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简单横比让孩子心灵受伤

  63 看人家孩子多能干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就是许多家长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指名道姓地给孩子树立榜样。这些榜样,可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或者是亲友家的孩子,或者是同事、邻居家的孩子,或者是大众传媒中报导过的孩子。

  他们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可能会说以下这些话——“看人家孩子多能干,你也学学人家!”(或“××学习多棒,你好好向人家学习学习。”“人家跟你差不多大,人家的书是怎么念的?”“××多懂事,干什么都干得好。你看你,一天糊里糊涂,就知道疯玩。”……)讲这类话的,似乎做妈妈的更多些。

  当家长这样“横着比”给孩子树立榜样的时候,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其实家长并不知道。

  有一次,风很大,天也比较冷,有一位母亲带着上五年级的独生女儿去文化宫学琴。老师对小女孩儿说:“小朋友,看看你妈妈多关心你、多爱你啊!”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小姑娘立刻反驳说:“才不呢!我妈妈现在不爱我,她爱别人。”母亲急赤白脸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就你这么一个孩子,不爱你爱谁?”小姑娘反驳母亲:“最近几个星期,你总说我们班的××比我好。我都听腻了,说明你爱××,不爱我啦!”

  您看,家长的一番好心,孩子是怎样理解的。孩子在这样的心态下,能按照妈妈的希望去看别人的优点,自己好好努力赶上去吗?恐怕极少可能。

  这种简单地横比,孩子从心理上不愿接受是有原因的。其一,您对横比的对象并没有更多的了解,只是看到他某方面的优点,就作为榜样让孩子向他学。如果是孩子认识并了解的小朋友,他会很快想到这位小朋友存在某些缺点,于是可能反驳说:“那天体育课他跑得特慢,体育老师让他好好锻炼身体。”“同学们都不爱跟他玩,说他自私。”“他也有好多缺点……”其二,您是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没有全面看待自己的孩子。 这样,孩子会觉得您在贬低他,甚至觉得您看不起他。可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接受贬低自己的教育。

  其实,成年人也难以接受简单横比的做法。比如,您是女人,您的丈夫经常对您说某某女人的优点,您会想“我得好好向那个女人学习”吗?如果您是一个男人,您的妻子经常讲某某男人有男子汉气概而且会顾家时,您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吗?再比如,您在单位工作,您的领导常对您说别人的工作干得好,您会感谢领导给自己树立榜样吗?这样设身处地一比较,您就明白横比的效果如何了。

  那么,可不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怎样让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呢?回答这些问题,希望您首先认识人的两种心理特点。

  1 人都有成就感,都有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当您面对孩子要教育他时,不要忘了满足他这种心理需要,要让孩子感到,他在父母的眼里是有不少优点的能干的孩子。

  2 人要学习哪位榜样,必定是自己在心里佩服他,然后才有学习的行动。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常常在寻找评价自我的具体参照,榜样会不断地走进他的心里。家长所要做的,是注意孩子的“寻找”,经常在交谈中自然地议论一些可能的对象,听听孩子的评价,看看孩子的态度,适时表明自己的看法,对孩子的正确意识加以强化。

  在把握了以上心理特点之后,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措施一:给孩子接触榜样的机会。不管是同学中的,还是亲友、邻居中的榜样,要首先创造孩子与人家交往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听讲座、问问题。在接触中,孩子们能融洽感情,互相影响。家长不仅要及时了解情况,有时还需要参与其中,比如文体活动、郊游、参观等。不过,家长应注意只是参与,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指挥一切。

  措施二:当孩子发自内心地议论别人的优点时,要及时给以强化。 强化的方法, 不能简单生硬,比如不可以说:“人家的优点突出,你应好好向人家学习。”或者说:“你早就应该向人家看齐了。”应该带有暗示性地发表意见:“我同意你的看法,他的确做得不错。”或者说: “我也很感动,其实你有些地方做得也挺好。”

  措施三:家长真心向别人学习。家长也应有自己的榜样,大众传媒中宣传的典型,同事或亲友中的某些人,许多方面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应该真诚地表示出自己向人家学习的愿望并付诸行动。在各地评选的优秀家长中,也有不少是学英模带动全家进步的典型,家长也可以作为参考。

  措施四:学习孩子的长处。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有的地方甚至比家长做得好。家长应放下架子,自己哪一点不如孩子,就认真地向孩子学习。在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中,有不少家长以孩子为“小老师”,反而促进孩子向更高标准努力的例子。

  措施五:家长们应该改变总爱横比的思维定势。经常把孩子的情况做纵向比较,如果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孩子。这种肯定要实事求是,发自内心,不能假惺惺地哄孩子,因为孩子懂的并不比大人少很多。


相关报道:掌握家庭教育的特别艺术(组图)    
          如何把握正确的家庭教育    
          中德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异  
          美国家庭教育的12个法则    
          美国家庭早期教育面面观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培养  家庭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