就有一个态度表明(应该积极向上)。但是比如生活中这个杯子应该放在这儿,这个菜应该这么做,(遇到)这种没有真正的规矩和方圆的事请时,我们就不会去勉强她。有些事情要告诉她方向性,例如:最起码待人的接物、工作态度、人生价值观,我们俩要好好地来引导她,她就会观察。孩子很聪明,她会看到这个一定是正确的(要跟爸爸妈妈一样),但是其他小的规则当中,就可以随意、随性让她来做一些她能够主张的事情就可以了。至于比如说真的要针锋相对地争个对错,也没有必要,如果有些确实需要争论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他也会积累经验,也会成长。有些事情她觉得她不懂、不会,她也要问“爸爸,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样?”,“妈妈,我这样做对不对?”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跟她有一些所谓的居高临下教育的程度在里边,她来向你求救,来请教的时候(你就应该给她建议)。 袁梅: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大部分选项都是孩子自己选的,除了幼儿园是我帮他选的,其他包括上小学、初中、大学这些学校的选择,包括他各种专业,都是他自己来选,我们都建议他自己来选。我们家长做的可能就是告诉他,你在这种选择之外可能还有其它一些途径,你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参考。我们说过了,选不选是他的问题。 金龟子:在生活当中我们的选择比较多,我跟袁老师也挺像的。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会说妈妈这个“好”字干嘛这么写,我就不想这么写,我说你可以不这么写,按你的方法写,写完跟同学比较一下,同学说好丑,老师说错了,你怎么写?她就会觉得妈妈是对的。让孩子有一些小的不一样的,这样她自己就判断了。 声明: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链接: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赏正在进行中 [详情]
郑春华做客新浪 嘉宾简介:郑春华,1959年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育有一双儿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编剧。大头儿子人物故事的原型取自郑老师的儿子。2003年,43岁的郑春华生下女儿小饼干,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于是《小饼干和围裙妈妈》诞生了。 编辑手记:在新浪总部大厅看见围裙妈妈郑春华,她提了一个深蓝色的包,白衫加黑裤,干练的短发,清瘦高挑的身材,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识别出来。现实生活中的“围裙妈妈”性格直爽,跟她的交流就像听故事一样有趣。她幽默地描述自己养育女儿小饼干的心态有种“祖母带孙女”的感觉;她说想要跟孩子交心,倾听很重要;她不会刻意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不会强迫孩子补课,但是“大头儿子”5岁就能念《新民晚报》,多次被老师建议跳级,而今已在德国工作,女儿小饼干9月也即将去英国念书;她说有时觉得自己很糟糕,除了写作和跟小朋友聊天,其他啥也不懂,她曾经很抱歉地跟女儿说:“我不会开车不会英语,学起来力不从心,也比同龄小朋友的父母年纪大……”然而女儿却打断她说,所有同学都羡慕她,她有一个最好的妈妈;围裙妈妈也不爱下厨房,但她育儿有一套! 1 由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很多人童年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和郑老师的话题,也是从这部动画片聊起来的。郑老师说1995在央视首播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最接近自己的创作初衷的。郑老师的儿子小时候就上寄宿幼儿园,只能每周末回家。于是她和先生约定好,周末儿子回家,他们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伴儿子。所以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家中爸爸的这个角色就做得非常好。在爸爸和儿子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了郑老师的很多创作灵感。郑老师说,她在写《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正好是中国非常典型的独生子女时期,家长既要作为一个爸爸、妈妈、又要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所以在这个故事中她就着重地写了陪伴,写作为父亲怎么陪伴独生子女的成长。 