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答:早教专家林怡答幼儿早期教育(二十五)

  了解宝宝,从宝宝的需要出发,以宝宝能够接受的方式诱导学会管理自己,帮助他养成自立、自信、乐观的性格,并非一项难以驾驭的学科,但又确实是一门非常艺术的科学。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在我们迈出的每一个微小的脚步里,我们就能看到日渐辉煌的成功的曙光。读懂宝宝的眼神,读懂宝宝的心思,从宝宝的需要出发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那么每个妈妈都能成为教育的行者。早教专家林怡[微博]就“幼儿早期教育”的问题做了互动回答。

幼儿早期教育幼儿早期教育

  1.@用户:宝宝两岁,童书种类很多。到底什么样的书适合这个年龄的宝宝。

  林怡:孩子对图书确实会阶段性地有些偏好,因此,某些书,他可能更情有独钟。一些他看似不喜欢的书,过段时间,他也可能突然迷恋上。而且,跟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去感受阅读的乐趣也很重要。同一本书,根据孩子的喜好及年龄特点,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式,读出不同的趣味,跟孩子一起看上好几年无论阅读,还是其他的活动,要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乐趣,获得更多助益,都需要建立在懂孩子的基础上。如果懂孩子,哪怕一本看似完全不适合孩子的书,一样可以引导他读出趣味。总的原则是,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变通,而不是机械地阅读。

  2.@用户:不知为什么 上幼儿园这长时间了 现在还是不怎么喜欢 每天都要耍耍小脾气 送过去就闹着回家 每天都要哄一阵儿 有时哄着哄着就哭了 家长一走又好好的 放学回家时说第二天不这样了 可第二天照样 发现高兴的时候很少 不知问题出在哪了 就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提问过林老师

  林怡:导致孩子这样的原因很多,家长的原因,幼儿园的原因,小伙伴的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没睡够,身体状态不是太好等等)……很难准确地断定你这边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管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家长自身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孩子看世界,首先通过家长的眼。

  3.@用户:您好。又来向您请教。三岁半男孩,最近很皮,说什么都不听,因为自己边上班边带着孩子,有时候赶时间,说不听的时候我就会发些脾气,知道这样不好,但不知道如何改善这种状况,还请给些建议,谢谢!

  林怡:家长对孩子发脾气时,孩子会有更多的不安全感,或者觉得这也是吸引家长负面关注的一个好手段,导致他更加皮。这个年龄的男孩有点皮,实际上很正常,毕竟他只是孩子。我们之所以接受不了孩子的某些行为,是因为我们对他的要求超出了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接纳他,欣赏他,让他成为孩子,这是第一步

  4.@用户:老师,你好,我是全职妈妈,女宝17个月了,大多数时间都是我自己在带,偶尔爷爷奶奶会抱,有人说妈妈带的宝宝容易娇气,我也发现在我这女儿会比较不乖,而且以后上幼儿园也会比较困难,会有这个顾虑吗?

  林怡:我也发现,确实有很多全职妈妈带的孩子上幼儿园反而会有更多的问题,这跟全职没有关系,而跟妈妈本身的状态有关系。因为整天跟孩子在一起,脱离社会,很多妈妈会感觉比较疲惫,或产生其他情绪,跟孩子在一起会心不在焉,情绪比较差,孩子为了吸引妈妈全心关注而出现“问题”,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5.@用户:虽然孩子的要求合理,但我们很难做到总是满足,比如赶时间他却想玩路边的滑梯,或者还烫的食物抢着要吃,虽然耐心解释了孩子还是会哭闹,应该怎么做呢?任由他哭,还是勉为其难的满足?

  林怡:如果换一个思路,我们就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食物太烫,我们可以事先就很夸张地来上一些引导:”嗯,闻着好香啊!你看,冒着热气,很烫哦!我们使劲吹吹,就可以尽快地吃上了。“再辅以各种夸张的动作转移注意力。当孩子感觉到一起都是为了尽快吃上这些美味,他自然就不纠结了

  6.@用户:20个月女孩吃饭问题上我一直坚持不吃就不喂了,但她很瘦这让我的方法对家里的老人没有一点说服力。有的小孩追着甚至逼着吃饭就很胖。平时和小朋友玩,有的家长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大让小,主让客”,每次我说出自己的育儿观点,她们都不置可否甚至用怀疑的眼光看我,这时应该怎么办?

  林怡:孩子不好好吃饭,也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建议看看中医给调理一下。至于其他,如果你自己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不会也无需在意别人如何看。每个家长的育儿理念都会有些差异,所以才会养育出不同的孩子,这个世界才会丰富多彩。

  7.@用户:林老师您好,十个月男宝最近老是哭咧咧的,一不合心意就赖赖唧唧,被人抢玩具哭,抢别人玩具未遂也哭,总是对大人发出很惨很刺耳的哭声求抱。真害怕他养成用哭来要挟人的坏习惯,怎么办好呢?

