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走路的孩子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有自主性,又有个人爱好,会玩耍的独立个体。他们有时不接受大人对他们的完全控制,他们愿意努力做事,要表现自己,有时看起来还有点任性,其实这都表明他们正在成长。但另一方面,孩子对一些事物了解得很肤浅,他们常常做他们想做的事却不能成功,并且生理上也没有成熟到可以独立做某些事情的地步。同时,父母常常对他们不成熟的独立意识和要求加以阻止。从而,他们经常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从而感受到不愉快的负面情绪。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呢?我们先分析挫折的原因再找出对策。
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挫折
父母可能在不经意中挫败孩子的积极性和独立意识,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例如,为了孩子和他人的安全,父母不得不限制孩子的活动。他们一旦感到自己在受到某种限制就会反抗,结果导致他们对父母的任何要求都会“无理由”地对抗。他们不愿意遵守父母的旨意,受到约束而又不理解,那怎么办呢?
第一,在一定范围内,父母应当允许他们有权利控制自己的活动,如吃饭坐在哪里,想呆在床上还是在地上玩耍;只要觉得自己是自身生活的主宰,他们就会很高兴地去自己做事;第二,在一些情况下,不允许他们做的事情不能因为怕他们受挫折而放弃坚持,但必须采取讲理、游戏等温和的方式让孩子接受,避免生硬地命令他们。
玩具和同伴给孩子带来的挫折
由于孩子的身体并不很强壮,肌肉也不发达,动作尚不准确,因此无论做什么都可能难以达到随心所欲。他们掌握了某些东西的用途或功能,但由于使用不熟练而不能操作,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挫折。挫折使孩子不断地接受考验,也不断地学会操作和处理事物。但如果受到的挫折太多,比如一些复杂的玩具使他们无从下手,他们就会因失去兴趣而放弃,或者依赖父母去帮助,如果养成了习惯就很不好了。所以父母在给孩子挑选玩具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适合于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就能操纵的玩具。适宜的玩具可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日益学会并期望与同伴玩耍和共处。即使当他们还不善于与同伴互相交流,往往也愿意与同伴呆在一起。如果受到同伴的粗暴对待或拒绝,就会因感到失望而产生挫折感。如何帮助他们呢?父母应该及时了解他们受同伴拒绝的原因,帮助他们建立与同伴交流的技能和习惯;如果与同伴发生争执,应让双方都学习辨明是非和谦让。由于与同伴相处带来的挫折感会影响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一定要注意帮助他们既克服过于粗暴,又克服过于懦弱,使孩子从小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
有些事情因受到孩子的身体和体能发育的限制,或有些孩子因生来体弱而做不了许多同伴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情况常常令孩子感到沮丧并对许多活动望而却步,这也是一种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如果长期伴随孩子的成长而发生,最终会变成一种无能的感觉而令孩子畏缩、回避和自卑。因此,父母要尽力帮助孩子避免这一点。比如给他们选择合适的玩具和游戏方式,鼓励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对付一切。这对孩子今后自信心和主动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孟邵兰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