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欺负或受欺负长大精神都受伤

http://www.sina.com.cn    大河健康报 

  童年时受欺或欺负人成年后易现精神问题

  芬兰一个研究小组对5000名儿童从8岁起进行了长达1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8岁时遭欺负的女孩长大后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类似经历的人;男孩中,无论是被人欺负还是欺负他人者,长大后都易出现精神问题。

  “一个孩子从小经常遭人欺负,包括威胁、嘲笑、辱骂、殴打等,不仅自尊心会受伤害,他们长期处在恐惧、焦虑等情绪之中,还容易产生抑郁、退缩等不良心理。如果不加干预,这些不良心理可能一直延续到成年,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精神障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博士耿耀国说。

  不少人觉得处于强势的欺负人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该不会受太多不良影响。其实,错了。耿耀国说,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期就有很强的攻击性,经常殴打、辱骂他人,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攻击行为会始终存在,成年后甚至会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受欺负后一味退却不是办法练防身术能增强自信感

  上周,记者采访了郑州市部分中小学生,其中一些孩子也遭受过校园暴力——劫钱、辱骂、殴打等。然而,不少人都选择了沉默。

  一个小学三年级女生告诉记者:“班里有两个比较厉害的男生,经常欺负人,有时候向你要钱,有时候让你替他抄写作业,不然,就得挨揍。他们还警告不能告诉老师或家长,否则,他们一定会报复的。”

  除了害怕被报复让许多孩子长期受欺负后不敢吭声外,有些家长由于和孩子平时沟通太少、亲子关系差,也很难听到孩子主动告知谁经常欺负他或又劫他钱了。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当他们遭受欺辱后,你可以从他们流露出的不良情绪里察觉到。”耿耀国说,如果孩子突然沉默寡言、出现偷钱等异常行为,或有一些消极言行(比如唉声叹气或说一些类似“活着没意思”的话),或不再愿意出家门、不喜欢上学、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了,要警惕他是否在外面遭受了欺负,及时从他或他的老师、同学那里了解情况。

  一旦发现孩子真的经常遭受欺负,家长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选择告诉老师,有的选择亲自护送孩子上下学,有的选择给孩子转学,而陈女士则决定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报一个跆拳道班。“让孩子把身体锻炼好,学会一套防身本领,再受人欺负时,才有能力还击。”这是她的解释。

  “这位妈妈的做法还是不错的。”耿耀国说,当孩子掌握一种防身技能后,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他们再遭遇别人的欺辱时,不会像以前那样惧怕,会更有信心地向对方说“不”。

  “甚至有些时候,在不会产生致命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和对方干上一架。当孩子抛开‘我不行’等顾虑时,真的打了一架,他会觉得也不过如此,恐惧感就会减少许多。当他们再次遭受欺辱时,就不会因为胆怯而一味退却了。”耿耀国说。

  和同学结伴走、遇事要寻求帮助面对暴力学会自我保护

  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勇敢地反抗校园暴力,碰上性格柔弱的孩子,再鼓励他还手也没用,这时就要教他学会保护自己。

  首先,鼓励孩子多结交兴趣相投的好朋友。在学校或回家路上,尽量和好朋友结伴而行,尽量避免独自一人去厕所等偏僻、人少的场所。越多人在一起,越少发生一个人受欺负的事。

  其次,一旦遇到有人挑衅,不要硬碰硬,尽量说好话,消去对方怒火。如果不行,要大声呼救,或拖住周围的人寻求帮助,或找机会快速逃跑。

  再次,遇到抢劫,可以假装说回家取钱或下次送,没有办法还可以给点钱,但一定要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事后,及时告知家长、老师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点,需要家长平时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平等交流,他在受欺负以后才会及时主动地告诉你。

  最后,家长可以联合起来,每天由一人专门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切实有效地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消除他们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最好办法。当孩子在一所学校已经因为受欺负产生心理阴影时,转学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

  体罚不是好办法沟通说服是根本

  老师和别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经常欺负人,你会怎么办?记者询问了5个家长,他们的回答相当一致:“先批评教育,实在不行,只好打了。”

  “孩子经常欺负人,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但一定不是体罚。”耿耀国说,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一次次以暴制暴,会不断强化孩子的暴力意识和倾向。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要等待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再和他沟通,向孩子示范你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

  至于惩罚,不妨剥夺孩子日常的一些权利,比如减少看电视时间、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的机会等。总之,无需动用暴力,却可以让他明显感受到做错事的恶果。

  “事实上,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最需要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耿耀国说,因为夫妻关系紧张、亲子冲突严重,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情绪,他更容易冲动、好斗。

  此外,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多半是日常生活的乐趣不能使他得到满足,才寻求更强烈的刺激,所以他们对打架、上网等乐此不疲。家长不妨细心观察孩子,帮他们寻找一条获取乐趣、发泄精力、宣泄情感的正确途径,比如:多带孩子远足、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等。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行为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