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帮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成长,从自我走向世界

  孩子是按“知己→知彼”的规律来成长的。

  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孩子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以为世界只是他们看到的那种样子,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以为自己的看法就是世界的全部,不知道别人的看法可能和他不同。

  渐渐地,孩子成长了,从自我走向了世界,知道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的,知道可以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心理学称之为“从自我为中心走向去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与去自我中心相互对应着发展,二者缺一不可。作为家长,可以陪孩子慢慢走过这一段路,享受着他们在发展中呈现的童趣。

  2~7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中心和去自我中心的第二阶段。在自我中心方面,他们会认为梦是真实的,童话是真实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别人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说话时,希望所有的人都停下手里的事情,专心地听他们说话。想要玩的时候,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和他们一起玩。在去自我中心方面,孩子开始理解事物之间的客观关系,与他人更愿意配合,学习尊重他人和相互帮助。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孩子的内心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或极端化,就会无法适应这个世界。实际上,确实有一些成人停留在自我中心的某个阶段,人生中出现很多困扰。

  家长怎样帮助这个阶段的孩子健康发展呢?下面的心理故事会给你一些启发。

  心理故事:

  “讨厌王子”

  乐乐还是个毛毛头的时候,他见到谁都会笑,所以爸爸妈妈给他取名“乐乐”。但上幼儿园后,大家慢慢就忘记了他的这个名字,管他叫“讨厌王子”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口头禅就是“讨厌”,每天要说几十遍,大家都听厌了,看过《菠萝油王子》的小朋友们就管他叫“讨厌王子”。

  妈妈周末要请客人来家里。乐乐本来很高兴,因为来客人意味着很热闹,会有很多好吃的,但后来他就不高兴了,因为妈妈一大早就忙开了,不仅没有空陪他玩,而且还请他做小助手,帮忙准备果盘。乐乐大声叫:“讨厌!讨厌!讨厌来客人!”

  客人来了,乐乐又高兴起来,他向每个客人问候:“姐姐好”、“阿姨好”、“叔叔好”。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地和他打招呼。过了一会儿,乐乐发现客人们在跟妈妈说话,没有人跟他说话,他又不高兴了,大声叫:“讨厌!讨厌!讨厌你们说话!”妈妈停下来问他要干什么。“你们要听我说话!”“好啊好啊!”客人们说道。“你跟我们说说幼儿园吧!”乐乐说了两句就说完了,客人们继续和妈妈聊天。乐乐感觉没有意思了,打开了电视。他觉得客人们说话太吵,开始跺脚,大叫:“讨厌!讨厌!讨厌你们说话!”大家停下来,乐乐大叫着“讨厌!”,冲回自己房间生气。

  一会儿,姐姐敲门进来:“我们来玩游戏好吗?赢的人有奖哟!”

  乐乐问:“什么游戏?”

  “我们来规定一个词,大家都不能说,谁说了这个词谁就要被冻僵,就像一口气吞下了一整支棒冰那样被冻僵,2分钟不能说话不能动。最后说这个词最少的人就赢。”

  “嗯,听上去很好玩。那我们规定什么词呢?”

  “你想玩难度高的,还是玩没有挑战性的?”

  “当然玩难度高的!玩游戏我经常是班里的第一名呢!”

  “那我们就规定一个你经常爱说的词,你最爱说的词是什么?”

  “是……”乐乐想了一会儿,下决心似地说了出来:“讨厌!”

  “哦,这个词呀!很有挑战性哟!看来我很有希望当赢家呢!”姐姐笑了。

  “才不会呢!我才是赢家!”乐乐急了。

  “那一言为定!我们现在开始吧!”姐姐向下劈了一下手。

  乐乐想尽方法想让姐姐说出那个词,但姐姐就是不说。妈妈来叫他们去吃饭时,乐乐还在努力。吃饭时,乐乐看到大家都在说话,没有人注意他,他就把自己的勺子往离他最近的汤碗里一丢,跺着脚叫:“讨……”只说了一个字,他就看到了姐姐笑吟吟的眼睛,他马上像吞了棒冰似的,张着嘴不说话了。“不算不算!”他对姐姐嚷道。姐姐点点头,对他眨眨眼。

  一个中午,乐乐没有讲一次“讨厌”。一个下午,乐乐没有讲一次“讨厌”。真是奇怪的感觉,当乐乐不说这个词的时候,那些讨厌的感觉也离他远去了。那些被他讨厌的事情也变得不令他讨厌了。

  这个游戏一直持续着。慢慢地,乐乐又变回了乐乐。那些“讨厌”离他远去了,他觉得比以前开心很多了。那个曾经的“讨厌王子”变成了“快乐王子”。

  如果您的孩子也和乐乐一样,或者还有以下特点: 把自己的观点绝对化;说话时按自己的逻辑说话,并没有注意到对方可能不了解前因后果,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常常随意用一件事情去解释另外一件事情,而这两件事情可能是完全随机的、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大人偶然做过的事情,会被他当作常规对待,他不理解“偶然”这一概念;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请你不要烦恼。这是孩子在成长。故事中的姐姐,通过游戏帮助乐乐体验到:除了用“讨厌”来看待世界之外,还可以用其它方式。你也可以当一个有方法的家长。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靠一次游戏帮助孩子完成去自我中心的所有阶段,但至少它开启了一条缝隙,让孩子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