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难如人愿。为何许多父母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呢?我们来探究一下原因吧!
要和孩子交朋友,就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在他们这种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而且,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有一次,老师向肖先生反映,他女儿上课吃泡泡糖。肖先生先问明原因,才知老师怀疑女儿抄同桌作业,暗地里调查她。女儿很委屈,就在该老师的课上故意捣蛋。肖先生感受到女儿的苦恼,就站在她的角度劝她:“你只有用好成绩给老师看,老师才会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这种无聊办法,更会让老师觉得你不聪明。”后来,女儿的这科成绩果然出类拔萃。
许女士和女儿的关系一直都挺好,因为她时常想女儿所想、急女儿所急,积极为她铺好路,创造条件。这样女儿再处于逆反期也愿意跟许女士交心。女儿的作文特别好,老师常夸她有灵气,有想法,但是想往更深层次挖“潜”,还需要更多的生活。女儿还是学生,想法会单纯些,要她立刻在生活、社会的角度上得到提高比较困难。但是许女士时常利用一些节假日的时间,陪着女儿出去走走,增加一些各地游历的经历。远到海南、哈尔滨,近到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都曾经留下过她们的足迹。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可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很多在学习压力下谈不出来的话题,一到了陌生的外地,许女士就能很容易地从女儿嘴巴里“套”出来,而且人在外面也的确放得开,其实这些年跟女儿平等地面对面坐着聊天儿的情况几乎全都发生在旅途中。像这样的妈妈,女儿怎么可能不跟她交朋友呢?
孩子为什么喜欢和孩子玩?因为在孩子眼里,大人总是大人,和他们的一颗童心是不对接的。要想和孩子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童心”对童心。只有这样,你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关注,惊奇他们的惊奇,感受他们的感受,和孩子们共同快乐地成长!
和孩子朝夕相处,我们每天都要讲很多话。我们可以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是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和感情去和孩子交流呢?只有将孩子真正当做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孩子的意见,赏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有了这种平等融洽的关系,最容易与孩子沟通,也最容易被孩子接纳。
随着网络游戏的风靡,一批父母,先是为了儿子,后是为了兴趣,也纷纷“征战”网络游戏,出现父子同打、母子同线、全家齐战网络大战的“景观”。
“许多网络游戏,是靠耗时来实现迅速升级和更新装备的,为了让住校的儿子安心学习,我有时间就帮儿子打。”罗女士向好朋友传授自己的经验。原来,儿子小海平时住校学习,但因为“热恋”网络游戏,常常不去上课。罗女士了解到儿子的心愿后,主动向儿子学习打游戏。
罗女士学会打网络游戏后才知道,儿子为什么对游戏“痴心难改”,原来许多网络游戏在线时间的长短,夺宝的先后,往往决定了能否尽快抢占领先地位,而迟一两天打到“宝”时,“宝”也许就一文不值了。现在,每到儿子打到关键的地方,罗女士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帮儿子打。
现在一到节假日,罗女士全家会来个“同室竞技”,开心得“无与伦比”。他们事先确定一个目标等级,然后大家在同一基础上开始打升级,最后达到目标等级的人为输,会被“惩罚”拖地、刷碗、洗衣服等等。“除了竞争,我们全家最愉快的是合作,这是我们全家上阵最大的目标。”说起全家打游戏,小海喜形于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自己的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这件事给我们很大启示:与孩子平视,是每个家长应该遵循的原则。家长要被孩子所接受,是不是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知道他们想什么、做什么呢?有许多事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怎么也理解不了,这就需要做家长的有变换角色的意识,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世界,才能看懂孩子。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成为孩子平等自然的同伴,相处融洽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家长在和自己一起玩乐、一起成长。只有用心感受孩子纯真的笑容,用心聆听他们稚嫩的声音,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