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视童年的关键词--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9日 07:38  东方网-新民晚报 

  “童年恐慌”,这是一个新冒出的词汇,特指当下的孩子正在失去快乐的童年,在巨大的成人世界压力中备感焦虑。

  上海市少工委近日发布的万名儿童快乐指数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全市儿童快乐指数随年级升高越来越低,其中初三学生感觉最不快乐。在“学习生活”“活动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四项内容中,“学习生活”得分最低,课业负担重和考试成绩差,是“学习生活”失分的主要原因。

  对孩子的童年,家长和老师是赋予他们快乐还是恐慌,是包办一切还是引导他们自主、自立,如何定位童年的关键词,往往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缺乏爱,恰是我国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在各类评估中,一些学校为取得好的成绩,让学生事先排练上课、排练与领导的讲话,公然引导孩子说谎;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些学校违规大搞题海战术,布置大量作业,很多孩子由此严重睡眠不足……

  再来看家长,也呈现两个极端。有的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极端苛求,而对生活教育和做人教育却又极端放纵。孩子成绩稍有退步,家长就打骂相向,即使孩子考了99分,也吝啬表扬。而在生活教育方面,不少家长包办代替一切,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主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样,在人格教育方面,家长也很少与孩子平等地交谈,不善于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上。

  “把童年还给孩子”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这呼声却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有人认为这是升学压力使然,其实并不尽然。在日本、韩国,孩子们的升学压力也不小,可他们却未像中国孩子这般陷入“恐慌”。原因似乎有两点。其一,学校教育有更强的自主性,受行政领导的影响、干涉很少,教师没有太多非教学压力,也由此让学生免受各种形式的“精神压力”之累;其二,家庭教育并未迷失方向,尤其是学校和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生活教育、人格教育。

  由此看来,与其天天喊“把童年还给孩子”,莫如真真切切地让孩子的童年由孩子自己来做主。  熊丙奇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