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正确引导男孩的攀比心理

http://www.sina.com.cn    《男孩为何要“穷”着养》 

  如果孩子一味要求得到别人有的东西,盲目进行攀比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或劳动来得到,让孩子切身体会满足攀比欲望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如今,在大中小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孩子攀比的问题,责任主要在于家长。孩子没有工资收入,他们用来攀比花的钱,都是家长提供的。就算是孩子通过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如果是用在吃喝穿戴上,借以显示自己的阔气,也说明是受家长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男孩的攀比心理,首先要家长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

  攀比心理是一种“人有我也要有,人好我要更好”的比较心理,它隐含着竞争、好胜的心理成分。攀比心理每人都有,只是成人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攀比欲望,而孩子年龄小,缺乏是非判断标准和自制能力,只知道别人有的他也要有,父母不给买,就哭闹。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攀比欲望,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只会助长孩子的贪婪欲望和虚荣心理。当孩子的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家长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孩子就会产生受挫心理,甚至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攀比心理的苗头,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为了杜绝学生之间的名牌服饰攀比现象,现在学校都要求学生平时穿校服,外表上看起来大家没什么差别,实际上大家都在暗暗较劲,“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的奢侈风弥漫着中学校园。“非名牌不穿”几乎成为许多中学生追求的目标,尽管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中学生里流传这样一个穿衣标准:脚上穿阿迪的、衣服选耐克的、腰带选鳄鱼的,而一双货真价实的新款阿迪达斯运动鞋,价格通常在800~1000元之间。

  据调查,购买名牌体育用品的学生中,高中生占52%、初中生占44%,而大学生和小学生仅占不到4%,中学生已经占据主力消费位置。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上高一,脚上穿的是耐克运动鞋,要800多元,身上穿的运动服是进口的,一件要999元。王女士说儿子指名要这种牌子,只有一个商场有卖,而且从不打折。

  张先生的儿子学期结束前,对他说:“爸爸,现在期末了,如果我考试成绩提高了,能不能给点奖励?”为了鼓励孩子学习,他当时就顺口说:“只要成绩提高,什么都可以。”后来儿子说必须是一双名牌运动鞋。张先生认为儿子已经有很多双运动鞋了,都是名牌,并不缺鞋穿,所以希望儿子能许个别的愿望。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肯,就让爸爸答应他这个条件。无奈之下,张先生和儿子约定,只要考试成绩提高,立刻兑现承诺。张先生很困惑地问儿子:“买什么样的鞋,花多少钱都无所谓,但是你小小年纪就这样注重名牌,将来有可能健康成长吗?”

  儿子告诉父亲:“我的好多同学都是穿耐克的衣服,阿迪的裤子,鞋子最起码也是李宁的。平时我们上学要求穿校服,只有穿一双比较高档的鞋子才能表现出我的个性,而且名牌球鞋多数是由大牌球星做代言。所以我更看重鞋,班里同学对鞋都很讲究,谁穿上新款,马上就能成为班上谈论的话题。我们班有40多人,大家几乎都有耐克、阿迪等名牌鞋,有的甚至有四五双,每双都要五六百元。我们班同学很多都戴名牌表,每人都有手机。如果谁不穿名牌,就会觉得没面子。”

  供职于某企业的李先生感叹:“现在的中学生穿名牌、讲品位,孩子真是养不起了。”但作为父亲的他仍然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孩子”,因此他勒紧裤带,一次又一次地满足儿子提出的物质要求。

  生活条件好了,在家庭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家长给孩子穿名牌、吃美食、花大钱上重点学校、配备专车接送孩子,这都无可厚非。但是,有些父母却喜欢“向钱看”,把金钱、名车、豪宅视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差,如果家长没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发生孩子与人攀比的现象,责任主要还在于家长。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日常的言行举止和价值取向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每位家长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正确引导孩子的荣辱观、消费观,正确引导孩子的盲目攀比心理。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孩子完全可以穿名牌。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孩子进行盲目攀比,这绝对不能赞同,家长要坚决进行干涉,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首先,父母要杜绝拿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的心理。有些父母出于疼爱孩子,不想孩子受半点委屈,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概念,认为别人有的东西他也应该有,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了攀比的念头。

  其次,让孩子学会珍惜。通过读书、社会实践、做家务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生活的来之不易。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有孩子因为家庭困难,吃穿用的很差,让孩子在比较中学会珍惜和感恩。

  再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懂得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自己有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有,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不一定要有。买东西的标准不是因为别人有,而是看自己是否需要。如果确实需要,再贵也买;如果不需要,再便宜也不买。

  另外,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坚决拒绝。在孩子基于攀比心理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要在讲清道理之后给予回绝。如果孩子以哭闹相胁,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孩子发现无法达到要求时自然会停止哭闹。切忌因为孩子哭闹心软,就同意孩子的要求,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把哭闹当成与父母“斗争”的武器,让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最后,引导、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促进其发展。孩子与人攀比说明他有竞争心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意志力、好习惯、好品质等方面与其他人攀比,从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