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母言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不良暗示”

  小明妈妈告诉心理医生:“我在生小明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九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先天不足,脑子不正常,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位于班里的后十名。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查出什么毛病。他主要是脑子有问题,是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儿。”妈妈反复强调。

  当医生将目光转向了小明,小明不假思索地说:“我的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我也挺着急的,不知怎么办好。”小明妈妈又说:“每一次看病我都将他脑子受过伤的事情,还有影响学习的事情给医生说一遍。”

  经过测定,小明的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习等不好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过多的不良暗示。小明则在学习上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反而以自己的脑子不好为借口,在学习上比较懒惰,成绩不好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小明就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导致学习困难。而往往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身边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母亲等。如果长期对某人施加不良心理暗示,必然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发展。

  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对于儿童的正常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起到促进或限制作用。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尽量多给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以及实际的帮助和引导。此外,让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许更重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更利于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沟通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