小饼干一家的全家福 而《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的灵感则来源于女儿。在“大头儿子”16岁时,妹妹小饼干出生了。等到小饼干6岁左右开始懂事时,她开始吃醋了:妈妈只为哥哥写书,没有为她写过书,这不公平,她觉得妈妈更喜欢哥哥。这时郑老师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之前的故事里都是写男孩,很少写女孩。于是在积累了一段时间后,郑老师开始了创作。 2 在聊到两个孩子的养育方式上,郑春华老师说,由于两个孩子年龄相差比较大,所以她常常觉得自己是养了两个“独生子女”,甚至会觉得有种“祖母带孙女”的心态,她边说边哈哈大笑。儿子从小就是上寄宿制幼儿园,而女儿出生后她就全职带娃了,所以女儿几乎没有离开过她。小饼干从小就非常地外向、快乐,每天早晨起床就唱歌。郑老师的先生还感慨,这小孩子怎么会这么快乐。 郑老师说,所谓的经验她谈不出,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倾听很重要。 在后来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小饼干的快乐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位能陪伴她的妈妈,更重要的是这位妈妈还很智慧。郑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冬天,上海下了一场很大的雪,郑老师和小饼干一起堆了一个雪人,但是当她们去上亲子班再路过雪人时,那个雪人已经化了。小饼干既惊讶又失落地问她,雪人去哪里了。这时,郑老师迎着女儿的目光,温柔地告诉她:因为天气变热了,雪人去了更冷的幼儿园。等到明年这里又变冷时,雪人还会回来的。“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让他们如意,我们需要学着去化解他们的失落。给孩子一个期盼。”郑老师说。 郑老师的一双儿女都很优秀,我们提出,希望她能分享一些教育孩子的更多技巧和经验,给年轻的父母一些建议,她说她其实没有刻意做什么,归根结底可能跟她的职业有关。“我是写儿童文学作品的,一定会对儿童比较了解,比较包容,儿童本位比较强。所以一般事情发生了,我首选会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想。”郑老师说,所谓的经验她谈不出,她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倾听很重要,尤其是那让你意外的事情、让你惊讶的事情,让你不接受的事情……一定有要耐心,先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你再表达。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视频回放[详情]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蓝皮鼠和大脸猫》是许多80、90后童年的记忆。本期新浪育儿《名家说绘本》栏目,特别邀请到了《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和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一同分享他的新作《小小和泥泥》。》》》点击链接看直播回顾 新浪育儿:《小小和泥泥》这本书包含了很多浓郁的神话色彩还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和您当时创作《蓝皮鼠和大脸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葛冰:先说一样的地方吧,实际上不管是写《老皮鼠和大脸猫》也好,写《小小和泥泥》,都是写一些可爱的形象,孩子比较喜欢、熟悉的形象。但是《小小和泥泥》更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优美的好的东西。比如《小小和泥泥》里边提到的泥泥是蚯蚓,最后变成了龙,小小是一只小鸡,最后变成了凤凰。凤凰和龙都是中国传说中最美好的东西,而且咱们讲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所以这个故事,从文化底蕴来讲,中国传统的东西更丰厚一些。 新浪育儿:在《小小和泥泥》这本绘本里,为什么您当时会把小鸡和蚯蚓作为故事的两个主角? 葛冰:一个原因是因为小鸡和蚯蚓是孩子比较熟悉的动物,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小鸡和蚯蚓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在故事的最后,小小和泥泥变成了龙和凤凰,龙和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很神圣吉祥的。