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有很多孩子内心的不幸福感来自于长久而艰苦的学习,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认准了只有学习才有出路的家长,就会在学习问题上感到非常紧张。这种紧张感,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不再把学习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孩子在上学的早期就形成了这种印象,孩子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不愉快的事件和感觉,积累下来,不喜欢学习的印象就深刻在孩子的心灵中。即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或并不感觉到痛苦,但是他的意识还是认为自己不喜欢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成人就会非常担心,有了担心之后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

  一、更加使劲地逼孩子学习,结果使得孩子更加厌烦和抗拒。

  二、带着理想的放松心态干脆撒手不管,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幸福,最终使孩子由于没有获得成人的有效帮助出现了与同伴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自卑感。使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习或不需要学习。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探索教育反思教育的热潮,随着大量的国际先进国家教育理念的引进,很多家长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在抛弃已有的不良教育传统以后,不断地摸索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这给国内的家庭教育者带来了新的空气,也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一些家长在读了有关给孩子自由的理论后,就会完全放养孩子,当孩子进入人群后遇到冲突,家长却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进而开始怀疑自己接受的理念是不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家长,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又不敢放弃旧的理念,自己在矛盾冲突中挣扎,也感到非常痛苦和迷茫。

  其实,帮助孩子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所谓帮助孩子,就不是不管孩子,帮助本身蕴含着引领和训练的意味。如,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时,家长的反应对孩子将来的行为中是更多的反社会行为还是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当孩子在家长的面前表现出一个反社会行为时,家长是表示生气、惩罚还是没有表示,或者严厉制止,其结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孩子是需要帮助的。帮助孩子的人自己也会获得成长的快乐。

  我们将适合孩子的真正能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方式叫做成熟的教育,将能够使孩子发展出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内在能力的教育叫做建构性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口号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意味着,做鞋的人一定要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鞋子适合于脚。对于教育来说,只要适合于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

  孩子要用十几到二十年来学习,如果学习使他们痛苦,那么在一日里,他们至少要痛苦8至12个小时,在一个月里,他们要痛苦22天到30天,在一年里他们要痛苦200多天到300多天。人对于痛苦的承受是有限的,超过了极限,人内心中快乐的法则就会启动,这个法则启动之后,人就会没有理性地逆反和抗拒,如果说人在生存中需要终身学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如何能适应生存?所以教育者和家长只有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实际上,人是一个热爱成长的动物,成长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幸福感。

  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正与皇帝谈佛论道,旁边的宰相忍不住了,他说大师,什么是“无明”呢?禅师露出一脸不屑的神色说:像你这种人还配得上问这样高深的问题?一句话,气得宰相浑身发抖,但碍于皇帝的情面又不能发作。这时候,禅师一下子温和起来,说“无明”嘛,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宰相大悟,叩头谢恩……

  这是个制造与运用教机的经典例子。“无明”这个词,含义太丰富了,写本书也不一定能讲明白。人的愚痴,为什么愚痴;人的贪婪,为什么贪婪;人的烦恼,为什么烦恼;遇事想不开,为什么想不开;感到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就算快乐了,还会乐极生悲,为什么?这些愚痴、贪婪、烦恼、想不开、不快乐都从哪里来?它们的根源是什么?可以说,所有人心中存在着的“阴影”都属“无明”的范畴。就算禅师给宰相讲,也不知讲到何年何月他才明白。就算明白了,这个关于“无明”的道理能不能进入他的心灵、落实到他的行为上去呢?

  禅师没下这样的功夫,他只是“不经意”地,弹指之间,难题便灰飞烟灭了,而且解决了全部的问题——既让宰相“看见”了“无明”,又让他刻骨铭心。说禅师“不经意”,但这不经意的背后,却是绝对的“经意”,是真正的匠心独运,如果没有高超的智慧,绝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想见,在经过这个刻骨铭心的瞬间之后,宰相不但会认真思考“无明”,还会拿出实际的行为清除“无明”,从而将“无明”的“理”化作“无明”的“行”,达到知行合一。

  我们的“教机”也是这样,面对“风云变幻”的课堂、“信马由缰”的孩子,作为教师,如何将知识、智慧、情感、爱传递过去,不但要传达到大脑里,更要种植在心灵里,让知识化为智慧,让智慧升华为爱。这就需要教师智慧地教学,而智慧教学的关键,就是寻找、制造、把握与深化教机。

  教师如果能把握这样的机会,他就可四两拨千斤,不然,只能千斤拨四两。

  所以说,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运用教机的高手。教机从寻找或制造到把握一环扣一扣,最终都要引向深化与升华。我对老师说:我们虽然经过长期的培训,每个单元、每一节课都写了详细的教材让大家阅读,每个星期还要备课写教案,写好教案还要坐在一起讨论,但是,进了课堂,都不是了,要把教材、教案统统扔到一边。这时候教案在哪里呢?在孩子脸上。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课堂上,你必须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不要尽想着那个本本上写着什么,你的眼睛要看着孩子。你要随时准备变化,应对变化。在我们的课堂上,变化是正常的,没有变化就不正常。

  这就像打太极拳,你出什么招式决定权不在你,而在对方。你得根据对方出的招数出招。但是,这样说并不是平时不准备了。备课是战略,讲课是战术;只有备课下了工夫,讲课才能灵活地应对。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设计的方案根本不能用,所以,老师要嘴在讲课,眼要扫视,心在感受,每个孩子的状态、眼神都要尽收眼底。要是孩子的目光是木的,散的,没有光泽的,就会知道你的方式行不通,就要适时地调整,直到调整到孩子喜欢为止。要是能达到讲课的时候眼睛不再看教案,大脑不再想教案,看着孩子的脸,举重若轻、口若悬河,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老师。

  如果你满脑子都想你的教案,第一段说的什么,第二段说的什么,你的内心就没有空间,眼睛也没有机会观察孩子的状态了,你这是让孩子顺应你,而不是你顺应孩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道德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