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莱:著名儿科专家、育儿专家,新浪网亲子中心专家顾问,卫生部“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专家组成员
张教授有多年儿科医生的经验,退休后对儿童早期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她专门学习了婴幼儿心理、教育、营养等相关的学科,经常在新浪网上与家长们沟通交流。
外孙铭铭也给了张教授写作灵感,《育儿手记》详细记录了妈妈孕前、孕期以及铭铭出生后一年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新书《育儿路上答疑解惑》(上下)回答了父母们最关切的问题。张教授是国家卫生部“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专家组成员,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态度鲜明。
何谓“早教”&早教班的意义?
大多数家长认为,早教就是给孩子一个提前的教育,受教育者当然是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目前多指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早教的主体以孩子和家长共同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家长和宝宝的亲子互动游戏中教会家长如何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教会家长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家长及时发现自己孩子发展的潜能,实施相应的教育,促进宝宝更好地进行全面发展。家长在活动中更好的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者。上亲子班是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好途径之一。不能狭隘的理解上亲子班才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其实早期教育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早教契机,尤其是家长榜样的潜移默化。
早教班的3个误区&早教班存在的问题
第一,早教是在教谁?很多从业者,并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在早教课堂上,完全是老师讲,家长执行,老师让家长怎么做,家长就怎么作,一节课下来,家长和老师就象完成任务一样,跟孩子的互动很少,甚至没有,这就失去了早教的本质意义。
第二,超前教育。这应该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父母们认为孩子比同龄孩子学的多,认识的多,就是聪明,这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这也导致了很多早教班为了迎合家长的虚荣心而不和实际地安排一些超出孩子年龄段的课程。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还不能坐得时候,你怎么弄他,都坐不起来,而到了合适的月龄,他自然就能坐了。教育也是一样,不能超出孩子的实际认知能力。与此相比,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第三,早教班可以让父母了解和观察孩子,但有些父母就喜欢越俎代庖。明明孩子在涂色,或者做手工,家长在旁边着急,就干脆替孩子来做,孩子失去的锻炼机会且不说,家长忙着自己动手呢,哪有精力去观察孩子呢?
中国早教班&国外亲子班
亲子班、早教班在国外已经很普遍存在,跟国外相比,我们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参观过一些国外的亲子班。基本都是父母带孩子来上课,几乎看不到老人和保姆带着孩子来上课。我曾经在美国第一品牌的早教中心参观过,没有看见在那里的老师使用双语进行教学而是单纯使用他们的母语——英语。那里的老师都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每次课后他们都要就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分别向家长进行点評和交流,指导意见都很有针对性,家长受益不浅。相比,中国的早教班很多都是爷爷奶奶,甚至保姆带孩子上亲子班,毕竟在文化、年龄和认识上有差别,其负责程度和理解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中国的早教现状
我们国家0~3岁早教的现状是:各种早教班如雨后春笋,但早教班的质量良莠不齐。目前所有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研究的只是对3~6岁幼儿阶段,而0~3岁的早教研究基本上是个空白。0~3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宝宝智力的50%,包括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奠定基础,而且专业人士从事早教研究和实践的并不多。对早教班的培训和考核也没有制定标准,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所以对0~3岁的早教,国家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
早期教育和早期综合发展
我们说的早期教育,单指的就是教育这部分,但对0~3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更应该强调的是孩子的早期综合发展,包括营养指导,教育问题,健康指导,智力筛查、心理问题等。早教只是早期综合发展的一部分。现在国家卫生部开展的0-3岁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就有妈妈厨房、亲子班、早期筛查、婴幼儿心理等研究,从孕期开始,就营造一个全面的发育环境。准备从怀孕开始到孩子4岁在妇幼保健院作指导,因为0-3岁时离不开卫生部门的,同时与教育部门结合,来编写和实施,所以孩子早期综合发展,这种情况是最适合早期的婴幼儿。
完美早教班的三大要素
1、师资情况。早教班的老师必须是对0~3岁婴幼儿发育特点非常了解的人。现在大学的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3~6岁的孩子,虽然有些老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但对婴幼儿还是不太了解,这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除了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还得了解这个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师资和培训直接决定了早教班的质量。
2、从业者必须有爱心。早教是一个关于“爱”的职业,你必须爱孩子、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对孩子的爱,没有对职业认同,再专业的人也无法做好这个工作,也无法被孩子喜爱。
3、环境。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安全和健康。环境布置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发育需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的大脑在不断接受环境给予的刺激,环境给与孩子的刺激越多,越丰富,他们的接受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