从最平凡、最普通的、甚至还有些伤残、眼睛看不见的小鸡和蚯蚓变成凤凰,这会形成巨大的反差。 新浪育儿: 为什么会选择小小和泥泥作为两个主角的名字? 葛冰:主要原因是我小写人物,我想从最平常、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东西开始着手。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有一种隐含的情感在里面。泥泥这个名字我一下就想到了,因为蚯蚓本身是吃泥的,并且,它先天眼睛就看不见。小小,我一开始想了其它几个名字,比如:小鸡、丑小鸡……最后还是觉得小小叫起来比较顺口。并且小小和泥泥比较对称。 新浪育儿:《小小和泥泥》里面讲友情,也讲到爱,也讲到了生命的升华,您觉得什么样的品质是您最想传达给孩子的? 葛冰:我最想传达的主要爱。中国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小小和泥泥之所以有这么深厚的友谊,甚至最后能舍得将自己生命中最需要的眼睛让给对方,实际上就体现了爱。我特别想把这种爱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不关爱自己,还爱周围的人,爱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新浪育儿:有网友提问,在追逐光明的过程中,天地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葛冰:天地我写得非常短,非常少,它代表了公正和正义,只要你付出了爱,只要你的心地是善良的,肯定能得到爱的报答,肯定能得到好的报答,一切是公正的。 新浪育儿:故事结尾,小小变成了凤凰,泥泥变成了金龙。一般来说龙凤呈祥,您的故事当中凤凰和金龙除了吉祥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 葛冰:实际上这个故事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小小原来是一只不起眼的小鸡,长得很丑。泥泥蚯蚓也是不起眼的,而最后他们的变化完全是升华了,不太一样了。一个变成了凤凰,一个变成了龙。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他们不光是在寻找,是在付出爱。说明只要对社会的生活付出爱,只要奋斗不息,最后一定会有好的报酬。所以,我实际上写了他们的成长过程。 另外,这也暗示生活当中有些很不起眼的人,但是只要他们经过自己百折不挠的奋斗,最后一定会成功,而且会很成功。小小和泥泥应该是很成功的形象。比如像小小这个人物,它一直很乐观,一直奋发向上。泥泥也是如此。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 网友提问Q&A Q:如何给孩子选绘本? A:第一点,一定要孩子读得懂。第二,一定要故事有趣,能吸引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选书,往往注重选名著,选知识量多的。这个想法没有错,但是对婴幼儿来说,读的懂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婴幼儿读物,但有些确实不太适合他们。最开始给孩子选择书是非常重要的,不妨带孩子去书店看看,这实际上是让他关注这个书,慢慢地他就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Q:孩子看绘本只看图,不看字,翻得还特别快,这种阅读习惯需要干预吗? A:开始孩子只看图,不看字,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尤其孩子刚开始接触这些书的时候。按照家长的想法,一本很好的书怎么能只看图就忘了,很多该看的东西你怎么不看。可是这个时候,如果你硬要让孩子慢一点、看仔细一点我觉得孩子反而会产生反感。看绘本最重要的,并且是花费很长时间的,就是看图。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学会读图,会读图的话。 Q:孩子不喜欢看绘本,总痴迷动画片,怎么能够引导培养他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A:孩子不喜欢看绘本这个话比较表面,因为他肯定没有看更多好的绘本。如果他真的看了更多好的有趣的绘本,他就能发现绘本的妙处。 动画片省事,会动而且还有趣,孩子刚开始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绘本也是人之常情。家长不要强行管制孩子,不让他看动画片,只能看绘本,这样反倒容易让他产生逆反心理。 不如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你喜欢看动画片,我让你看,我除了让你看动画片之外,我要求我喜欢的绘本你也看,你看一集动画片或者看两集动画片,你看一本绘本,这样折中。