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犯错家长究竟该不该打

  本周收到高坚小朋友的爷爷写的寄语,内容是与大多数家长“唱反调”的。他提出,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爱是必不可少的,但适度体罚也是需要的。“0到6岁的宝宝正处于敏感的‘轧苗头’时期,对他们不雅、不当的言行,在多次理论无效时,实行适度地轻微体罚,让他们有切肤之感受是必要的,这对他们识别对错,明辨是非有好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孩子不打不行!”“好话说了这么多,还是不听话。”听闻许多家长这样抱怨,面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就采用“打”的方式作为惩罚,这看似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来得省力和有效,但是,家长一时冲动的打骂却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偏差,一些孩子开始说谎,变得自卑、懦弱甚至变得固执、暴躁甚至偏执。

  孩子犯错,究竟该不该打?事实上,年幼的孩子都会蛮横、任性、不讲理,这是因为孩子在认知、情感和道德水平上的发展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无法像大人那样明辨是非善恶,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家长应当更理智地看待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不要因为意气用事,采用了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当孩子犯错了,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打”,只是对孩子施加一种外在的控制力,往往“打一顿,好一阵”,却没有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单纯的打骂只会让他们产生“依赖”的情绪,一旦犯错总是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得到约束,孩子的自律能力会变得很差。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建议家长在家中建立一个“反省角”或“反省屋”,事前先与孩子约法三章,只要孩子违反了规定,家长就可以剥夺他们游戏或娱乐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尽量让孩子自发地意识到“我做错了”。

  为了最终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惩罚是为了避免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孩子学会判断错与对,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责任意识。5岁左右的孩子自尊心开始增强,建议家长在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之后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能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知道惩罚的用意和家长对他的爱。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