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婴儿对母亲采取一种回避态度。当母亲在场时,婴儿很少理会,当母亲离开时,也漠不关心。当母亲再回到身边时,回避与母亲的交往,搂抱时会挣脱或移动身体。对待陌生人比对母亲的回避还要少。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
1.母亲对婴儿的情感需要不敏感,缺乏温情,表情呆滞,很少给婴儿带来愉快;
2.婴儿由多人抚养,没有形成对母亲或某一个特定的人的依恋。
安全型:婴儿与母亲有着安全的情感联系。婴儿喜欢与母亲接近,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放心地玩耍。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接近母亲,寻求抚慰,并很快恢复平静,继续玩耍。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和怕生,但也会试图接近和表示友好。这类婴儿的母亲往往对婴儿的情感需要比较敏感。
矛盾型:婴儿对母亲怀有矛盾的情感。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极为痛苦,而当母亲回到身边时,又拒绝同母亲的亲近,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其情绪平静下来。这类婴儿在陌生环境里哭得最多,玩耍最少。对陌生人也难以接近,对人反应上表现得消极被动。
这类婴儿的母亲,往往情绪变化大,喜怒无常,对婴儿反应不一致。有时对婴儿表现出亲近、依恋,而当婴儿出现痛苦和反抗时,态度又会粗暴。
安全依恋的形成,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因素:
养育者
要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对养育者来说,关键的是对孩子要保持敏感性。当孩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养育者能及时解除;平时,能经常面露微笑,逗孩子玩;当婴儿发出咿呀之声时,养育者能及时做出积极反应。通过这些行为,使婴儿感觉到养育者能减轻自己的痛苦,与自己共享快乐,从而产生信任感。这个时期使婴儿获得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影响以后一生的发展。
相反,如果养育者经常对孩子的痛苦和要求置之不理,婴儿就很难把养育者当成自己的“安全基地”,也就不容易产生信任感。所以说,养育者对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做出敏感反应,是促进安全依恋形成的重要因素。
婴儿方面
在安全依恋形成的过程中,婴儿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婴儿的个人气质也起着作用。养育者会对不同气质的婴儿做出不同的反应,因而直接影响到依恋的“质”。那些被称为“困难型婴儿”,整天吵闹不止,吃喝拉撒睡无规律,极少露出笑容,对于这样的婴儿,养育者的爱恋之情难免会打折。平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老哭哄也哄不住的婴儿,会惹得父母不耐烦,甚至沮丧烦躁。
依恋对婴儿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那些与母亲之间形成安全依恋的婴儿,也容易对母亲以外的人持有信任感。有了母亲的“安全基地”,即使对毫不相识的人,孩子也容易跟他们亲近,乐于同其他人进行“社交”。
有着安全依恋的婴儿 ,以后的发展也比较好。在1岁时被测定为“安全型”依恋的2岁婴儿,比起那些曾被测定为非安全型依恋的2岁婴儿,对陌生人的适应要快得多,也比较听从母亲的要求。
被测定为“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到了3岁后,很多成了同伴中的领袖人物,受到同伴的欢迎,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对大人也较少抵抗情绪。
不要做粗心大意的妈妈
粗心的妈妈常常这样:
当宝宝毫无睡意时紧盯着某一物体看时,你浑然不知,心不在焉;宝宝一有烦躁不安,你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喂他奶或换尿布,其实这时候宝宝需要的恰恰是你的逗引和玩耍。
假若你是一位敏感又具有反省意识的妈妈,你就会发现自己哪些事情没能对自己的孩子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反应,便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后你就对自己的反应做出及时的调整。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消极的、不敏感的父母,会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扮演一个阻碍其发展的角色。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复杂性,环境和成人个性都是影响的因素。母亲不懂得帮助宝宝觉察和运用自己的感觉是件非常糟糕的事。
特邀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 周念丽
策划撰文/任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