孩子为了看动画片,他会看绘本,慢慢地会喜欢绘本,慢慢就会感兴趣。 声明: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图画书,因其有趣的故事性和漂亮精致的插图,赢得众多家长和幼儿的喜爱,家长经常带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同时家长孩子共读图画书的美好时光,也会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郁蓉老师做客新浪育儿直播间 可图画书创作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创作一本图书画书需要多久呢?图书画的插画里有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如何和孩子进一步发掘童话书插图里的故事呢?英籍华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硕士,著名插画师郁蓉老师做客新浪直播间,接受新浪育儿专访,教你如何带着孩子找寻图画书之中的秘密。Let us go! 童年英雄,邂逅小小花木兰 郁蓉老师小的时候,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大英雄“我们那个时候心中的偶像应该就是花木兰,穆桂英,或者是刘胡兰,但是我觉得艺术形象还应该是花木兰。”因为对于花木兰的喜爱,郁蓉老师决定接下秦文君老师创作的故事《我是花木兰》“秦老师《我是花木兰》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好,他用现代的小女孩的梦的形式去讲述古代传统故事。花木兰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是怎么把这个传统的故事植入到我们现代的生活中呢?秦老师有自己的妙想,从一个现代小女孩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会让读者不自觉的进入这个故事中,随着对《我是花木兰》整个故事阅读、体会的不断推进,会不自觉的联想自己身上,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花木兰。” 谈到《我是花木兰》的创作过程,郁蓉老师动情的说“从我签下合同到最后我确定做这个故事的插画,其实我犹豫了很久,为我知道这个书真的挺难做的,因为最初不知道如何表现这个故事,找不到灵感。我在纠结了很久之后,决定下手去做,挑战下自己,力图激发自己的潜力,其实做很多多事情都是这样。有了挑战才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从确定选题开始,郁蓉老师老师就开始集中精力进行花木兰的创作“我们有一个团队进行《我是花木兰》这本书的创作,编辑、美编、文编一直在帮助你。但是涉及到具体问题,比如说你怎么创作这本书,用什么样的形式,是一个人孤独的创作过程。”而且创作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思考“创作的过程并不是像打扫卫生一样,今天我坐下来两个小时,要把这个地方扫干净。你要进入到那种状态然后去想,有时候你想的,今天我花一天时间去想,我想到了,应该怎么做。” 创作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众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是花木兰》这本书终于可以问世,让大家看到时空交错的花木兰的故事。 带着孩子一起做美育 郁蓉老师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三个孩子也参与了《我是花木兰》的创作,比如《我是花木兰》封面“我是花木兰”这五个字就是由郁蓉的儿子先在纸上书写后,再由郁蓉老师剪出来的(郁蓉老师插画多采用剪纸和铅笔相结合的形式);除此之外,她的孩子还在绘本里画了水草,摆球,潜水艇以及小公主。 郁蓉老师“动用”了全家人力量来完成《我是花木兰》这本图画书。 为什么要让孩子参与到绘本创作呢?这源于郁蓉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家庭美育教育的一种做法,因为我以前在中国的时候,我也教很多小朋友美术,我也会举办一些讲座,课后家长就会问我,你家小孩你教她画画吗,要怎么教孩子画画呢?” 郁蓉老师对于孩子的美育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个人的感觉,每一个小孩子生下来都会画,而且他的丰富的想象力是我们大人无法限制的。在我们家里所有的墙面,都是随意让孩子们画画的,他想用铅笔画就用铅笔画,想用蜡笔画就用蜡笔画。我家大门一进门正对着的墙,所有来访的客人、小朋友都可以在那里自由发挥,无论写字还是画画也好,都可以在那里进行。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创作自由性。