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母管教的动机是爱与关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08:27  《家教沉思录》 

  四 管教的动机是爱与关心

  美国教育家詹姆斯•多伯森在《施爱与管教的艺术》一书中反复强调“爱,远远不够,管教亦不仅仅是惩罚。”

  想要成为合格的父母就必须懂得尊重儿童的自我,即使再幼小的儿童也需要讲究尊重心灵的教育。自我尊重是人性中最脆弱的东西,或许一件非常微小的偶然事件就足以伤害孩子的心灵,此后想要重新树立自尊是非常困难的,孩子会产生自卑和自贱的心理。每一个成人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都希望他们能够变好,但实际上他们一直都很好,管教方式的不当让孩子偏离了正常思维和成长的轨道。管教孩子的动机是爱与关心,管教孩子最要紧的目标则是得到并保持孩子的尊敬。如果父母不能做到这两点,孩子的心灵成长会变得相当复杂!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千真万确。

  世界上恐怕没有比教育孩子更美好、更快乐的事情了。孩子的心灵纯净而透明,成人从中感受着人性的美好,感受着人生无穷的乐趣,以及世界变化的精彩。“儿童乃成人之父”,人们正是从儿童身上获取了难能可贵的力量和希望。儿童是美好的,“没有生来就听话的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管教。”但是,管教孩子必须以爱和关心为初衷,以保持孩子的自尊为目的,不要挖苦他,不要讽刺他,不要惩罚他,要爱他并关心他。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糊涂的先生》这首诗中所写的那样:“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说瓦特庸,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倘若信你的话,哪儿来火轮?哪儿来电灯?哪儿来微积分?”

  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过错轻易地惩罚他,这么做或许真的会扼杀一个爱迪生或是瓦特。

  一个小男孩因为路上贪玩儿很晚才回家,他是一个平时就很调皮的孩子,只有7岁,读小学一年级。当他快乐地回到家的时候,父母虎着脸出现了,他们因为他的晚归而担心而生气。孩子愣住了,想要解释却又不敢言语。父母首先对他进行了一番“逼问”,诸如“跑到哪儿疯玩了?”“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写作业?”等问题。然后,又把隔壁邻居家的孩子拿出来举例,说一些刺激孩子的话,例如“XXX非常听话,放学就回家。”“XXX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比你优秀,你要上进。”最后,孩子开始哭了,父母停止了批评,开始惩罚孩子面壁思过。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孩子的心灵却经过了一段灰暗的、漫长的煎熬。从开始到结束,父母与孩子之间都没有沟通和倾听。

  为什么惩罚孩子?父母的回答一定非常坦然:当然是为了他好!虽然一些父母已经懂得了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但是仍然有不少父母为了自己主观的教育准则,不允许孩子违反某些规则或者犯错误,一旦孩子这样做了,轻则训斥、重则惩罚,以示自己心中的“准则”,远远高于孩子的人格。

  管教绝不仅仅是惩罚,而是正确地爱孩子。“爱”孩子是衡量合格父母的标准。这个“爱”并非只是无条件的牺牲和付出,也不是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的物质供给,这不是爱而是害。这种爱除了父母的本能付出之外,还是一种精神上不自私的爱,即让孩子自由成长,不约束他、不主观臆断地替孩子做决定。任何一位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本能的一种爱,那么它并不是最重要的。怎样去爱,用什么方法去爱,才是衡量父母是否具备了教育的科学与艺术的尺码。

  爱是管教的方法,但是怎样去爱?用什么方法去爱呢?

  父母们应该意识到,管教是从你们自己的生活中开始的。很多孩子抗拒管教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本身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没有按照他们所要求的那样约束自己。一个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父母不可能成功地管教孩子。比如,父母每天都以看“肥皂剧”来消磨时间,或者痴迷于网络游戏,这样的生活环境根本不能教导出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所以,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先管好自己再去管教孩子,这才是一种不自私的爱。

  管教的动机是爱和关心,换言之,管教是爱的一部分。

  父母可以管教孩子却不爱他,这只是单一的处罚,却不能口口声声地说爱孩子,而不去管教他,这样的爱才值得怀疑。爱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纵容孩子,让其放任自流。大胆地管教孩子,约束他们不正当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必须把管教和爱紧密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很大程度上来讲,爱并非教育的全部,而管教则是教育的一种,爱和管教并不排斥。

  很多幼儿在很小的时候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他们的真实身份只是孩子,这些冠冕堂皇的“帽子”都是成人为他们扣上的。很多父母非常溺爱孩子,但多数人都是出自本能,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去做的,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强调一下儿童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他的毛病和陋习会很少,当他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和社会的时候,或许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但是童年的道德品行会根深蒂固地影响他未来的发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周围的经验照单全收,无论好坏学起来都很快。所以,婴幼儿成长的速度非常惊人,这一点非常值得父母的注意,一个比别的孩子都要迟开口的孩子并不是智力有问题,他会度过一个“语言爆发期”,或许从未说过一句话的孩子,一开口就可以说一句话了。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如果成人每天在孩子面前说脏话,毫不顾忌,那么他开口第一句话不一定是“爸爸妈妈”,而是一句脏话。谁能说这是孩子的问题呢?谁能说这样的孩子是因为管教不严呢?只能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

  管教必须从娃娃抓起。放宽政策、管松点,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作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孩子分辨是非,而且必须在孩子3个月到6岁的时候就开始做起,因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非常深刻的——一个精神病人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任何人都无法保证孩子可以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生长,可以说,这是一道社会难题。

  离开爱,善的种子不会自然萌生;离开理智的管教,诸多美好的品行也不可能自动形成。爱不会排斥管教,合乎情理的管教是爱在更深层次的体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