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隐藏着的细节(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6:08 《图画书》
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自于作者个人的癖好。但也有的与主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 好玩的细节
在画面上某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地方,留下一个或几个类似插科打诨的人物,制造一点笑料,早就是画家们的传统了。在路德威格•比梅尔曼斯的《玛德琳》里,就有这样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物。这个头戴一顶长缨红帽、永远是一个背影、永远保持着那个鬼鬼祟祟的造型的男人,如果算上前后环衬,前后一共出现了五次。如果说他是一个坏人吧,近在咫尺的警察却又对他视而不见。
林明子《小根和小秋》里的小根是一个会说话的狐狸布偶,小秋还没降生,它就已经等在摇篮边上了。这回,它陪小秋一起坐火车去外婆家……如果你留意,就会在小根和小秋的这趟旅行中邂逅许多我们熟悉的人物。看,喜剧大师卓别林在向爱丽丝告别,《比得兔的故事》里的麦克格莱高先生坐在车厢里。
看清狼的真面目了吗?
美籍华人杨志成的《狼婆婆》是1990年凯迪克奖的金奖之作,它改编自那则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用的是粉彩,但却画出了一种悠远的水墨意境,更让人觉出了这个东方故事的神秘与诡谲。从开头妈妈告别三个女儿出门去外婆家起,一直到狼现出原形为止,有十四页之多,画家始终没有让我们看清狼的真面目,然而它又无处不在。比如第一个画面妈妈出门去时,她其实就踩在了狼的鼻子上——她们房子下的那个山丘,影影绰绰,就是一个狼头的形状,这实际上已经意味着危险的逼近了。
那只白猫在哪儿? 说到这种隐藏在图画书里的细节,最触目惊心的,可能要算是《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里的那只白猫了——它用自己的生命,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发出了最后一声惨烈的呼喊。
在这本以七个画面表现乡村逐渐消失的图画书里,每一幅画面里都有一只白猫。开始的一页上,田园牧歌,它轻盈地走在一条两边开满灿烂黄花的小路上。慢慢地,它不那么优雅了,不是匆匆走过就是蹲在锯断的大树上不知所措。到了最后一页,乡村彻底消失了,一座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现代化的城市出现了。白猫呢?它正在穿过高速公路,一辆重型卡车急驶而来……它即便逃过了这一劫,也逃不过对面的车道,看看路面那些刹车的痕迹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命运了。 让一本书值得再三阅读
安东尼•布朗对细节的热衷,谁也比不上他那样走火入魔。他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爱看画谜(puzzle pictures)——就是那些隐藏在图画里的图像。”他还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当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 《当乃平遇上乃萍》是安东尼•布朗一部实验性极强的作品,故事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小男孩和母亲去公园,小女孩和父亲去公园。但就这么一个简单至极的故事却被作者分成了四个段落,叙述人分别是小男孩的母亲、小女孩的父亲、小男孩以及小女孩。最后,我们才发现他们是在叙述同一个故事。在这本标新立异之作里,隐藏着的图像太多了——比如吞吃人手的绿色的鳄鱼树影、一棵突然落叶翻飞的树、一棵着火的树、打着伞飞起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站在摩天大楼楼顶上大声吼叫的金刚、帽子形状的云、剪成鲸尾的树冠和鲸喷起的水柱……这些小细节,绝大多数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比如那棵着火的树,熊熊烈焰就是母亲心情的写照。 这本书有的细节并没有隐藏起来,但却很容易被人忽略——例如第18页,当坐在公园长椅上的小男孩乃平与小女孩乃萍的目光相遇时,为什么属于小男孩的一半变成了彤云密布、秃树连片,而属于小女孩的一半则是阳光灿烂、秋意正浓呢?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两个孩子的心象风景呢?一个孤独无聊,一个开朗欢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