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游戏帮助孩子理解音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2日 08:05  快乐音符 

  ◎音乐的旋律

  旋律是由音的连续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一连串的音,有组织的在时间里进行,旋律是最明显的音乐要素之一。而同也是通过歌唱或是演奏来体会旋律的流畅、优美或是上行、下行,各种不同的音高,调试的变化等等。如果把听到的声音借由图画去呈现线条的起伏,如此一来就把抽象的声音具体化了,这样儿童所学习到的旋律将更为深刻,所以教师应该借助这些音乐图画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增进他们对旋律的敏锐感觉。

  如小小班幼儿用书中的《小雨点旅行记》,让幼儿看图画讲故事(故事见附),跟随音乐将小雨点用线连起来。在听到很轻盈很舒缓的旋律时,幼儿会不自觉地用较慢的速度来描画旋律线,小手中的彩色笔也会随旋律的高低起伏而上下移动,根据这个时期幼儿的影像表征的特点,他们会将音乐、小雨滴的形象与彩色笔描画出的线条三者联通起来,从而更充分地体验那流淌着的高低抑扬的旋律。

  (详见图3:小小班幼儿用书《小雨点旅行记》)

小小班幼儿用书《小雨点旅行记》
小小班幼儿用书《小雨点旅行记》

  借由这些活动,儿童更容易用歌声将内心的旋律唱出来,先不论音准,单是这种经验就可以让儿童积累实实在在的形象的旋律感受,可以让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是旋律。

  音乐中的结构就是曲式,它是表示音乐中存在的各种结构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交互作用。因此音乐形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根据合理的逻辑排列,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激发人的情绪。作曲家创作时首先会确定自己会写一首交响曲还是一首歌曲,用哪一种曲式,也就是音乐的结构。也就是说,所谓的理解音乐的关键就是在于对曲式的理解力。

  我们要以形象的、游戏的多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音乐的结构语言,要引导儿童认识音乐的结构与组成方式,知道每一个乐句出现的次序,乐句重复、对比、以及各种曲式变化、如:AA、AB、ABA、ABACADA的回旋曲式……等,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太难,事实上,当我们在教导孩子的过程只要遵循着形象——半形象——抽象符号的认识的规律,那么就是可行的。如有许多音乐和歌曲会用到重复,我们可以让儿童去寻找,哪里是重复的等等。

  比如,大班幼儿用书中《回旋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听音乐看图谱,想想在这个游戏里,音符宝宝最爱吃的晚餐是什么?将小音符贴在上面。也就是说,《回旋的游戏》用的是ABACADA的曲式进行创作的,希望幼儿来选择层数最多的那个巨大三明治,来对应相应的音乐结构。这里,ABA的曲式可以解释为单层汉堡,A是面包、B是蔬菜和肉饼;AB是比萨,A是上面的比萨馅,B是下面的比萨面饼;ABACADA的回旋曲式就是那个巨大三明治,A是面包,B和C、D是沙拉、起司和肉饼。在安排游戏时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幼儿扮演“沙拉”、“起司”和“肉饼”,并作即兴的创作,这样做出来的“汉堡”不但是特大号,而且是五花八门,很有趣味。

  音乐结构的感知是我们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方面,教师往往认为结构问题比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音乐是一系列构成因素的运动,它的整体结构只能在时间的过程中陆续地生成、完成。而它还具有在每一个组成部分生成的同时又消逝了的特点。人们在欣赏、理解音乐时,需要通过记忆、思维把连续出现的瞬间结合为统一的印象。结构是使各种音乐要素组织起来的手段,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对于全面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音乐教育应从小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分句、分段,音乐的开始、结束,以及音乐中的相同、不同、变化等的意识和敏锐的感觉,这与即兴能力的提高也有直接的联系。教学中可以通过分句地朗读、歌唱,结合律动、游戏等活动,逐渐地使幼儿感知音乐的基本结构。如课程中的《小雨点旅行记》中,通过贴图游戏让幼儿感知音乐的分句;《小马》通过律动感知作品的开始和结束以及间奏等等;经过培养,中班大班幼儿可以自己创编ABA以及回旋曲式结构的作品。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音乐  艺术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