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要强化男孩的生存技能

http://www.sina.com.cn    《男孩为何要“穷”着养》 

  家长应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生存技能的训练,让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家长有责任培养男孩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本领,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与困难。但是,现在的许多父母,只知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不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一点困难和磨难也舍不得让孩子受,致使有的孩子升入中学、大学后,离开了父母仍难以独自面对校园生活。这些男孩别说担当男子汉的责任,就是自己将来的生存恐怕都成问题。

  父母把男孩护在怀中,只会限制他们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将来独自面对社会生活时束手无策。另外,父母过于紧张、小心的保护意识,也会使男孩对生活产生恐惧感,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不可抗拒的威胁,形成谨小慎微的性格。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在他的调查报告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清早,在江南某省城宽阔的大街上,停放着一辆威严的警车和一辆豪华轿车。警车上坐的是警察,但轿车里坐的却不是犯人,而是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轿车周围簇拥着黑压压一大群前来送行的人,男女老幼约有上百人。车下的人一个劲地往车上递大包小包、各式各样的食品,还不停地嘱咐着,“别到处乱跑”“不要喝生水,别吃不干净的东西”“水杯、饭碗使自己的,不要用老乡的”“睡觉盖好被子,别着凉”“晚上去厕所带好手电筒”……

  警车拉响警笛,闪着警灯开动了,直到消失在大街的尽头。送行的人们仍旧站在原地,恋恋不舍,眼巴巴地望着车开去的方向,很久都不愿离去,此情此景颇为“悲壮”,犹如生离死别。

  其实,这只不过是某单位组织的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省城挑选20名小学生到边远山区学习一周,同时从边远山区挑选20名小学生到省城学习一周,进行短期的“易地留学”。城乡的学生分别住在对方学生的家里,到对方的学校学习。组织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城里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农村比较艰苦的生活,促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缩小城乡差别、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理想;让农村的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大城市的生活,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树立为改变家乡面貌,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发奋学习的观念。

  但是,短短一周的学习生活,还是住在对方家里,不仅要大包小包、千叮万嘱,还要警车开道,这种孩子将来怎么可能独立生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只有强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条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生存下来,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立能力的弱者只能被淘汰。

  在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中,有一项特殊的课程——野外生存训练。这门课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已被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全面推广。从小学三年级起,孩子大概八九岁时就开始接受最初的野外生存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的长短和强度,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年龄有所不同。训练科目也有很多种,如行军与露营训练、峭壁攀爬与下落、划艇与漂流的技巧、丛林识途与越野,等等。通过这些训练,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体力、技能、面对险恶环境时的应变能力,还激发了孩子挑战自然的勇气,练就了他们坚强的品质。

  美国电影《小鬼当家》中的麦考利,小小年纪就能够独自对付两个江洋大盗,他的机智勇敢让盗贼吃尽了苦头后还被绳之以法。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的家长敢把这种年纪的孩子独自放在家中吗?就算孩子独自在家,如果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刑事案件、突发疾病等,孩子能够沉着应付解决吗?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平时忙于学习,很少到外面参加锻炼。很多男孩都是娇生惯养,自己平时的衣食住行也要由家长负责,野外生存教育、探险训练等几乎接触不到。因此,许多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受点苦,学一些平常在学校学不到的本领,体验更多的人生哲学。在假期,这些家长会送孩子去“生存训练主题夏令营”、“军训夏令营”、“吃苦夏令营”等各种夏令营,学习拓展、医疗急救、灾难处理、野外生存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让他们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人生的角度看:如果男孩从小就生活在家长的重重保护中,长大后也难以承受生活的挫折;如果父母调整心态,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不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增强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

  在生活中,能够战胜困境,依靠各种手段进行自救,从而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例子也很多。如:云南弥勒县14岁的姑娘被强盗扔进20多米深的山洞,但她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生存能力,靠吃洞中的青苔和喝岩洞水,在暗无天日的山洞中度过半月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哈尔滨10岁的女孩遭遇绑架,假装昏迷,记住路标,趁“拐子佬”不注意,终得逃脱;奥地利伤残断臂儿童用嘴咬住铅笔拨通电话自救;英国一名6岁的孩子拨通火警电话救了心脏病发作的母亲……

  人生的第一要素就是生存,每个人都要为生存付出代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学会生存”。可见,中国的家长也应该舍弃短视、功利、肤浅的教育方式,把爱孩子的眼光放远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男孩的生存能力,让他们面对危险时,能够勇敢点,推开迈向自由的生命之门。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