家里我从来不会刻意让他们画画,比如今天没事干,随便找出一张报纸也去画及或者随意找出一张纸片,今天要折纸或者干吗,我会引导他,但不会刻意讲,你怎么用特殊的形式画,怎么样圆,那样马上会把孩子创作的积极性打破。其实孩子画画,美育的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让他随意的发挥,而且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挥。”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花木兰是一个传统故事,为了更好的演绎这个故事,郁蓉老师采用了平行时光的新旧对比“《我是花木兰》其实是一个故事新说,秦老师的写法,利用现代小女孩的角度去演绎花木兰的故事,也给我的创作增加了灵感。花木兰的故事全部用彩色剪纸去做,所有的跟现代小女孩有关系的平行的故事,全部是黑白的线描的。”因为花木兰是一个记实故事,所以更有难度“这个故事是纪实性的故事,所以花木兰这本书,你要考虑到它的历史因素,比如那个朝代房子是什么样的,衣服是什么样的,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的时候再去创作这个形象,这是最难的。” 郁蓉老师把老旧的时光杂糅进崭新的图画书当中,通过剪纸和铅笔,向读者们传承着传统文化。 因为是英籍华人,郁蓉老师对中外文化对比也有深入的体验,郁蓉老师也在《我是花木兰》中加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在插画中加入了瞎子摸人、打弹弓、跳皮筋、打陀螺等等,对此,郁蓉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个人独立进行绘本创作是很孤单的事情,在这份工作当中,我一定要找到我的乐趣。在创作这些游戏的时候,我有和孩子进行讨论:这是一个集市,集市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想给读者传递一些游戏的形式,或是各个时代的集市会都会发生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当中,不一定接触得到到这些传统游戏,但是通过图画书的方式,首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其次也让孩子看到了我们这代人童年的记忆,也希望孩子们对我们小时候的一些传统的玩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比如打陀螺,现在可能打的孩子已经很少了。” 郁蓉老师老师还特别强调“家长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找到他童年的回忆,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希望家长可以把自己的童年会议分享给孩子,这也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种传承。” “我在这页藏了50只兔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木兰诗》中让很多读者记忆犹新的诗句, 郁蓉老师也把自己想象当中的集市放到了《我是花木兰》这个图画书中。不仅如此,郁蓉老师还在这幅这幅画里面也包含很多中国的元素,其中“小孩的游戏、玩杂技,还有当时民族风情、小吃、遛鸟、放风筝、喝酒、读书,比如我小时候养了很多鸟,这里我也画了很多鸟,还有放风筝。”此外,郁蓉老师还在这幅画里藏了50只兔子“但是这一页里,我藏了至少有50只兔子。但是现在让我找我自己也找不到了,当时我的目标是藏100只。家长可以带着小朋友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50只兔子。” 至于为什么要藏这么多的兔子,以及为什么要在《我是花木兰》中加入这么多的小心机,郁蓉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这么做最大的愿望是你读这本书,读第一遍,把故事看过一遍,大约了解情节。读第二遍你又发现一些东西。而且阅读的过程当中,孩子自己读也好,家长陪着一起读也好,孩子看到的东西跟家长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且孩子们阅读的能力是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把秘密藏在书里,帮助孩子不断找到新的秘密。”(by 新芽) 新浪育儿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详情]
