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积极认同孩子的挫败经历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遭受挫折的经历。特别是那些在成人宠爱、关怀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多数存在着依赖、敏感、不愿承受困难、不能接受批评的情况。一旦离开熟悉的家人或环境就会显得胆怯、委屈、惶恐。这也是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挫折锻炼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当孩子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父母会惊喜地发现,他已经逐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了。
挫折教育就是一种让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其潜能的教育方法。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切实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解决将来所遇问题的经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都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在生活中不断遭受挫折的人,才能最终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而那些选择走捷径的人往往会丧失一些锻炼的机会。需要说的是,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孩子选择都是在帮助孩子走捷径,对孩子个性的养成十分不利。
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事例:一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却在十分危机的关头,爆发出巨大的潜能,起到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这些例子说明,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儿童来说,遭受挫折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潜能。例如,针对一道非常难解的数学题,孩子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发挥出一些潜能以及探索精神,解题的过程变成了一项研究性学习。当答案终于解答出来之后,孩子才能切实地掌握知识。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需要成人积极地认同孩子的失败经历,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父母会根据孩子表面的成败来判定孩子的智商,甚至会用无能、笨蛋、白痴等词汇嘲讽孩子,这样的话无异于向孩子在挫败之后受伤的心口上撒盐。每个人都是从弱小变为强大的,经验值也是随着不断地遭遇挫折,不断地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方法积累下来的。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需要父母帮助养成。除了正常看待孩子的失败之外,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经历一些挫折,让他们熟悉挫败的感觉。挫败感就是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往往产生沮丧、失意的情绪反应。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失意沮丧、退缩不前;有的人却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一个人这一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心理准备。所以,向孩子贯彻一些遭受挫折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围棋课结束之后,孩子得意地告诉父亲,他今天赢了班上最厉害的孩子。听孩子这样说,父亲问他赢了几盘。孩子说,他只赢了几盘,还是对方赢得多一些。
父亲抚摸他的头笑道,看来还需要提高。但是孩子却反驳说,那个孩子已经学了很久,自己只学了几次而已。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有没有问你们的教练,他家里是否有聂卫平签字的棋盘?孩子侧目问道,谁是聂卫平。父亲清了清嗓子告诉他,聂卫平是棋圣,同时还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让聂卫平当老师。然而,孩子却满不在乎地说,他才不要聂卫平当老师,他要给聂卫平当老师。看到孩子有点小小的骄傲,父亲没有批评他,而是趁热打铁地邀请孩子和他下围棋。
结果,父亲没有让他,孩子连输了两局。原本是休闲娱乐,孩子却大哭了起来,打电话向奶奶告状,说父亲欺负他。父亲看着这个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连连摇头。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父亲开始柔声细语地给他讲“戒骄戒躁”、“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孩子谦虚地学习和做人。从这个事例当中可以看到,挫折教育不仅能够开发儿童的潜能,还可以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所以,生活中这样的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母亲做好饭之后,让孩子自己剥鸡蛋或是盛饭;再比如孩子想玩儿跷跷板,但是上面坐着小朋友,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交流、协商;晚上的时候,独自一人回家;想象一下,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孩子失败的经历予以认同,实际上是肯定孩子的付出并辅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当孩子再次遇到类似的挫折之后,就能够独立应对了。
这个过程中,成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 挫折教育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和承受能力,要有分寸地进行,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当孩子遭受挫败经历的时候,不要随便否定他,要就事论事,在解决方法上多用心。
△ 如果孩子自愿挑战挫折,父母给予的启发和指导应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即使需要父母帮助,也必须由孩子提出相关建议。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父母的关怀。
△ 面对各种挫折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思考和探索,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效率标准代替包办。
△ 孩子挑战挫折成功之后,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不宜过多。奖励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美好并为了更大的成功而努力。奖励过多会适得其反。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技能与智力的训练和提高当作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却忽视了孩子的人格与身心素质养成这一最为重要的环节。须知道,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生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将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孩子适应社会,从小就学会正确面对各种压力与挫折,是家长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俗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岳母刺字励子,孟母断织训子,历史佳话不胜枚举。可见,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学会从小小挫折中不断地汲取有益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