  林怡:这么小的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他有情绪,唯一的方式恐怕就是哭了。不如让他哭,把情绪发泄出去,等待他平静下来。另外,这么小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因此,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解决问题,未必要跟孩子对抗,让他动不动就哭。

  8.@用户:您好!我家闺女1岁9个月,对不熟悉的人、东西、环境都拒绝接受,平时也不怎么和小朋友们玩,但是见到认识的人能主动打招呼,但从不进行深度交往,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改善呢?谢谢

  林怡: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拒绝接受,这是孩子安全意识发展良好的体现,很正常。随着孩子接触越来越多的人与陌生环境,他自然就会累计更多与陌生环境陌生人相处的经验,变得更开放些,不需要刻意去改变孩子。创造条件,不给他压力,让他很自然地去接触这些就好了

  9.@用户:五周岁男孩,想做的事,做不了,马上情绪低落。例:电视坏了,看不了。立马说“我很伤心”。眼泪就打转。我认为微不足道的事,他也会说“我很伤心”。安慰劝解他,还是哭得伤心。要经过持久安慰劝解才能缓解他情绪。他平活泼快乐,肢体碰撞也不哭,是外向宝宝。是否心理太脆弱?是否太情绪化?怎样指导

  林怡: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低落很正常,千万别轻易就给他口上心理脆弱或者太情绪化等帽子。当孩子因为某些事情情绪低落时,建议先跟他共情,让他感受到自己有情绪很正常,同时家长也理解他为何有这样的情绪,而不是急于去说服他。共情之后,孩子的情绪被家长接纳了,他反而更容易平静下来。

  10.@用户:我家两岁多的女孩,现在就表现出,处处要做最好。还有如果在和小朋友玩耍过程中,别人要是先主动抢过她玩具的话,她不仅会抢过来,还会不依不饶抢那个孩子手中所有东西。我们需要干涉他们吗

  林怡:孩子要求处处做到最好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他处在完美敏感期,一是你们有意无意间给了他凡事要做到最好的期望,导致他如此。如果是处在完美敏感期,他应该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拿一块饼干,不能碎裂。若是因为处在完美敏感期有这样的表现,不用管它。过了这个阶段就好。若不是,就要改变你们自己,至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不用急于去干预,可以先给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感觉问题比较大,可能会给双方带来伤害,或者孩子反应过于激烈,可以适当干预

  11.@用户:你好,宝宝二岁九个月了,剖腹产,爬行充分,可能是玩具提供的不好,我第一次当妈玩具方面准备的不好,宝宝爱动像猴子一样今天竟会爬行青蛙跳了,是不是敏感期过渡的不好呀,平时稍微限制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玩具不太会准备很困惑。如何充分渡过敏感期?

  林怡:孩子需要玩具,更需要与爸爸妈妈游戏。相比玩具而言,与爸爸妈妈的互动游戏更重要。所以没有必要纠结于给孩子准备多少合适的玩具,也无需纠结于玩具与敏感期的关系,而要把重心放在如何利用现有的玩具玩出更多有意义的游戏。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玩具,包括图书,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玩就好了!

  12.@用户:老师,我儿子19个月,14个月的时候就上幼儿园了,可是到现在还不会说话,除了简单的爸妈。而且,不敢说他,最近,总是发脾气,会把桌子上的所有东西都摔地上。我该怎么办呢。

  林怡:孩子发脾气也有其积极意义,说明他自我意识萌芽,也懂得去表达自己情绪了。引导他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发泄情绪就好了。比如,给他一塑胶的不倒翁,让他去击打发泄。孩子不会说话,不用着急,平时注意营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让他置身其中,很自然地去接受吸收就好了。积累到一定程度,语言能力就会爆发

  13.@用户:你好 我家宝宝9个半月,非常认生,平时出去玩看到生人只要不抱他就还好,外公很喜欢他,大老远过来看他,想抱他就一直哭,朋友说是我们过度保护他了,我们只是用直觉来爱他,并不觉得有什么过度保护,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能有什么办法吗?

  林怡:孩子认生很正常。只不过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太一样,有的孩子反应更激烈些,有的孩子反应比较轻,或者看似没什么反应。建议不要强求孩子去接触外人,但是可以多提供机会让他在安全的距离内与人接触,再逐渐靠近,给他一个过渡的时间。一旦孩子明白,人家没有恶意,他就很自然接受了

  14.@用户: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会有恋物癖?我儿子快21个月了,从还不会走路开始,就喜欢各种瓶瓶罐罐,到现在还是。只要看到瓶子或者易拉罐之类的东西,就非要拿来玩,不给就哭闹,给了他之后就可以拿在手里玩老半天,或者乾坤大挪移换好几个地方拎来拎去。这是好现象吗?我们应该制止打断他么?

  林怡:瓶子罐子也是很好的玩具呀!比如,拧瓶盖开瓶盖,这个简单的活动本身就是锻炼孩子小手精细动作的好游戏,还可以不同的方式来玩这些瓶瓶罐罐,既省了银子,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又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何必制止呢?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问答 孩子 早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