白冰,著名童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委员。他是《爸爸,别怕》《雨伞树》《换妈妈》这三本图画书的作者,在书中,他用平实的笔触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梦幻而且温馨的世界。新浪育儿独家邀请白冰和《爸爸,别怕》《换妈妈》的插画师江显英做客新浪直播间,让我们和白冰一起聊聊这些绘本的创作初衷和其中的教育理念,一起感受图画书中父母的亲情,和其中隐藏的暖暖的爱。 白冰参加新浪育儿的直播 《爸爸,别怕》:小熊长成了男子汉 在很多孩子们心里,爸爸是一个超级大英雄,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用自己宽厚的肩膀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爸爸是孩子们成长的保护伞,可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爸爸变小了爸爸没有力气了,爸爸和孩子们会怎么样呢?《爸爸,别怕》,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小熊卡卡的爸爸一直以来的高大威猛,是小熊卡卡心里的大英雄,可有一天,熊爸爸不小心吃了兔子草,竟然变成了一只小兔子,熊爸爸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保护卡卡了,这时会发生什么妙趣横生的故事呢?卡卡会怎么对待变小的爸爸呢? 谈到《爸爸,别怕》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白冰老师说得益于他有一次翻闲书的经历“我翻闲书的时候翻到兔子草,兔子草开白花,长得特别像兔子耳朵和小兔子,我想动物吃了这种草,是不是就能变成小兔子了呢?”白老师看到了兔子草,觉得这会是个好故事,决定接着对故事内容进行具体构思“现实生活当中会有这种情况,我们的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一直是无所不能的,那这个孩子内心就会娇嫩柔弱。如果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他内心的爱会被唤醒,他的自信会被唤醒,孩子就会变得强大起来。”于是,他写出了《爸爸,别怕》这本书“一个大熊和小熊互相角色变换的故事,大熊变成小熊,小熊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白冰老师还在《爸爸,别怕》这个图画书里谈到父母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熊爸爸和熊儿子卡卡角色变换当中,不仅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也会注意到孩子的“延迟模仿”。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为人处事和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爸爸、妈妈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师,他们的作用可能胜过一百个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想到延迟模仿这个问题,要把自己最好的品质、最好的习惯留给孩子。最后,就是生命的交换,可能有一天做家长的都会老去,但是新的生命在萌芽。所以有一天,熊爸爸会变得软弱无力,但是小熊会变成一头真正的大熊。” 《雨伞树》:种下梦想的种子 我不知道,你小的时候心中有没有一个暖暖的梦想?这个梦想关于生命和温暖, 反正熊猫哥哥瓜瓜和熊猫妹妹丫丫都有这样的梦。熊猫哥哥瓜瓜和熊猫妹妹丫丫有一把红雨伞,虽然这把雨伞很破很破,但是瓜瓜和丫丫仍然很爱惜这把雨伞。有一天,妈妈把红雨伞扔到了垃圾堆里,红雨伞只以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红雨伞一个人走啊走啊,终于她哭着睡着了,等红雨伞起来,发现她自己竟然成了......这是一个有关于爱与梦想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心里有酸涩的感动,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个故事中找到自己梦想。 《雨伞树》这本书源于白冰童年的一个温暖记忆,白冰回忆起他的童年经历“我们小的时候上学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经常就打着一把油纸伞上学。那个伞旧了、破了,我就拿来让妈妈修。有一天突然发现一把新雨伞,老的雨伞找不到了,问妈妈哪儿去了,妈妈说那个不好修,修不好,扔掉了,我非常伤心和后悔,我儿童的时候想,我应该把它种在地里,因为是木头的把,种在地里可能长出好多好多小雨伞,那是童年的一个梦想。在前几年我在望京冬天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棵枯树上挂着一朵红花,我说怎么冬天能开那么大的花,走近一看实际上是孩子玩的红色降落伞倒挂在树上,就唤醒我童年的记忆,我想应该把它写下来。”