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08:55  《幼儿》 

  美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情动人,良好的情感因素在美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常用压制、强迫、威胁的办法使之就范(比如强迫孩子上特长班,逼迫孩子刻苦练习以获得某种技巧),甚至还存在着侮辱孩子人格的现象。这些做法常常致使孩子对艺术产生反感、厌恶、恐惧的心理,好的美育内容不能让儿童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家庭美育失败,创造美的潜力被扼杀。

  把艺术特长班等同于幼儿美育是观念狭隘的表现。美育包括艺术美和自然美等多方面丰富多彩的内容。目前,许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自然美方面的引导教育,甚至对艺术美的启蒙也仅仅是重视单一的音乐和绘画技能的培养。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孩子由于视野受美育内容狭隘化的影响变得短浅,审美思维凝固化、缺少创新能力,不能通过艺术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

  大学者王国维曾经说过:“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只有在精神愉悦,情感澎湃的审美感受中,受教育者才能深刻领略,经久不忘。因此,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强化美感功能,调动起他们强烈的感情,努力使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和采取的教育方法,构成一种美感的动力系统,以美的特有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的孩子,以达到使他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和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美育与德育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美是未来的伦理学”,可见两者关系之紧密。从理论方面而言,审美心理结构与伦理心理结构同属于心理结构,共存于个体的心理活动之中,是心理结构中的子结构;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美育和德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可以使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德育与美育只能结合,不能分离,也不能互相代替。美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是一般的理论方面的说教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为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对孩子进行的道德约束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教育方式不像一般伦理教育那样枯燥乏味,却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实,美育本身包含着荣辱感、羞耻心等德育因素。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本身包含着必不可少的伦理道德的因素、善的因素,特别是对美的评判,往往同善恶的道德感紧密相联,而不仅仅限于表面现象。因此,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首要和终极的目的都必须是帮助他们辨别善恶美丑,而非单纯追求表面上的美观和华丽。美育应该把认知、情感、意志结合起来,与此相应地构成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并使三者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行为动力,并转化为人的实践活动,积极地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丰满他们的心灵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审美教育正可以借助引导孩子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的培养目标。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活动作为联接伦理结构的渠道和中介,从而使审美情感成为一种行为的动力。一方面,人的道德行为总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有了某一层面的道德认识就必然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当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而形成理想、信念,并作为一种动力推动道德认识、理想、信念向道德行为转化。所以说,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育与德育是互相渗透的。因此,个体的审美心理过程始终贯穿着从生活中得来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而以情感判断力的形成为其结果。在一个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也同样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情感体验,而行为结果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对道德信念、行为意志发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情感活动在审美与伦理结构之间作为一种信息通道把二者联系起来,审美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来发掘、认同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内涵。比如让孩子学习舞蹈,身体形态得到训练的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怕困难、经得起吃苦磨练的进取精神,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美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