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拟好这个题目的时候,又想了想,觉得有些不妥,既然是娇儿又怎么能不娇呢?尤其是国内,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姥姥宠奶奶爱,爸妈就更不用说了。还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来关怀,孩子,可以说是集千万宠爱与一人之身。于是,好多宝贝被宠爱的失去了独立的机会。之所以失去了机会,是因为家长们过于的保护和疼爱,所谓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爱的谨小慎微,爱的千辛万苦,孩子被弄得不知所措。
当然了,疼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最懂得爱心的人类乎?
然而,那么宠爱孩子的父母们可是想到过。如果过多地宠爱和保护孩子,也会阻碍和限制孩子的很多天性和潜能呢。
因为在异乡当妈妈,所以比较留意德国的妈妈和爸爸是怎样宠爱孩子的。又因为自己的丈夫是个老外,所以从他的身上也学了不少疼爱宝贝的观念,虽然,他也是初次为人之父可是,从小他所接受的爱,给他的一生带来很多的影响,他独立,遇事沉着冷静,面对困难毫不气馁,他动手能力很强,电视电脑可以自己修理,厨房厕所的管道也可以修理,所有的新电器新家具买来后,都是先阅读说明书然后自己动手安装使用。不象我,等机器出了毛病才发现说明书几乎早就丢的找不到了。从小的时候,他就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自己去做各种尝试了。我不同,我所学到的很多知识是中看不中用的。我会背诵很多古诗词,但我不知道开车的时候如何靠地图来辨别方向,旅游的时候不知道带上瑞士军刀。所以,我们常常会用自己不同的观念来对待我们的女儿。
在德国的儿童乐园和幼儿园里,很少看到两个或多个小孩子扭在一起,打成一团的现象,倒不是因为孩子们有多懂事有多乖,而是所受的教育不同。比如当一个贝贝刚刚能够摆脱妈妈的臂膀,处在爬行阶段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尝试着去抓摸一些他们认为所有好奇的东西,或咬在嘴里或用小手撕来撕去的敲敲打打,他们分辨不清哪些东西是安全的可以任意在小嘴里咬的,哪些东西是危险的,更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于是我看到很多的德国妈妈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小小的人儿说:这些东西不可以吃,这些东西不属于你,它们是属于某某的。然后从宝贝的手中把东西拿过来。
即使宝贝嚎啕哭闹,也不会再放到他们的手中去,慢慢的,宝贝的小脑子里就有印象了:哦;这些东西不是我的,或者是不可以吃的,哭了也没有用。一次两次,搞不明白。可是时间长了,小脑子就记住了。即使记不住,再犯,又会遭到妈妈的反对,于是,宝贝的大脑软件里就把这种信息储存了起来。
甜甜也有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她是个聪明好动的小人儿。看到什么都要好奇地去用小手抓然后毫不犹豫地塞到小嘴巴里。一旁的妈妈我就紧张地象个巡警要扑捉小偷那样时刻盯着她,生怕她把小纸头当面包给吃了进去,后来防不胜防时,就把它们尽量放在她够不着的地方。而那个当爸爸却不象我这样神经兮兮的。他悠哉悠哉地,看着女儿吃小纸头,甚至吃沙子,我急了说:你怎么不管?他说:让她去吃好了,反正纸和沙子也不会威胁生命,等她发觉这些东西并不好吃的时候,就不会再去碰它们了。天哪!竟然是这样的逻辑。
这是欧洲的父母们对待孩子的另一种方式:用事实教育他们,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来。照这样的逻辑,要是她吃玻璃碎片也不用管吗?我瞪着眼睛追问老公。他说那当然不行,再说如果让一个贝贝嘴里有了玻璃碎片,那简直是做父母的失职呀!我想想十分有道理。就不再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