提到为什么选择熊猫和雨伞做为这个故事的形象,白冰说道“熊猫是中国独有的,有中国元素。雨伞也是中国独有的,雨伞发明已经有五千多年了,有传说是鲁班发明的,有传说是鲁班的夫人发明的,但总而言之最早皇帝出行时候的华盖,实际上就是雨伞最早的雏形,图画图中的其他动物,鸟、野驴、熊猫,选的都是四川的动物。” 新浪育儿独家邀请白冰和《爸爸,别怕》《换妈妈》的插画师江显英做客新浪直播间 《雨伞树》在白冰看来,是一个有关于生命与梦想的故事“在《雨伞树》这个绘本中,我们可以去体味生命,生命有新生,老的雨伞最后种到地里,变成了一棵雨伞树,这个雨伞树又曾经给各种小动物带来惊喜。两只熊猫一直在寻找这个雨伞,熊猫们不仅仅的寻找雨伞,更是在寻找世界上的一种真情,也在寻找自己心灵当中最值得珍惜的一份情感或者是一份友谊,我们现在的孩子需要进行情感的交流。”白冰在采访中反复提到“情感依赖物”这个概念,雨伞是白冰童年时的情感依赖物,“他们来总结,比如情感依恋物失去以后,对孩子的焦虑进行抚慰,或者说一个生命总会有它自身的价值。还有生命会凤凰涅槃,老旧的最后把根扎进土里以后变成雨伞树。还有就是孩子对真情的寻找,当然这都是评论家或者是其他读者他们在这个作品当中找到的”。而白冰认为,“好的作品,一个是美,一个情,一定要有真情在里边。” 《换妈妈》:小老鼠“换”妈妈 很多人认为小老鼠太任性,因为它和老鼠妈妈吵架后负气离家出走,不管妈妈的心情,就说要“换妈妈”。妈妈是爱我们最深的人,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和妈妈的摩擦也越来越多,我们开始和妈妈吵架,和妈妈生气,有时候我们也会大声说出“你要不是我妈妈就好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小老鼠因为和妈妈吵架,负气出走去找新妈妈,它不要现在的老鼠妈妈,它要换一个“妈妈”,小老鼠先后找了刺猬,兔子等当妈妈,可小老鼠对这些妈妈都有点不满意。有一天,小老鼠失足落水,可是它却发现...... 《换妈妈》是一个关于爱与妈妈的暖心故事,无论何时何地,妈妈对你的爱一直都在。 《换妈妈》这个故事,则来源一次和友人的经历,白冰提到他的一个熟人“一个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儿子淘气,她训斥她儿子,儿子不满意妈妈的训斥,就对妈妈说道“你这个妈妈太凶了,我得换妈妈。”那天她跟我聊孩子教育的问题的时候,聊到这个问就说要写一个“换妈妈”的故事。”白冰老师认为“如果写一个真正的儿童换妈妈,这个比较难,用小动物来表现会会比较好,把想换妈妈的孩子构思成一个小老鼠,因为妈妈训斥它了,它要换妈妈,换了大象不行,河马不行,刺猬不行,最后变成小兔子,还是不行,最后它觉得自己的妈妈最好。” 白冰老师认为,要给孩子去尝试和体验的机会,小老鼠说自己要换妈妈,老鼠妈妈没有简单的训斥小老鼠,而是让小老鼠去试试,“实际上是让孩子去体验。一般的妈妈说“不允许”,或者更加恼火地训斥他,而老鼠妈妈则上小老鼠去试试,实际上让孩子来试的过程是孩子对于母爱的一种体验的过程,是对情感的一种寻找的过程,寻找母爱的真谛。孩子体验完了以后,回来还是认为妈妈最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白冰给老鼠妈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老鼠妈妈充满爱心,教育理念非常先进。虽然脾气不好,爱和孩子吵,爱和孩子吼,但是爱心满满。”对于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白冰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带孩子读绘本不应该分性别,“我觉得爸爸妈妈都可以读,甚至一家三口可以做角色扮演,爸爸就演爸爸,妈妈就演爸爸,小不点演小熊或者演小老鼠,就可以搞成家庭舞台剧,会非常好玩。”(by 新芽) 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
二孩时代,小宝作为“闯入者”进入原有家庭后,大宝的心灵世界会遇到“风暴”。如何关注、抚慰大宝的情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做客新浪直播间,和大家分享绘本《草垛上躲小猪》。》》》》点击观看视频回放 《草垛上躲小猪》故事摘要 快乐小猪波波飞一直是一个动感十足、无忧无虑、聪明善良、勇敢快乐的小孩子,但是这一次,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猪波波飞离家出走了。他爬到又高又大的草垛上,独自伤心委屈。波波飞遇到了什么事情不开心了呢?原来呀,波波飞觉得自从有了弟弟和妹妹,爸爸妈妈和奶奶好像忘了他一样。他觉得在家里失去了关爱,无存在感、无价值感、也没有自我空间,变成了一只没人在意的小猪。故事的结局会怎样呢?