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自上初中后,就把自己的东西锁在一个小柜子里,钥匙总是藏起来。一天晚上,妈妈发现女儿的钥匙放在桌子上,又惊又喜,准备打开柜子看看女儿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这时,丈夫制止说:“你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女儿的反感。”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女儿醒来就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
妈妈不容置疑地说:“没看!”
女儿叫道:“我在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怎么不见了?”
母亲猛地倒吸一口凉气:幸亏听了丈夫的话。
女儿打开柜子,看见里面的东西纹丝不动,道歉说:“冤枉你们了。”
母亲有点儿沉不住气了,马上说:“本来我是想看的,可你爸没让我看。”
女儿说:“只要你们看了我就能发现,我所有的东西都有‘暗道机关’!”
女儿的话让母亲大吃一惊:她这不是把我们当成“特务”了吗?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给自己的抽屉上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宣告了他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自由个性的集中体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再不可随意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警戒线”。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
“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我觉得他们看我就像看贼一样!这样下去,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了。”北京市一名初二学生如此诉说。
调查显示,当孩子和同学聊天或者打电话的时候,有50%以上的家长会坐在旁边听甚至是躲在旁边偷听。“其实我和同学只是随便聊聊天,但是看到他们在旁边偷听就是别扭,所以每次打电话我都躲到自己的屋里,把门关上。”一位女学生说。而孩子的家长也表示出自己的无奈:“她有什么话都不跟我们说,这是我们唯一了解她的办法。”
这个学生的心声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孩子在“隐私”问题上都深有同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秘密”,日记就变成了孩子倾诉的“朋友”。但很多父母以对孩子“负责”、“关心”为由,想方设法翻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谈话,殊不知这些父母的做法却正是孩子们最反感的行为。
父母应尊重孩子们的隐私权,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认为:“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需要超过他一生任何其他时期,甚至成年期,如果你认为隐私对你很重要,那么它对你的孩子更重要。”
孩子需要有自己私人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在孩子的生活空间上应如此,在孩子的心灵空间和感情空间上更应如此。所以,不要轻易去动孩子抽屉上的锁,因为它是用来珍藏孩子的“秘密”的,如果强行打开,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从此对你紧闭。父母应该平视孩子,走近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烦恼,给他们一片快乐纯净的心灵空间。
因此,作为家长万不可采取偷听(孩子之间的电话、谈话)、偷看(孩子的信和日记)、偷察(跟踪孩子,向孩子的同学朋友“刺探情报”),甚至打骂体罚、“刑讯逼供”等手段来窥探孩子、监视孩子和干涉孩子。否则,只能使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距离越拉越远,甚至还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