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07:11  湖南在线-家庭导报 

  孩子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冲突发生后家长如何处理,关系着孩子心理健康与否。让孩子做温顺的“喜羊羊”还是做叫嚣报复的“灰太狼”?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的黄任之副教授,请她谈谈正确的处理方法。

  5月13日下午5点30分,长沙市某幼儿园的大门一打开,簇拥在门口的家长们便像出了闸的潮水一样涌向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小一班的娟娟一看见妈妈就蹦蹦跳跳地奔向她,拉着妈妈迫不急待地向楼下跑去。小一班的杨老师看着她们离去的身影欣慰地笑了,但不久娟娟又被妈妈带了回来。

  娟娟妈妈一脸严肃地问杨老师:“今天是谁抓伤了我孩子?你看娟娟鼻子上都被抓红了!”

  杨老师很吃惊,仔细一看,发现娟娟的鼻子上真的有一条细细浅浅的红印子。看着娟娟妈妈紧张的样子,杨老师只好找来抓伤娟娟的小男孩给娟娟道歉。娟娟妈妈拉着小男孩的手反复叮嘱说,让他以后不要欺负娟娟,之后才带着娟娟离开。

  针对娟娟妈妈这种因为一点细小抓痕都会找来老师、小朋友理论的做法,黄任之副教授指出,家长有点小题大做了。她分析说,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因为被欺负的孩子往往年龄较小,体格弱小,性格懦弱且不善于表达,家长对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格外关注。孩子与小朋友发生争抢、打架时,家长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替孩子“出头”,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黄任之副教授指出家长要认识到三、四岁的孩子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在同伴交往中发生碰撞、撕咬、扯破衣服等行为是经常发生并且非常正常的事,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也不要过度干涉和介入孩子的冲突。对于被欺负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干涉和介入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对家长的介入产生依赖,从而失去独立解决人际冲突问题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会因为过度依赖父母而不会独立思考,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走上社会后往往不能客观面对困难和问题,也没有能力靠自身的力量去解决。

  亲子、护子,人的天性使然。但黄任之副教授认为这“亲”、“护”应有“度”。孩子进入学校班级大家庭,面对的是与家庭完全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下慢慢地适应。小朋友在幼儿园玩耍时难免要与同伴发生一些小磨擦,有时还会因此受伤。孩子受了委屈,作为家长要耐心问明原因,而后正确地去疏导,指出其在此事上的对与错,并帮助其分析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正确地“保护孩子”,给孩子独立完成某件事的机会,哪怕这件事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一点损失。这样教会孩子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从小学会化解矛盾,才能让孩子彻底地融入班级的大家庭中。

  本报记者 吴岱霞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幼儿园  沟通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