波波飞回家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绘本点评: 侯颖,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在独生子女时代,即使孩子得到父母祖辈全部的爱,如果家里来了一个陌生孩子做客,父母对做客孩子的关注和热情,也会引起独生小孩内心的情感波动,何况小猪家里新添了弟弟妹妹两个人,不是“旅客”,而是“常驻”,那种不适应感是真切的、现实的、时时刻刻又无所不在。 需要给“波波飞们”一段时间来疗伤 《草垛上躲小猪》的奶奶和爸爸及时来寻找小猪,奶奶托着肥胖的身子,一边走一边喘着粗气喊:“波波飞呀小心肝,别跟奶奶躲着玩!”躲在草垛上的小猪波波飞听到了奶奶声音的颤抖,他想扑到爸爸和奶奶的怀里,“可他想了又想,还是没有动弹”,这是一个有个性而情感又受到了伤痛的小猪,他需要一段独处的时间来“疗伤”。 图画书中的蓝天白云和天空、舒适松软的高高草垛、还有不离不弃的小背包和玩具飞机••••••这一切拥着小猪入梦,“波波飞不知不觉睡着了。”当波波飞睁开眼睛时,看到了蓝色夜空中繁星似锦,整个画面色彩斑斓、辽远浩瀚、无边无际,小猪的心灵世界也如天空一样晴朗起来,小猪波波飞想起了爸爸和奶奶,想起了妈妈和弟弟妹妹,作者连用了三个动作来写小猪内心的欢愉和行动的快捷,“他一骨碌爬起来”,“滑下草垛”,“向家的方向跑去”。回到家里正是掌灯吃饭时,爸爸妈妈和奶奶看见波波飞回来都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爸爸的话充满深切的关爱,既保护儿子的自尊心又意味深长:“波波飞回来了,在草垛上睡过头了吧?”波波飞也充满儿童情趣调皮地说:“草垛的稻草又软又松,特别容易睡着!”之后是一家人吃饭的情形,波波飞大口吃了起来。“家里真好!波波飞开心地想。”家长以这种平和的态度对待离家出走的小猪,与其说是小猪波波飞爸爸妈妈的教育艺术,不如说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的人生智慧使然。成人要关注孩子的忧伤,要给孩子的忧伤以时间和空间,过了这一段情绪的激荡,很多时候会创伤自愈并快乐起来。小猪波波飞从伤心委屈变成开心快乐,完成了一次心灵和情感的自我超越。可以说,不懂得忧伤的孩子,便没有真正的快乐,不会欣赏孩子生命全部状态的成人,也不是成熟的成人。 阅读完《草垛上躲小猪》,可以问问孩子这些问题: 1、波波飞猪为什么要躲上草垛? 2、它为什么又从草垛上下来回家去? 延伸:除了详细介绍绘本《草垛上躲小猪》之外,高洪波老师还回答了一些网友的提问,小编整理了部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Q:如何给孩子选绘本? A:第一,要选择经典名著。第二,要选图文并茂的,最好由著名作家所编创。如果是著名作家和著名画家联手的绘本,可能艺术品位更高一些。第三,在绘本选择时,家长要自己看,别只听推广。每个人心理都住着一个孩子,父母阅读之后,觉得有意思,推荐给孩子,亲子共度的时候才能达到高度共鸣。很多时候,妈妈阅读的声音、形体动作,与绘本内容结合在一起,会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精神成长留下难忘的记忆。 Q:孩子就不喜欢看书,怎么引导他? A:首先,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家长成天拿着手机玩,自己也不爱看书,你想要求你的孩子看书,我估计这个有难度,家长要先从自身做起。 其次,要把一些有趣的、情节性比较丰富、好玩的书给孩子们讲。只有这样,我们的小朋友才会从爸爸、妈妈身上感受到阅读的压力,亲子阅读的目自然而然就达到了。要强调的是,作为年轻的父母,你自己不能以手机和游戏作为充实自己富余时间的手段,要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起到以身作则的标杆作用,这可能比你声色俱厉地训斥,或者是以长辈的身份强迫孩子阅读,效果要好得多。 Q:孩子看绘本只看图,不看字,而且翻得很快,这种阅读习惯需要干预吗? A:这个不太好干预。举个例子:我一个好朋友的孙子,一晚上就看完了十几本小猪。孩子看完后有这样一个特点:如果他喜欢,他看了之后会重复、反复地看。所以我觉得这种习惯没关系。只要让孩子先进入一个绘本的世界,他多多少少都能收获一种惊喜或者卓震撼,完了之后对于他有兴趣的,特别喜欢的,他会让成人给他反复地讲。包括有的孩子会撕书,这也没关系,你告诉他书本是值得珍惜的就好了,不要声色俱厉地指责他。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Q:您觉得创作优秀绘本最重要的是什么? A:我觉得给孩子写作,尤其是给小小孩写作,最重要 的一点就是不能觉得篇幅短、故事简单就轻视这类创作。它其实要比大部头写作有难度,因为你的读者的理解力,从0岁、1岁、2岁……一一不等,孩子处于生长 发育阶段,不同人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你要照顾到他们阅读心理的期待和知识储备。这其实很难做到,它考量你的童心浓不浓,考量你诗心有无, 还考虑你的爱心浓厚度。在这三点里面,最重要的是爱心,你要爱孩子。 [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